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9 类型:同步测试
一、<strong><span>选择题</span></strong>
  • 1. 1952年夏,根据对山东地区32个县农户的调查显示,“农民的实际收入平均每户四百零九万元(注:旧币一万元等于新币一元),除去全年生活生产的费用及其他支出外,每户可以剩余二十七万八千元”。“绝大部分农民已摆脱了‘糠菜度日’的生活,不仅有吃有穿,而且一般地都有了余粮”。这反映出当时山东地区(  )
    A . 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B . 合作化激发农民生产热情 C . 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D . 生产关系的调整效果明显
  • 2.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湖北省粮食产量达到215.4亿斤,增长31%:棉花400万担,增长49.3%:芒麻36.6万担,增长95.3%:花生达到319万担,增长将近三倍半。这证实了(   )
    A .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 . 国家优先发展农业战略 C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 . 生产关系变革的优越性
  • 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如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

    A . 重视农业和轻工业同步发展 B . 工业建设考虑地域均衡 C . 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不利于工业的良性循环
  • 4.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
    A . 积极支持非洲的反对殖民主义 B . 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 D . 奉行“不结盟”原则和精神
  • 5. (2023·聊城一模) 1954年8、9月间,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在受访民众中,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人占43%,这比其在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认为不应该承认中国的民众只占了24%,且比上次调查降低了8%。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国际因素应是(   )
    A . 印度支那停战协定的签署 B . 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C .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D . 北大西洋公约的建立
  • 6. 1956年,中国共产党某高级干部在工作笔记里写道:“讨论普选工作要求选举能够代表今天形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的觉悟、积极性,保证选民都能进行选举。”该材料可用于研究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的(    )
    A . 民主政治建设的进展 B .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C .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D . 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 7.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曾提出一种设想:中国的工业化可以考虑采取“经互会”的方式,即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定范围内分工合作实行一体化生产;但新中国领导人却做出了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决定。这一决定(   )
    A . 导致中苏关系走向恶化 B . 着眼于中国的长远发展 C .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 . 旨在避免苏联模式弊端
  • 8. 建国初期,某农民在日记中曾写道,“我花了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的一元四角),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政府一有号召,群众便积极响应”。这一记述体现出当时人民(   )
    A . 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B . 向往和谐融洽的美好生活 C . 对新生政权的认同意识 D . 积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 9. (2023·聊城一模) 《湖南省1950年秋征后调运粮食总结会议大会总结报告》指出,湖南境内偏远地区的大量的“难运粮”和“死角粮”,经过党和政府充分发动民众,利用民船,实现水陆联运,“调运工作做好了,死的粮食就会变成活的粮食,山沟里的粮食就会到城市来,到工厂里来,甚至到华北西北等地去,发挥了他应有的效果”。湖南的粮食调运(   )
    A . 标志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B . 有利于粮食价格的稳定 C . 彰显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果显著 D . 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 10. (2023·青岛模拟) 下图是1950年《提高文化》宣传画。其内容主要反映了(   )

    A . 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 B . 工业化建设的热情高涨 C . 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 D . 对“双百”方针的拥护
  • 11. (2023·临沂一模) 1952年11月,全国粮食机构合并改组、合署办公,加强对粮食的掌握与运用。在粮食流通领域,全国的国营粮食商业销售量占社会上公私销售总量的比重,由1950年占20%左右,上升到1952年的51%左右。这有利于( )
    A . 土地改革顺利进行 B . 新的经济秩序建立 C . 农业合作社成立 D .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 12. 根据中央“在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一五”计划开始后,相当一部分工程项目被安排到全国17个省市(见表格)。据此判断,这种布局意在(   )

    省份

    辽宁陕西

    黑龙江

    山西

    吉林河南

    甘肃

    四川

    河北内蒙

    北京云南

    湖南江西

    湖北

    安徽新疆

    项目

    各24项

    22项

    15项

    各10项

    8项

    6项

    各5项

    各4项

    各4项

    3项

    各1项

    A . 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模式 B . 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C . 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失调的问题 D . 改变过去不尽合理的工业布局
  • 13. “文化山呀文化山,过去登山比上天难,今朝有了共产党,带领我们高峰攀,工人上了文化山,能到月宫开矿产,农民上了文化山,火星上头去种棉.,一穷二白来改变,天堂就在眼面前。”这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歌说明(   )
    A . 文学艺术事业欣欣向荣 B . 民众对国家建设热情和信心 C . 工业化建设的成就显著 D . 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 14. 下表为1950至1951年党和政府对农村阶级成分划分方法的调整概况。其调整旨在(   )

    文件

    颁行时间

    调整内容

    《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

    1950年8月

    凡经常剥削量在相当于雇请一个长工以上,但不到雇请两个长工者,则应仔细计算其剥削收入是否超过其总收入的25%,超过者为富农,不超过者为中农或富裕中农

    《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补充规定(草案)》

    1951年3月

    凡雇请一个长工,或者有其他剥削而剥削量也相当于对一个长工的剥削量以下者,均不得认为富农,对于这种家庭不必去计算其剥削收入是否超过其总收入的25%,即使超过了也不算富农

    A . 正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配合抗美援朝运动 C . 奠定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D . 深入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 15. 据1954年8-9月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的民意调查,在受访的法国民众中,43%的人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比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的出现得益于( )
    A . 法国与美国对抗的加剧 B . 经济复苏提升了法国的经济实力 C . 西欧各国要求外交独立 D . 中国在国际外交领域的良好表现
  • 16. (2023高一下·上饶月考) 1954年,中国人民银行出版发行了一幅宣传画,号召:每人储蓄一元,国家就可集中六亿。六亿元可买4000架战斗机、26000台拖拉机,可建设有10万纱锭的纺纱厂9家,可修铁路1000公里。这一宣传服务于(    )
    A . 恢复国民经济 B . 抗美援朝战争 C . 工业发展战略 D . 国家三线建设
  • 17. (2023·山东模拟)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这体现了矿产资源勘探(   )
    A . 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 B . 使国家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C . 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D . 促进国民经济的区域平衡
  • 18. (2023高三下·扬州开学考) 1955年,我国某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 . 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B . 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 C . 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 D . 现代税收制度日臻完善
  • 19. 《共同纲领》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规定(   )
    A . 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 B . 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统一的要求 C . 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 D . 表明新中国开展了全方位的外交
  • 20. 下图是195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顾生岳先生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年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 基本实现了农业机器化 B . 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革 C . 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D . 人民公社运动迅速发展
  • 21. 先谈判后建交是新中国独特的建交模式。与英国的建交谈判经历曲折。1954年,英国“承认新中国,同蒋介石断绝了外交关系,但在联合国又支持蒋介石,不承认新中国的地位。”周恩来说:“英国只同意我们建交原则的一半,我们就同它建立‘半建交关系’。”即相互建立代办处,不设大使馆。新中国的这一做法(   )
    A . 使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热潮 B . 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境地 C . 体现了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D . 展现了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原则
  • 22.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的基本中心是苏联援建的煤炭、电力、石油、钢铁、有色金 属、化工、机械、医药、轻工、航空、电子、兵器、航天、船舶14个行业的重点工程。表2是实际实施的150项工程分布及数量。这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   )

    省份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内蒙古

    甘肃

    新疆

    北京

    河北

    山西

    陕西

    河南

    安徽

    湖北

    湖南

    四川

    云南

    江西

    数量

    24

    10

    22

    5

    8

    1

    4

    5

    15

    24

    10

    1

    3

    4

    6

    4

    4

    A . 兼顾国防安全和经济布局调整 B . 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C . 注重轻工业和重工业同步发展 D . 恢复国民经济与巩固新生政权相结合
  • 23. 下表为1949-1952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由此推知,当时农业的发展( ) 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红麻

    糖料

    茶叶

    水果

    1949

    11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20.0

    1950

    13212.5

    69.2

    297.2

    7.9

    337.8

    6.5

    132.5

    1951

    14368.5

    103.1

    362.0

    25.0

    498.9

    7.9

    156.4

    1952

    16391.5

    130.4

    419.3

    30.6

    759.5

    8.2

    244.3

    A . 激发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 . 有利于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C . 推动了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D . 为工业化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 24. “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这些原则出自(   )
    A . 《联合国家宣言》 B . 《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C .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D . 《北大西洋公约》
  • 25. 无产阶级专政又称工人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解读。这说明(   )

    马克思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用暴力推翻资本政权的方法

    列宁

    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公式,规定了它是领导者无产阶级和被领导者非无产阶级被剥削群众(农民等等)的阶级联盟的特殊形式

    毛泽东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他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基础力量

    A . 政权建设理论逐渐脱离了时代要求 B .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由空想走向科学 C . 无产阶级专政要消灭一切阶级差别 D .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发展完善
  • 26.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部分措施。新中国这些举措旨在(   )

    1949年10月,中国海关总署成立。随后公布新的海关税则,并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1950年1月至9月,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军管会先后宣告收回或征用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在当地的兵营。

    1950年7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外轮一般不准在中国内河航行,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悬挂中国国旗,严格遵守中国的法令和规定方可驶入。

    A . 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 B . 贯彻“一边倒”外交方针 C . 稳定秩序以巩固人民政权 D . 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
  • 27. 1950年3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赖伊提出:当一个革命政府对抗现有政府而自称代表某一国家时,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应该是,究竟这两个政府中哪个事实上具有使用国家资源去指导人民履行成员国义务的地位,判别的主要标准是新政府是否能在其领土范围内行使有效权力,并为本国人民所服从。这一认识(   )
    A . 打破了美国的遏制与孤立政策 B . 减少了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阻力 C . 揭示了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局面 D . 肯定了新中国的“一边倒”方针
  • 28. 下图所示为翁逸之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要把社里的猪养得又肥又大》。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

    A . 经济建设领域“左"倾思想泛滥 B . 大跃进导致农村浮夸风盛行 C . 合作经营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D .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重要力量
  • 29. “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的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的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这一措施(   )
    A . 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 . 结束了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C . 完成了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遣 D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30. 19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淮河水利计划,但计划工程一直受到无力动员和征召劳力的阻碍,未能实现;1953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号召,治淮过程中动员了成百万的人力,淮河得到了有效治理。材料反映出( )
    A . 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B . 新政府组织动员能力提高 C . 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腐败落后 D . 一五计划提高了民众积极性
  • 31. 如图为画家朱鸣冈于1954年创作的水彩宣传画。如果设计这幅宣传画的标题,最合适的是(   )

    A . 咱们要共同努力来建设社会主义 B . 家家分土地,户户干劲足 C . 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 D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32. 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曾对谈判建交制度这样解释道:“为了表示外交上的严肃性,我们又提出建交要经过谈判的手续。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谈判建交制度(   )
    A . 创建了新中国新型的外交模式 B . 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 .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D . 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 33. 毛泽东在同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从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出发,就要解决所有制与生产力的矛盾问题”。他意在强调新中国(   )
    A . 进行土地改革迫在眉睫 B . 建立计划经济需提上日程 C . 建立人民公社符合国情 D . 实行农业集体化势在必行
  • 34. (2023高三上·江阴月考) 1951年4月17日,山西省委向中央和华北局提交《把老区的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指出要战胜 农民自发的趋势,最根本的就是“对于私有基础,不应该是巩固的方针,而应当是逐步地动摇它、削 弱它,直至否定它”。这说明“老区的互助组织提高一步”旨在(   )
    A . 消灭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B . 建立农业合作化的组织 C . 废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 . 推动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 35. 下图为冯一鸣创作于1954年6月的一幅题为《开掉田埂大家就成一家人》的宣传画。作为例证,该宣传画可用于研究(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B . 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 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 36. (2023高三上·西安月考) 下图是1954年张凡夫等人创作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意在引导农民( )

    A . 积极投身土地改革 B . 支持社会主义改造 C . 踊跃加入人民公社 D . 加紧生产率先致富
  • 37. 1950年4月,中央政府对私营工业扩大加工订货和产品收购,解决它们在原料、资金和产品销售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维持和恢复生产,并适当调整私营工商业的税收;中国人民银行也逐渐增加对私营工商业的贷款。这些举措旨在(   )
    A . 打击投机商人稳定全国物价 B . 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 C . 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 . 为一五计划实施奠定物质基础
  • 38. 为解决失业人口问题,辽宁省于1952年共组织10509名失业、半失业人员参加治理市区南部臭水泡和改造运河工程,工程结束时收入达到800万(东北币)元左右;另外还组织14.4万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或到私营、公私合营和合作社就业。对辽宁省的举措理解最全面的是(   )
    A .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 . 提高了劳动者就业素质 C . 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 D . 增强了共产党执政基础
  • 39. 毛泽东提出∶“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要照顾四面八方。四面就是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八方就是城乡关系的城乡两方,内外关系的内外两方,公私关系的公私两方,劳资关系的劳资两方。”这一指示(   )
    A .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 . 基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 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求 D . 深化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 40. 下图为画家王信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该作品旨在宣扬(   )
    A . 工业化建设的突出成就 B . 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C . 农业合作化已顺利完成 D . 土地革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 41. (2022高三上·乳山月考) 某文件规定,“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这一规定(   )
    A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 . 基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 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求 D . 深化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 42. 1952年10月,斯大林在答复中国共产党访苏代表团的询问时表示∶"如果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传来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人民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由此可知,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五四宪法的制定(   )
    A . 源于外部力量的压力和推动 B . 增强了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 C . 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 . 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 43. 有人曾回忆:“当时,李济深、何香凝、程潜、张治中等民革领导人,都是‘通天’干部,他们都可以找周总理,甚至向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反映情况,交换意见。而且李维汉等统战部领导同志经常去看望他们并征求意见,周总理有时也到他们家中去。”这反映出(   )
    A . 政治协商制度已经确立 B . 革命统一战线得到贯彻 C . 中共接受民主党派意见 D . 民主党派具有特别权力
二、非选择题
  • 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为抗美援朝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50年6月25日

    朝鲜内战爆发

    1950年6月27日

    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美国军事介入台湾海峡

    1950年7月7日

    美国纠集15国,组成由美国指挥的所谓“联合国军’

    1950年9月15日

    “联合国军”仁川登陆,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1950年9月30日

    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

    1950年10月1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 1951年5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发动五次战役,收复平壤、汉城

    1951年7月10日

    敌对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

    1953年7月19日

    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停战协议

    1953年7月27日

    停战协定签字

    ——根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抗美援朝战争史》整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 45. (2023·聊城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注】李可染于1952年创作的《劳动模范游园大会》又名《工农劳模游北海》,描绘的是在1950年9月25日至10月6日期间,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工农劳模一起游北海公园的场景。

    结合所学知识,以“《劳动模范游园大会》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4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萧甬铁路建设

    1898 年 ,清政府与英商怡和洋行订立《 苏杭甬铁路章约》。

    1905 年 ,浙江绅商在上海斜桥推举两淮盐运使汤寿潜为总理 ,发起招股修路 ,抵制清 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

    1908 年 ,浙江与海外华侨又集新股 535 万银圆 ,先后共集资 1019 万银圆 , 清廷迫于内 外压力 ,铁路由“ 浙路公司”兴建。

    1909 年 , 甬曹段( 宁波至曹娥)铁路开工。

    1913 年 12 月 , 宁波至曹娥江东岸 77. 9 公里铁路线筑成。

    1936 年 ,杭曹段( 杭州至曹娥)铁路动工 , 1937 年 11 月建成 , 曹娥江大桥建成桥墩、桥 台 ,全桥未建成。

    1937 年底 ,为阻止日军进犯 ,通车不满一 月的萧甬线钢轨全部拆除。

    1953 年 7 月 ,重建萧甬线。

    1959 年 ,萧甬铁路全线通车。

    ——摘编自任桂全总纂《绍兴市志》 以“从萧甬铁路看近现代中国”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以“从萧甬铁路看近现代中国”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4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保卫和平》(1950年,邓澍作,1952年获文化部新年画创作一等奖)

    结合所学知识,以“《保卫和平》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4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的深层:一幅宣传画

    宣传画(1954年,丁浩、赵延年、蔡振华作)

    结合所学知识,以“《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赏析”为标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4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年画·大历史

    杨家埠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东北,其木版年画的历史已有600多年。杨家埠版画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下面三幅图画是20世纪50年代杨家埠的木版年画。

    结合所学知识,以“小年画·大历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5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与历史

    ——摘自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作者张乐平

    ——摘自1952年9月30日《人民日报》作者苏光

    请给两幅漫画确立一个共同的主题,并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加以阐释。(要求:史实准确,解读合理,阐释充分,逻辑清晰。)

  • 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民踊跃支援前线》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5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画上的题诗为:前天分了房和地,今天拉回大黄牛,犁椎绳索收拾好,明天先耕村东头,只要咱们加油干,往后吃穿不用愁。

    结合所学知识,以“《新得的黄牛》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53. (2023·青岛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

    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
    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
    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

    材料二:

    ——摘自 《伟大的十年》

    对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现象予以阐释。

  • 54. 清末民初,中国出现一批畅想未来新中国前景的幻想小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

    《新中国》又名《立宪四十年之中国》,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1878-1944年)创作。作者化名“陆云翔”,于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初一酒醉“穿越”时空四十年至1951年的梦中所见所闻,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画了一个与当时完全不同的新中国:

    “国会开了,吾国已成了立宪国了。全国的人⋯⋯没一个不在宪法范围之内。” “治外法权已经收回⋯⋯凡警政、路政,悉由地方市政厅主持。”“如今是科学昌明,人才极盛……兵舰都是自家制造的。” “海军力全地球第一。”上海马路异常宽广,汽车来往穿梭,洋房鳞次栉比;浦东也已开发,“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了”。“宣统二十年,开办内国博览会⋯⋯特在浦东辟地造屋。”上海滩还建成了浦江大铁桥和江底隧道,造了地铁。

    小说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一跤跌醒,才知是一场梦。妻子说:“这是你痴心妄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

    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穿越时空”构画理想中的“新中国”作出历史解释。

  • 5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大项目之一。基址位于长春市西南孟家屯火车站北侧,1953年7月15日奠基建设,1956年7月15日建成投产,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厂,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街区内建筑以50年代低层建筑为主,风格独特,厂区建筑主要为厂房及配套建(构)筑物,生活区内建筑以住宅院落形式布局,空间尺度宜人,层数为3~4层。表现为清水红砖墙、木屋架、坡屋顶、翘檐斗拱出橡、瓦屋面、红砖绿檐灰瓦相映。

    ——摘编自莫畏、王轩哲《城市复兴视野下的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研究》等

    材料二   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参考)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可以确定为历史建筑:

    (一)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

    与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相关联;

    在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上具有代表性;

    在某一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具有纪念、教育等历史文化意义。

    (二)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反映一定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具有典型性;

    建筑样式与细部等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反映所在地域或民族的建筑艺术特点;

    在城市或乡村一定地域内具有标志性或象征性,具有群体心理认同感;

    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三)体现一定的科学技术价值:

    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反映当时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科技水平;

    建筑形体组合或空间布局在一定时期具有先进性。

    (四)具有其他价值特色的建筑。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参考)》,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申报说明。

  • 5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增长情况。

    项目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100.0

    87.4

    127.6

    111.4

    162.6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收入(元)

    14.9

    100.0

    18.7

    125.5

    23.6

    158.4

    26.8

    179.8

    ——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表2为1949-1952年全国人口增加情况。

    年份

    人口数(万人)

    年增人数(万人)

    年增长率(%)

    同1949年相比的增长率(%)

    1949

    54167

    1950

    55196

    1029

    1.90

    1.90

    1951

    56300

    1104

    2.00

    3.94

    1952

    57482

    1182

    2.10

    6.1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6)》

    分别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合理的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