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strong>
  • 1.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搞好农村政社分开的改革。这一要求体现了(   )
    A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 . 发展乡镇企业的需要 C .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D . 精简农村机构的需要
  • 2. 下图是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邓小平被该周刊评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这是因为邓小平于该年(   )

    ①恢复高考制度
    ②开启改革开放
    ③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出访美国

    A . B . ①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 (2019高一下·开封期中) 1979年湖北省管的177种工业产品生产计划,全部是指令性的。到1984年,指令性的减少到44种,其余的改为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这说明了(   )
    A . 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与发展 B . 对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政策 C . 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4. (2022高三上·五家渠月考) 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些政策说明(   )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5. 1979年,广东提出:“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先行一步。”对此,邓小平十分赞同,并为“先走一步”的地方确定名称。据此推知,其名称是(   )
    A . 经济特区 B . 沿海港口城市 C . 民族自治区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6. (2020·岷县模拟)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
    A .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 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 .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7. (2021·南京、盐城模拟) 1993年,浙江人鲁冠球的企业成为第一家异地上市的乡镇企业。同一年,该企业将总厂制改为集团制,经营权力下放,使得企业上下“人人头上一方天,个个争当一把手”。该企业的成功得益于(   )
    A . 变革企业所有制性质 B . 践行政企分开的原则 C .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 . 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
  • 8. 1980年我国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是(   )
    A . 湛江、深圳、泉州、厦门 B . 福州、厦门、广州、珠海 C . 汕头、深圳、上海、温州 D .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 9. 《谷牧回忆录》记载:“会议期间,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顾秀莲同志赶来北京,经她提议并报请国务院领导同意,增列江苏的南通和连云港。”该会议直接推动了(   )
    A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B . 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开放 C .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 10.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经济特区,“特”系指特区(   )
    A . 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社会制度 B . 处于沿海独特的地理位置 C . 采用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D . 建设独立的市场经济体制
  • 11. 据下图可知,我国在90年代末以后(   )
    A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注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C . 中西部的经济总量超过东部 D . 城乡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 12.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无偿没收地主、皇室、寺院、教会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实行土地平均分配,根据各地条件,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我国历史上的土地政策与材料最相似的是(   )
    A . 太平天国时期的《天朝田亩制度》 B . 土地革命时期提出“打土豪,分田地” C . 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D . 改革开放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3. 下表是中国农村家庭年平均收入(元)。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2001

    总收入

    152

    216.2

    547.3

    990

    2366

    纯收入

    133.6

    191.3

    397.6

    686.3

    1856.7

    农村家庭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B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C . 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14.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这一文件( )
    A .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 促使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开始 C .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D . 打破了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
  • 15. (2021·商洛模拟) 在1978年7月国务院召开的“务虚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说:“要给予各企业以必要的独立地位,使他们能够自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执行经济核算制度,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这一主张(   )
    A . 贯彻了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B . 指出了建立市场机制的紧迫性 C . 有利于推动国营企业改革 D . 论证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 16. 1978年至1988年间,中国农村每100户农民就有75户盖了新房,人均住房面积由8平方米增加到17平方米。促成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D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二、</strong><strong>材料分析</strong><strong>题</strong>
  • 17.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革命之路】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嘉兴南湖游船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创新之路】

    材料四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1. (1) 请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2. (2)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请谈谈它是如何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的?
    3. (3) 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 (4) 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伟大创举”是指什么?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派英国人罗伯特·福琼去中国非法采集茶种、茶苗,偷偷学习种茶方法,并寻找茶工。终于完全掌握了种茶和制茶的知识和技术,从此.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急剧跃升。《中国茶叶外销史》载:“1890年后,受英国宣传作用,美国人口密集的区域,对绿茶的嗜好,为红茶所替代,茶叶贸易遂大变动,英国殖民地出产的红茶,更助于宣传广告和游行运动,使中国绿茶销路大受打击,这种新茶(指印度红茶)渐次普及。”咸丰元年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清政府企图通过征收苛捐杂税来解救危机,茶税、厘金过重,业茶者受茶之累,不堪重负,茶叶外销亦受此影响。

    ——《茶史:清代茶业的兴与衰》

    材料二  1984年6月,国务院及时调整了茶叶购销政策,改革了经营体制,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市场放开以后,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三多三为主”的产销方针,彻底改变了过去渠道单一、独家经营的局面,给市场和生产都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了在竞争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产品适销对路,茶类结构开始得到调整,引进和试制了红碎茶,挖掘恢复了历史茗茶,研究和创制了新品名茶,名优茶的开发生产上了新台阶。生产格局随之发生了变化,春茶前期生产高档名茶,中期生产优质茶,后期生产炒、烘青绿茶,夏秋茶视市场需求,灵活掌握生产红碎茶,炒,烘青绿茶及部分中低档名茶等适销品种。1985年龙井、旗枪、大方等名特优新茶品种产量达到1846.6吨,占总产量的8.1%,市场应变能力增加。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晚期中国茶叶外销停滞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对茶叶实行的调整政策。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1995年第3期

    材料三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 20. 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业化道路各具特色。
    1. (1) 下列①~④体现了几个国家某阶段工业化的主要特点,请参照示范,将序号代表的国家在下方《一带一路》中的相应位置标示出来。

      示范:德国⑤国家统一推动工业化进程

      ①初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但未实现民族独立

      ②回归传统,拒绝工业发展,排斥西方文明

      ③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工业化进程缓慢

      ④民族独立后,用国家干预的方式发展工业

    2. (2) 围绕工业化的主题,从背景、措施和结果等三方面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社会转型的?
    3. (3)

      以下材料摘编自《我国国内工业总产值动态分析》《中国近代化历程》

      材料一  《1952—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的启动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跨入了新阶段。1952年至197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3.5%。其中,1967年至197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3%。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增长到75.2%(1949年仅占17%)。20世纪末提前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进入21世纪,中国工业快速稳定发展。

      有人以“改道与腾飞”来描述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道路的特征。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选择“改道”或“腾飞”其中一个特征加以解读。

      本题要求:题目完整,理解准确,解释清晰,史论结合。

      题目:新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准确

       

      解释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