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12-07 浏览次数:2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是早期史学发展的重要节点,历史表述主题侧重点由天命、族群及周王朝的发展变为贵族和诸侯功业等,中下级贵族及士阶层逐渐成为历史表述的主体,开诸侯国史著述之风、私人述史之风。这反映当时( )
    A . 士族政治开始出现 B . 传统秩序受到挑战 C . 宗法观念持续强化 D . 礼乐制度土崩瓦解
  • 2. (2023·金华模拟) 我国古代历史叙述多采用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如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灵公荒淫无度,民不聊生,最终为赵盾族弟赵穿所杀。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君。”赵盾感到冤枉,辩解道:“弑者,赵穿,我无罪。”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赞其为“董狐直笔”。这说明(    )
    A . 史官董狐坚守历史书写的客观性 B . 官修史书所记载的史事不足为信 C . 对历史的记录应采用“春秋笔法” D . 历史真相与历史价值观不宜混淆
  • 3. 西汉末年思想家扬雄在《反离骚》中,把屈原比为“凤皇”“神龙”“骅骧”,用“芳酷烈”“扬之芳苓”来描述屈原的品德,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说明( )
    A . 儒学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B . 西汉末年道德观念沦丧 C . 人物评价受主流思想影响 D . 士人不满现实社会黑暗
  • 4. 古代地方官员名称有些不像常设官员,时常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再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
    A . 政府注重地方治理与中央集权 B . 巡行监察是管控地方的有效手段 C . 地方官员的流动性趋于稳定 D . 维护专制统治是政府的根本目的
  • 5. 如图为出土于四川省的东汉《酿酒》画像砖。对于此画像,有一种解读为:右侧为一酒肆,一妇人在酿酒缸旁右手持量器做取酒状,其右一妇人协助。酒肆外一人作观看状,为沽酒者。左侧一人手推独轮车,一人肩荷二壶,朝店外走去。据此可推知东汉蜀地

    A . 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B . 重农抑商政策被放弃 C .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D .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 6. 宋代政府打破唐代手工业者、商人等(从事)杂业的人不能与士人为伍的禁令,还规定:“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钱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这反映了宋代( )
    A .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 . 扩大科举选官的范围 C . 重视规范商税征管 D . 鼓励和保护商业发展
  • 7. 王阳明认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语录为真理,强调了个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有学者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 )
    A . 隐含自由和叛逆色彩 B . 弥补了程朱理学的不足 C . 践行经世致用思想 D . 冲击了传统文化的地位
  • 8. (2023·陕西四模) 下图是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邮部刊行的漫画《民众的力量》。漫画中,愤怒的民众正将象征“民众的力量”的巨棒狠狠打向“帝国主义”和“军阀”,把他们的帽子都打飞了;后面还有很多民众手举棍棒、标语牌,摇旗呐喊,如潮水般赶来,标语牌上写着“农工兵商学大联合”、“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A .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 . 我党的群众工作效果明显 C . 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 D . 广大民众反帝反封的力量
  • 9. 1918年2月,钱玄同在《新青年》刊文指出:“可叹近来一班作‘某生’‘某翁’文体的小说家,当其撰译外国小说之时,每每说:西人无五伦,不如中国社会之文明;自由结婚男女恋爱之说流毒无穷;中国女人重贞节,其道德为万国之冠……若遇人不淑,而能逆来顺受,始终不渝。”据材料推知,新文化运动( )
    A . 旨在政治革命与思想变革并举 B . 使东西方文化论争深入人心 C . 以解放思想推动深刻社会变革 D . 推崇儒家纲常伦理的价值观
  • 10. 土地改革完成后的解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互助合作,除了主要以劳动力的变工、换工互助合作外,有的地方还有耕畜、农具的互助合作,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以劳动力土地作股,收获按股分红的合作方式。这一措施( )
    A . 废除了农村封建生产关系 B . 建立了农村社会主义所有制 C . 推动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D .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
  • 11. 民国初期,女子初等教育初步确立。1912年至1916年四年间女学生人数增长缓慢,但在1918年至1919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1923年时更是比1919年增长了近一倍。促成这一时期女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 .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扩大 C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 12. 如表为陕甘宁边区1939—1944年牲畜饲养数量统计。这些数据表明当时( )                                                                                                                                                                                                                                                                                                              

    年份

    牛(头)

    驴(头)

    羊(只)

    备注:1944年有骆驼11780头,骡马12万匹,未计入。

    1939

    150892

    124935

    1171366

    1940

    193238

    125054

    1723037

    1941

    202914

    137001

    1714205

    1942

    209684

    169966

    1873120

    1943

    214683

    169404

    1923163

    1944

    223058

    180862

    1954756

    A . 保障了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生活 B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 C . 边区为持久抗战提供物质支持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统治者在许多重要的政治场合和重要的官方文件中,特别注意避免对边疆少数民族使用带有刺激性的“夷狄”字样和称谓。乾隆时,还为此处分过一些大臣。清朝利用政权的力量,对传统的“华夷论”进行大规模的批判。当时,西方早期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在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近代领土、边界、主权观念。特别是乾隆皇帝本人,除通晓汉文和满文之外,还特别注意学习蒙语、藏语、维吾尔语。乾隆帝还下令,将这五种民族文字题刻在皇家许多重要建筑上。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改造热河避暑山庄正门——丽正门时,用汉、满、蒙、维、藏五种文字题写了门额,以显示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即“以昭我国家一统同文之盛”。

    ——摘编自张羽新《清代前期各民族统一观念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以“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即“五族共和”。这一时期(1912~1928年)的中华民国国旗也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五族共和”之意。

    ——摘编自杨梅《“中华民族”概念在民国教科书如何演变》

    材料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各民族深受封建势力、国民党反动军阀、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将民族政策主旨定位为“领导各民族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斗争”,积极宣传“民族平等”,揭示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以唤起少数民族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意识,团结起来共同对敌。

    ——摘编自郑大发《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百年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前期民族观念的历史特征。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念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自清代前期至近代中国民族观念的历史价值。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味道年谱                                                                                                                                                         

    先秦

    1.《尚书》中有关于五味和五行对应关系的记载

    2.大蒜、香菜、芝麻等经西域传入中国

    3.汉武帝实行了盐和酒的国家垄断经营制度,严禁私人煮盐

    北魏

    4.《齐民要术》记载的各类食品、菜肴、调味品的饮食技法达300多种

    5.用甘蔗汁制作杀糖(砂糖)的熬糖法由印度传入中国

    6.孙思邈《千金方》中专列“食治篇”,载有许多关于食疗的药膳方剂

    7.开封、临安出现了很多专门出售糖、点心和甜蜜饯的店铺

    8.士大夫推崇素食文化,把食素提到修身从政的高度

    9.饮膳太医忽思慧所撰《饮膳正要》是一部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专书

    10.花生、辣椒自海路传入中国

    11.袁枚《随园食单》详细记录了300多种菜肴的制作方法

    13.两淮盐商因获得政府授权从事食盐运销而一度富甲天下

    ——整理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3期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条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两条信息序号和主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开辟各种途径实现苏区广大群众对各政府职能部门和国企工作人员实行民主监督。1931年11月,中央苏区成立国家检察机关——工农检察部,在各级工农检察部下设有控告局,在工农居民集中地方,设立控告箱,以便利工农群众投递控告材料。1932年7月,共青团组织发起成立的轻骑队,拥有检查权和控告权,以公开的突击检查和经常性的检查方式开展工作。突击队是苏区人民在工农检察部指导下监督政权的一种新尝试。突击队队员由苏区内享有选举权的民众自愿加入,以公开检查和暗中查访方式开展工作。1933年冬颁布的《组织法》明确规定各级工农检察委员会必须在一切国家机关、企业、工厂、作坊、矿山、学校、社会团体、街道、村落中,建立不脱产的工农通讯员,形成工农通讯网,形成严密群众监督网。由职工会、雇农工会、贫农团及其他群众团体选举产生2名人民陪审员,参与各地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审理。

    ——摘编自蓝小燕《中央苏区农民权益法制保障及其当代启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推进人民群众民主监督建设的做法。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苏区推进人民群众民主监督建设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