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2-06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45分)
  • 1. 围绕“交友之道”,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并在“学习园地”里写下自己交友的感受。请根据下列同学评论语句里的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或选择正确的拼音。

    学习园地

    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

    ——朱光潜《谈交友》

    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培根《论友谊》

    评论(留言):

    小嘉:朋友之间有两样东西不能(lìn)啬:真诚和关爱。

    小语:朋友之间产生分(qí) 不要紧,偶尔有些③争执(A.zhí B.zhì)也正常,

    重要的是坦诚相对。

    小嘉:好朋友有共同的趣味和志向,有的是默(qì)

    小语:热烈的友谊就如夏日般热情、粗犷(A.ɡuǎnɡ B.kuànɡ)

    小嘉:朋友就像黑夜中那带着黄晕(A.yūn B.yùn)的灯光,让人安心。

  • 2. 古人讲究以诗赠友,小嘉想给转学到外地的朋友小文寄去一张明信片。
    1. (1) 请帮小嘉将明信片上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小文:

      与你相遇,于那老树之下,于那小桥溪边,初见时你便宽慰我,人生不只有《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凄凉秋景,更有《观沧海》中“ ,若出其里”的壮阔星海。

      与你相离,万般不舍,又听闻你于他乡为学业所困,恨不得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中所言:

      想象他日与你相会,定当不甚欣喜!不会像杜甫在暮春时节感慨的那样:

      。想必你见到远道而来的我会说出《<论语>十二章》里的那句:

      下次我定要拜访您的寒舍,拜见令尊令堂。赐复为盼。

    2. (2) 明信片的画线处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 3. 小文的父母工作调动到外地,小文只能转学,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杭州。小文收到明信片后,给小嘉回复了一首刚学过的古诗,请你结合小文的处境 , 解析她借这首诗想表达的情感。

  • 4.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例如阿长、父亲、无常、寿镜吾、陈莲河、衍太太、藤野先生、范爱农。你会选择谁做你的朋友?不会选择谁?请结合名著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 5. 小嘉同学在搜集、阅读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整理出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论语》

    材料二: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本味》

    材料三: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材料四: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宋史·寇准传》

    1. (1) 小语:小嘉,你找的材料真丰富,可是材料一《论语》中第(填序号)句,好像不属于“交友”的主题,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

      小嘉:谢谢小语,我把这句话删去。材料四的内容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加上注释,帮助同学们理解文章意思。

    2. (2) 请你帮助完善材料四的注释:

      ①张咏:宋朝初年名臣。

      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准出陕:

      说文解字:“及”本义是追赶上前面的人,

      并将其抓住。上边是“人”,下边是“手”,

      正是前边的人被后边的人用手抓住的形状。

      ④大为待:

      字典义项:A.器械,器具。B.置办,准备。C.具有,具备。D.通“俱”,全,都,尽。

      ⑤咏将

      课内迁移:相委而去

      ⑥准莫其意:同“喻”

      成语推测:不可理喻

    3. (3) 小语:我们一起梳理这四则材料对“交友”的看法。

      圈画关键句

      分析材料内容

      提炼“交友”关键词

      材料一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曾子每天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信。

      真诚待友

      材料二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珍惜知音

      材料三

      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对“片金”和“乘轩冕者”态度不同,管宁于是与华歆割席断交。

      材料四

      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小语:经过分析和提炼,原来古人对于“交友”有这么多的看法和认识,“真诚待友”现在也是交友中重要的原则。

      小嘉:我觉得材料二伯牙“绝弦”,材料三管宁“割席断交”的行为都过于极端了。

    4. (4) 你认同小嘉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联系自己的交友体会,说出你的理由。要求:①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②100字左右。
  • 6. 教材上自主推荐阅读的《白洋淀纪事》和《湘行散记》,小嘉总觉得读不进去,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这两本名著中选择一本 , 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 , 参考下面的知识卡片,谈谈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知识卡片】阅读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了解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走进人物,描绘朴实无华的人物画卷;

    走进故事,体会精彩纷呈的生活百态;走进环境,感受独具魅力的地域风情;

    走进语言,品味典雅通俗的优美意境;走进自己,联系自身经历产生情感共鸣。

二、阅读(15分)
  • 7. 阅读

    温 馨

    梁晓声

    ①那夜失眠,倚床而坐,将台灯罩压得更低,吸一支烟,于万籁俱寂中细细筛我的人生,看有无温馨之蕊风干在我的记忆中。

    ②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A】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于是边跑着迎上去,边叫:“妈!妈……”

    ③ 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

    ④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去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采那么多狗尾草干什么呢?采时是并不想的。反正同学们采,自己也跟着采,还暗暗竞赛似的一定要比别的同学采得多,认为总归是收获。母亲正巧闲着,于是用那一大捆狗尾草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一只狗,转眼编成一只虎,转眼编成一头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先编什么。之后编成了十二生肖。再之后还编了大象、狮子和仙鹤、凤凰……母亲每编成一种,我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了微笑……

    ⑤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即是温馨。那些狗尾草编的小动物,插满了我们破家的各处。到了来年,草籽干硬脱落,才不得不一一丢弃。

    ⑥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种图案,年年不重样。冬天粉刷房子别提有多麻烦,再怎么注意,也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粉浆点子。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不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弟弟和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⑦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⑧参加工作了,将老父亲从哈尔滨接到北京。十几年的一间筒子楼宿舍,里里外外被老父亲收拾得一尘不染。经常地,傍晚,我在家里写作,老父亲将儿子从托儿所接回来。但听父亲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教儿子数楼阶:“一、二、三……”所有在走廊里做饭的邻居听了都笑,我在屋里也不由停笔一笑。那是老父亲在替我对儿子进行学前智力开发,全部成果是使儿子能从一数到了十。

    ⑨有天下午我从办公室回家取一本书,【B】见我的父亲和我的独生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我的儿子的一只小手紧紧揪住我父亲的胡子——他怕自己睡着了,爷爷离开他不知到哪儿去了…… 那情形给我留下极为温馨的印象。

    ⑩后来父亲患了癌症,而我又不得不为厂里修改一部剧本。【C】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不久于世。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一天下午一点多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备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⑪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⑫温馨虽融解在日子里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光阴和岁月中渐渐沉淀,等待我们不经意间又想起了它。

    (选自《梁晓声散文精选》,有删改)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表格。

      时间

      温馨的画面

      动人的情感

      小学二三年级

      对家人的惦记

      小学四年级暑假

      母亲用狗尾巴草给我们编小动物

      上了中学

      夜里,我一个人将家里收拾干净

      参加工作了

      父亲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教儿子数数

      对孙辈的慈爱

      有天下午我回家取书

      后来父亲患了癌症

      刻骨铭心的温馨

    2. (2) 小语觉得这篇文章非常适合朗读,请你在上文画横线的【A】【B】【C】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 , 仿照示例,进行两处朗读设计。

      【示例】语句: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朗读设计:①重音落在“火苗”“劈柴”上,读出“我”给家人带来的快乐和感动。②“重重”,语速稍慢,语音延长,强调家中充满了温馨。

    3. (3) 小语发现最近学习的几篇文章中,都写到了与亲人的诀别,但作者的感受不同,邀请你一起探究。

      原文摘录:

      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梁晓声《温馨》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鲁迅《父亲的病》

      作者情感

      分析原因

      梁晓声

      与父亲的诀别

      刻骨铭心

      的温馨

      “我”在父亲临死前陪伴在他身边,紧挨着他躺下,握住父亲的手,父亲平静地离去,我感到温馨和满足。       

      史铁生

      与母亲的诀别

      悔恨

      悲痛

      鲁迅

      与父亲的诀别

      我的感受

三、写作题(40分)
  • 8. 经过以上学习探究,你有哪些真情实感要抒发呢?

    ⑴成长过程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交到挚友。伯牙和钟子期很幸运,高山流水,觅得知音;管宁和华歆很可惜,同时出发却不能在同一个终点相遇。请写下你的经历,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⑵梁晓声的《温馨》描写了他生活中几个“温馨的亲情画面”,莫怀戚的《散步》通过一件全家人散步的小事,抒发了一种交织在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从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②字数500字以上。③不抄袭、不套作,不透露个人信息。

    【提示】①写清楚。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②有感情。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③有细节。适当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把人物写丰满,或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