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

更新时间:2024-01-09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不给分)
  • 1. 对下列图片所代表的文明具有的共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摩亨·佐达罗遗址      司母戊鼎

    ①大河文明     ②古代亚非文明      ③奴隶制民主      ④农业文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法典规定:“租耕牛一年,租金为4库鲁谷;如果耕牛在租用期间死亡,租牛者要负责赔偿。”据此可知,该地区(   )
    A . 法老至高无上 B . 家庭奴隶制盛行 C . 商品经济发展 D . 各等级贵贱分明
  • 3.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公民塔克和妻女居住在一个小山村,塔克作为一家之主(  )
    A . 因家庭贫困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 B . 派奴隶哈比代表他出席公民大会 C . 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 D . 与妻子一起参加公民大会
  • 4. 英国历史学家 A.R 布恩认为,他最大的功绩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这一观点集中反映了(   )
    A . 阿拉伯帝国对人类文化的传播 B . 十字军东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C . 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文化的兼容并蓄 D .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 5. 有学者评价古罗马的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对平民来说,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 ,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创立“陶片放逐法” B . 颁布《十二铜表法》 C . 编纂《查士丁尼法典》 D . 设置庄园法庭
  • 6. (2023·杭州模拟) “(罗马)皇帝可以自己制定法律。这就是说,法律再也不必在公民大会上制定。”这反映(   )
    A . 罗马从共和制走向帝制 B . 罗马法越来越完善 C . 公民大会失去最高权力 D . 罗马陷入统治危机
  • 7. (2022九上·海曙期中) 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商人施立曼根据《荷马史诗》,完成了特洛伊和迈锡尼遗址的发掘。这说明《荷马史诗》(   )
    A . 包含着古希腊真实历史信息 B . 是古埃及宝贵的文学遗产 C . 奠定了欧洲民主政治的基础 D . 反映了古希腊的哲学成就
  • 8. 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剧,他们设计了以下场景,其中一处有明显的错误,它是(   )
    A . 庄园管家在地头的大树下召集众人处罚怠工的农奴 B . 农奴在为领主修盖房屋 C . 庄园中有领主的城堡、农奴的农舍,还有教堂 D . 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利益,佃户利益完全受到漠视
  • 9. “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市民身份”,“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些措施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下列各项中,能表达当时市民心声的是( )
    A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D . “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 10. 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能。于是,多数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这表明中世纪的西欧(    )
    A . 自由自治促进经济繁荣 B . 城市发展推动教育变革 C . 教育彻底摆脱教会控制 D . 大学兴起促进城市发展
  • 11. 《查士丁尼法典》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辞严格确切和结论明晰的特点,尤其是它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为后世法律奠定了基础。材料主要说明该法典(   )
    A .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 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强大 C . 内容和立法原则影响深远 D . 拥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 12.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特殊状况下”“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表现为( )
    A . 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严重,局势动荡 B . 血缘关系与主从制结合组成军事集团 C . 武士集团代表着庄园与地方政府对抗 D .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
  • 13. 下列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B . 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C .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D .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
  • 14. 出自下图书中的一个故事描绘了巴格达城的一个女郎在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橄榄,又在水果店购买叙利亚苹果、埃及柠檬等的情节。该情节反映巴格达城(   )            

    A . 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B . 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C . 在沟通世界贸易中起重要作用 D . 基督教文化特征比较明显
  • 15. 欧洲人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历经多人努力,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新通道。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 经济因素是其开辟的根本推动力 B . 寻找通往东方的商路是其主要原因 C . 东方富甲天下是其开辟的根本原因 D . 航海家冒险探索精神是其重要因素
  • 16. 如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环境的恶化 B . 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 C . 三角贸易导致美洲人口急剧减少 D . 西班牙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 17. 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目标要求之一。立足时空观念,了解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按时间顺序,如图从左至右依次填入的内容为(   )

    A . 议会重新召开、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光荣革命” B .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议会重新召开、“光荣革命” C . “光荣革命”、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D . 呈递《大宪章》、“光荣革命”、议会重新召开
  • 18. 下列大事年表与某历史人物有关。针对该人物的评价正确的是(   )

    •1799年政变,组建新政府

    •1804年颁布《民法典》加冕称帝

    •1812年远征俄罗斯

    •1815年第一帝国覆灭

    A . 他挽救了法国大革命,把法国大革命推到了高潮 B . 他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开创了美国政治民主之风 C . 他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D . 他虽实行军事独裁,却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19. 《独立宣言》指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可见,《独立宣言》旨在(    )
    A . 弘扬人人平等的主张 B . 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 C . 实现北美殖民地独立 D . 建立新的政府
  • 20. 何顺果在《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中写道:“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 革命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 . 革命都反对民族压迫,实现了民族独立 C . 革命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D . 革命爆发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
  • 21. “13世纪蔗糖价格昂贵,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到了16世纪,葡萄牙人决定将甘蔗和黑人引进美洲的巴西,扩大蔗糖生产。到了19世纪,随着现代技术的兴起,制糖在英国成为了一项重要产业,大量廉价砂糖被生产出来”。据材料分析,与蔗糖地位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

    探寻新航路     ②早期殖民掠夺     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第一次工业革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2. 工人的劳动节奏由原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转变成严格按照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上下班。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于推行了(    )
    A . 行会制度 B . 工场制度 C . 工厂制度 D . 工会制度
  • 23. 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描述了19世纪中期伦敦的雾:“这里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图,无穷无尽的长蛇般的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那是一种沁入人心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材料主要说明( )
    A . 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 B . 工业革命引起环境污染 C . 英国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D . 人类步入“蒸汽时代”
  • 24.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其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斯巴达克起义

    罗马帝国分裂

    B.

    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

    C.

    萨拉托加大捷

    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

    D.

    瓦特改良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标志

    A . A B . B C . C D . D
  • 25.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许多西方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即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 .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 . 肯定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 C .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 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 26. 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 无产阶级走向联合 B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 工人运动开始出现 D .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 27.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100多年来,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劳动者用各自的语言、激越的旋律共同歌唱。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 )
    A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 工业革命完成 C .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 巴黎公社失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分别为12分、8分、8分、10分、8分,共46分)
  • 28. 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世界各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方式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

    “唐代百姓受田的数额与隋代相同,18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80亩,永田20亩……废疾受口分田40亩;寡妻妾受口分田30亩”。

    ——唐朝《武德田令》

    材料三: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这种“封建契约”最初在哪国形成?确认了什么制度?其纽带是什么?
    2. (2) 日本《田令》是哪次重要改革时期颁布的?与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可见日本民族具有什么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作者认为“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的原因。
    4. (4) 人类进入封建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结果,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当时各国先后进入封建社会的因素。
  • 29. 在经历了近千年的沉睡后,欧洲大陆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一时期,人们取得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1. (1) 在材料一的思维导图空格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共同的纱幕”是指什么?这层“纱幕”最先在在意大利“烟消云散”是因为什么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这些变化会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30. 地理大发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共产党宣言》

    1. (1) 依据材料一回答,新航路开辟中,最先到达东方的航行路线是(填数字)。“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的航行家是。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的正确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以英国为例谈谈对划线部分的理解
  • 31. 民主是法制建设的基础,法制建设为民主提供保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政治制度创新]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

    ——摘编自伏尔泰《哲学通信》

    [法制分散权力]

    材料二: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权力结构”如何合理配置又能正常运转,宪法的制定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核心问题

    解决方案

    国家与国民的关系 (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

    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如何处理“州权”问题)

    ①____                      

    中央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

    ②____                       

    [法制保障人权]

    材料三: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权宣言》节选

    [法制一脉相承]

    1. (1) 材料一中使君主双手“被缚”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逐渐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填写“①”、“②”两处问题的解决方案,简述该宪法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的文献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颁布的?该文献阐述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什么?
    4. (4) 以上材料涉及的法律文献是西方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见证,这些法律文献体现的共同理念是什么?
  • 32. 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材料二:1838——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数变化表

    年份

    1838

    1850

    1870

    铁路总长(千米)

    500

    6600

    15500

    材料三: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此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从图1到图2反映的变化。
    2. (2) 材料二反映了1838——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数怎样的变化趋势?对这一变化的出现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和发明分别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简要分析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