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片区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石板街位于濉溪老城,清末民初,这里店铺林立,酒肆饭铺、银号茶坊、酱莱糕点、民生杂货等一应俱全,行商走贩络绎不绝。历经劫难,石板街渐失往昔繁华,日显颓唐老态如今石板街得到保护,晨中,瞥见古朴的院落、悠长的小巷、光滑的青石板以及风中摇曳的小花——好一幅水墨画。细雨中探访老街,一路上只有青石板上清亮的脚步声相伴,烦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心无旁鹜,细细体味,仿佛还能听到雨水在石板路上奔跑,恪守一份宁静,似乎可以听到雷碾过泥土和石头使劲翻身的声音,听到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一切都显得多么的矫揉造作… 

    1.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 (2) 改正文中划线部分两个错别字。
       
    3. (3) 文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络绎不绝 B . 颓唐老态 C . 恪守 D . 矫揉造作
  • 2. 下列有关语文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年秋季,九月连雨,本地农业减产,尤其是晚花生减收严重。(这是一个承接关系的复句) B .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他和同时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 . 风骚,本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谥号,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 D . 议论文的论据要求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者引用名言警句等要求真实准确。
  • 3. 把下列各句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个极具中国韵味的名字,不仅蕴含了希望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得更为舒适的愿望,更寄寓着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浪漫情怀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②所以,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在地球上可以通过观测设备一睹其“芳容”。

    ③它运行在高度340公里至450公里的近圆轨道,约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

    ④中国空间站名为“天宫”,是一个长期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空间实验室。

    ⑤“天宫”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组成,提供三个对接口,支持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来访航天器的对接和停靠。

    A . ⑤①③②④ B . ⑤①④②③ C . ④①⑤③② D . ④①②③⑤
  • 4. 诗文默写。
    1. (1) 爱国情怀深入国人的血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表明不论身在何处都忧国忧民的

      句子,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 (2) 定目标,树理想,路坎坷,又何妨?李白在《行路难》上早就表达这种无畏决心
    3. (3) 温庭筠在《商山早行》写出戏水的野禽鸟,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而苏轼则在《水调歌头》用表达出对兄弟美好的祝愿。
二、探究与交流(8分)
  • 5. 我们的家乡——襄阳:一个令人自豪的地方,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今天,让我们一起踏入这片土地,领略这土地上永远不倒的自信自立、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襄阳精神。
    1. (1) 【补写对联,感襄阳魅力】

      老师写了一副对联的下联,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语帮忙补写上联。

      提示语:自强不息者,他们面对挫折和失败,坚强地站起来,凭借自己的意志和智慧,向着自己的目标,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

      上联: 

       下联:成功者靠进取拼搏,奏出强音唱响凯歌

    2. (2) 【设计活动,展襄阳风采】

      九(2)班的同学为展现家乡的美好设计了系列活动,请你根据示例再设计一项活动,并写明活动具体任务。

      ①绘一本襄阳风景画:组织同学到襄阳名胜景区采风。

      ②唱一曲襄阳地方戏:走进襄阳剧院或乡村拜师学艺。

      ③  :

    3. (3) 【材料探究,说襄阳发展】

      近年来,襄阳一直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而努力。为了响应文明创建号召,学校组织了“文明先锋队进社区”活动。为了解社区文明现状,“文明先锋队”从社区获取了以下统计数据,请你写出阅读下面两份统计表后得出的结论。

      表一:社区便民配套设施统计表

                                                                                                                                                                                    

      年份数据项目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新增绿化面积(平方米)

      900

      1600

      3200

      道路改造(米)

      220

      460

      670

      公用健身区(个)

      3

      10

      22

      表二:社区不文明行为统计表

                                                                                                                                                                                    

      年份比例不文明行为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乱丢乱扔

      36%

      20%

      11%

      随地吐痰

      31%

      19%

      8%

      公共场所吸烟

      40%

      32%

      20%

      我的探究结论:

    4. (4) 【感召他人,传襄阳能量】

      俗语说:“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少年要有志向、有梦想,要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可小王同学认为我们年龄还小,不可能当英雄;小李同学认为爱祖国离我们太遥远了;小张同学认为上九年级了,学业繁重,不厌学就不错了,还谈什么爱学习?听了这些负能量的话,你心潮澎湃,决定拿出自己的正能量回应他们、感召他们。

      你会这样说:

       

三、阅读与欣赏( 47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节选),回答问题。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

    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1. (1) 本文选自《》,作者是,本节诗着力描写地主家庭的富裕和豪华,有什么作用? 
    2. (2) 这段文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3) 这节诗歌中表达感情所选择的事物有,由此可见,我们在理解诗歌更深层次的内涵时,要采用的读书方法。
  • 7. 古诗词赏析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 (1) 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诗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 . 甲诗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 . 乙诗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D . 乙诗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2. (2) 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 8. 文言文阅读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 :“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后夷简罢相,再用。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注释:①吕夷简:北宋大臣。②次:按顺序。③汴:汴梁,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④缮:修缮。⑤讥切:批评,谴责。。⑦憾:怨恨。⑥乡:同“向”,从前

    1. (1)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全委之宰相           宜:

      ②仲淹乃为四论献        以:

    2. (2) 下面对文段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 B . 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 C . 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 D . 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
    3. (3) 翻译下列语句。

      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4. (4) 文段中“        ”和“       ”两件事证明了范仲淹践行了在《岳阳楼记》中的“进亦忧”的政治理想。
    5. (5) 结合《岳阳楼记》和本文,说说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 9. 记叙文阅读

    老师的温度

    ①一个夏日,午后炙热的阳光下只有浓浓的睡意,走进研究生的小班课教室,立刻就闻到了咖啡的味道。我告诉学生自己也刚喝完咖啡,大家都可以醒着上完课了。这时有个同学提议,我们去学校附近的公园,在树荫下上课,既凉快又好玩儿,谁都不会困。

    ②去公园的路上我从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讲起。一个小学同学打电话通知我,下周大家要一起去看望小学的班主任。说到这里,一个女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毕业几十年了,居然还去看望小学老师?五位同学里只有一个男生回去看过自己的中学老师,因为那个老师跟他是朋友。于是,我给他们讲起了我们“60后”当年的老师。

    ③ “有一件事,你们可能觉得更不可思议。回去看老师最频繁的是当年老师批评得最多最狠的同学,多数是男生。”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也许是是因为那些男生感谢老师的教育;也许是让他们长大成才了吧……我告诉他们,这几个男生多数没上大学,有的是出租车司机,有的是工人。

    公园里很安静,那些喜欢在这里锻炼的老人们要么回家去了,要么还没来,树荫下既凉爽又安宁。我对同学们说起我们的小学班主任,当时她四十岁左右,是两个男孩儿的母亲,姓齐。齐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如今回想起来,齐老师的语文课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给我留下特别的记忆。她管教我们的方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表扬好的同学,批评淘气的同学,对那些格外淘气的男生,她就非常忘我地使劲儿地批评他们,甚至骂他们。这些男生是因此忘不了齐老师吗?

    ⑤当我这么问自己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其他画面。放学的时候下暴雨,齐老师陪我们留在教室里等雨停。班里有个同学,家里兄弟姐妹多,冬天的棉衣很旧,不保暖了。齐老师带给他一件棉衣,说是自己儿子穿着小,不嫌弃就收下。那个男生偷偷告诉我们,棉衣是新的。我记得大家听后既羡慕又有点嫉妒,但老师的温暖我们都感受到了。

    ⑥那时候的小学条件很艰苦,教室里没有暖气,冬天要生炉子取暖。有一个冬天,班委会要做墙报,几个同学放学后留在教室一直忙到了天黑。我们快离开教室时,齐老师领着自己的小儿子来了。她担心我们灭不好炉子出问题,特意来检查。春游时,齐老师满头大汗地从排头到排尾,像一个牧羊人那样照看我们。开运动会时,齐老师自己带一些好吃的,每个有项目的同学比赛回来,她都给点儿什么。她有时候也给家境不好的同学一些学习用品,给的时候总要斥责:“你看你那脏手,我告诉你新本子你给我保持整洁,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你给我细心点,再把笔尖摔劈了,你就没钢笔了……”她是怕同学感谢她?

    ⑦这时,我发现坐在对面的那个女生眼睛里含着泪水,她的泪水也引出了我的泪水。是啊,那些当时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穿过几十年的光阴重新浮现在眼前,我们才发现它们是那么不同寻常。

    ⑧教学水平的高度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温度更加重要。这是永恒的道理,因为人心不变。

    ⑨那次树荫下的课,我们都很愉快。有同学提议,以后每次课都在树荫下上。我提议,大家在心里种一棵大树,可以在它的树荫下上一切课,做一切事。我们迎着夕阳走回校园时,我心里有种莫名的安慰。我仿佛看到,从小学到大学遇见的所有老师,他们面带微笑地向我走来,让我加入他们的队伍,然后我们一同前行。

    1. (1) 本文叙述了齐老师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写出来。
    2. (2) 任选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语句。

      春游时,齐老师满头大汗地从排头到排尾,像一个牧羊人那样照看我们。

    3. (3) 有同学提出“老师的温度”不合逻辑,能否改成“我的老师”,你怎么看?为什么?
    4. (4) 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5) 说说你对末段画线句的理解。
  • 10. 议论文阅读

    劳动创造美

    ①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经过全国广泛推荐评选,278名个人、22个集体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②这些“最美奋斗者”,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劳动者。

    ③ “最美奋斗者”陈景润,也是“改革先锋”。这个消瘦的青年在旁人觉得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中发现了美,也在破解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创造了美。 “最美奋斗者”袁隆平,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一生都在追着“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一顶草帽、两脚泥土,用几十年的时间,大幅提高杂交水稻亩产,对中国、对世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袁隆平的一生,美得不可方物。“最美奋斗者”张桂梅,扎根深山40多年,无惧病痛缠身,不负生命韶华,把一茬又一茬深山里的女孩送往外面的世界。张桂梅蹒跚的步履,刻满沧桑的脸庞,贴满膏药的双手,谁说不是最美的符号?

    ④劳动创造美,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

    ⑤勤劳,是备受中国人推崇的美德,被认为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诗。如《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描写农村妇女采摘车前草的歌谣,既生动又欢快,能说不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平淡自然的白描中,抒发了田园劳作之乐,又何尝不是一幅乡村美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有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都是描写乡村日常劳作场景,趣味盎然。展读,怎一个美字了得!

    ⑥劳动,不仅表现为诗人们笔下的精神愉悦,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数不清的物质财富。从巧夺天工的都江堰、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到活字印刷、榫卯结构、记里鼓车、素纱襌衣……这些历经时间淘洗至今熠熠生辉的文明瑰宝,无不辉映着我们先人劳动智慧的光芒。

    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传承先辈强大的勤劳基因,不懈奋斗、苦干实干,从南京长江大桥、“两弹一星”、大庆油田,到建设特区、青藏铁路、载人航天,再到新时代脱贫攻坚、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等等,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

    ⑧所有这一切,都生动诠释了一个真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美好生活是靠苦干实干实现的。

    ⑨ “一勤天下无难事。”试看今天中国的发展成就,哪一个不是全体中国人民靠着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正如歌里唱的,“汗水浇开幸福花”“最美不过是咱的家”。

    ⑩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1. (1)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说说本文的前三段有何作用。
    3. (3) 说说第⑨段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 (4) 请给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 11. 说明文阅读

    神舟十三号这样回家

    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为此,科技人 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 

    ②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 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 ③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 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 

    ④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障区、开降落 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在航天科技集 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确保舒适安全地回家。 

    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 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 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 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 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 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⑥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 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 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此外,返回前会实 施“热控预冷”,提前将返回舱温度降低少许。 

    ⑦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 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 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 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 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 

    ⑧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 

    1. (1) 联系全文,指出第④段中的“三个度”是。 
    2. (2)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 1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 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①题一:请以“美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②题二:“三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在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这是选自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染匠之手》中的一句话。亲爱的同学,回首往事,成长路上令你充满感激的记忆又是什么呢?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生活中一句深情的叮嘱,一次醉心的阅读,一个值得感悟的道理……这点点滴滴,一定会让你的心中充满感激之情。

    请以“ 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 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内容具体, 有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 诗歌、戏剧除外) ;⑶不少于600 字;⑷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⑸在选择的题目后面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