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

更新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2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下表是考古工作者发现的部分商周时期遗址的发掘情况。据此可知,此时期( )                                                                                                                                                  

    出土地点

    遗址年代

    出土物品

    江西鹰潭角山窑

    商早期至西周初期

    大量印纹陶及原始瓷,多为生活用具,可能此地在当时的大型窑场

    陕西长安张家坡

    西周晚期

    陶窑遗址出土大量陶鬲和鬲残片,上有钤印或刻写的工匠姓名

    河南郑州人民公园

    商晚期

    出土陶压锤、印模等工具;大量的陶器废品,基本为烧造变形或有气泡粘连的陶盆

    A . 民营制陶业有一定的规模 B . 出现了专业性的区域经济 C . 贵族对平民的剥削很严重 D . 官营作坊垄断了陶器制造
  • 2.  西汉建国后,在长安附近地区的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均设邑建县名“五陵邑”,“后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于诸陵”。这一规划设置意在( )
    A . 凸显皇权至上的尊贵威严 B . 增强关中地区实力强化中央集权 C . 改善首都地区的城市布局 D . 纠正西汉初年郡国并行体制弊端
  • 3.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大量唐代故事,许多唐朝女子不遵“父母之命”,自己挑选夫婿。如《聂隐娘》中忽值磨镜少年及门,隐娘便说“此人可与我为夫”“父不敢不从,遂嫁之”。此时女性择偶的标准多是相貌、气质、素养,并非仅看功名。这些故事反映出唐代( )
    A . 社会价值观念开放多元 B . 理学渐趋世俗化 C . 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D . 专制集权有所宽松
  • 4.  面对灾荒时,宋代政府常常鼓励富人主动赈粮。《宋会要·食货》载“诏诸道州、府被水潦处,富民能出粟以贷饥民者,以名闻,当酬以爵秩”《宋史·食货志》载:“复以爵赏诱富人相与补助,亦权宜不得已之策也”。这种做法客观上( )
    A . 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 B . 拉平了社会贫富分化 C . 体现了以民为本理念 D . 加剧了官员冗杂现象
  • 5.  清朝入主中原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汉族人保留前朝衣冠,由明朝藩困变成清朝藩因的朝鲜,向清政府请求继续穿明朝官服,皇帝认为“化外之民”可不用深究,“东夷之邦也,风殊俗异”,默许了请求。这说明此时的清政府( )
    A . 借鉴汉族地区的风俗和文化 B . 强化了对藩属国的控制力 C . 对内政外交问题有明确区分 D . 重视中朝间礼仪规制交流
  • 6.  下表为7家早期外资公共事业企业平均利润率统计表(1895—1913年)                                                                                                                                                                                                                                                     

    厂矿名

    统计年份

    平均利润率(%)

    上海自来水公司

    1895—1913年

    15.27

    天津煤气公司

    1895年,1909—1913年

    17.48

    上海工部局电气处

    1895—1913年

    5.31

    天津自来水厂

    1909—1913年

    9.06

    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

    1909—1913年

    6.17

    天津电车电灯公司

    1913年

    14.01

    该表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

    A . 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B . 民族公共事业企业兴起的原因 C . 中国东部沿海的城市化水平提高 D . 外资垄断中国的城市公共事业
  • 7.  下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部分期刊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                                                                                                                                                                                                                                                              

    刊名

    创办者

    创刊时间

    主要内容

    《秦劫痛话》

    旅京陕西学生团

    1919

    痛陈人民疾苦

    《秦铎》

    陕籍旅沪学生

    1920

    反对旧制度,宣扬民主自由

    《共进》

    陕籍北京大学学生

    1921

    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贡献》

    南开大学的几位陕西学生

    1922

    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教育革命

    《新群》

    上海大学陕西同乡会

    1925

    宣传共产纲领,反帝反封建

    A . 陕西成为进步思想的中心 B . 爱困学生的言论受到北洋政府压制 C . 知识分子深入到劳动群众中 D . 探索救国之路是时代主旋律
  • 8.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文件指出:在日前的形势下,“富农也开始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及豪绅地主军阀官僚的革命,或采取同情与善意的中立态度”。因此,“加紧反对富农的策略”“现在已经不适当了”。这份文件可能发布于( )
    A . 八七会议期间 B . 九一八事变期间 C . 华北事变之后 D . 全面内战爆发时期
  • 9.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这体现了矿产资源勘探( )
    A . 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 B . 使国家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C . 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D . 促进国民经济的区域平衡
  • 10.  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多次指出:“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反对文艺上的“一切向钱看”,反对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强调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些观点( )
    A . 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B . 是对“双百”方针的拓展深化 C . 是文艺领域改革的灵魂所在 D . 加速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 11.  苏美尔人的经济文书用原始的楔形文字写成,创作于约5000年前,其中经常提到表中几类人。据此可推知( )

    苏美尔人经济文书中提及的部分人物

    人物称呼

    尼塔库尔

    姆鲁斯库尔

    图格迪

    帕苏尔

    含义

    男奴(外邦男人)

    女奴(外邦女人)

    最高祭司

    首席法官

    指挥官

    A . 苏美尔人经济发展水平高 B . 苏美尔人已迈入文明时期 C . 冲突是城邦间交往的主流 D . 出现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
  • 12.  17世纪中期英国农场平均面积145英亩,农业产出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17世纪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增长近1倍,农业生产约占国民收入的40%,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0%。这反映出( )
    A . 农业发展源于工业革命推动 B . 工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农业 C . 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发展 D . 农业的发展阻碍工业化进程
  • 13.  下图是某书关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一章的目录节选,目录中的①应是( )                                 

    第二节战争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①

    A . 《战争与和平法》 B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C . 维也纳体系建立 D .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 14. (2019高三下·大名月考) 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
    A . 其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 B . 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 . 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 D . 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了( )
    A . 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 B . 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 C . 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 D . 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冲突
  • 16.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 . 英法美 B . 英美苏 C . 中苏美 D . 美中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19、20题分别是12分,第18题16分,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国家统一。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

    二是“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划进行管理,如道、路、州、府、省、郡、县等,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治理。

    四是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 (1) 材料一是四个统一朝代的形势图,请按时间先后排序( )。
    2. (2) 参考材料二,自选一个特点为角度,运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相关史实,围绕“大一统与国家治理”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受到宋朝的影响,宋朝周边的辽、金、夏和海外的高丽、日本、交趾均实行了铜钱为本位的货币制度,在东南亚,宋钱作为辅币被广泛流通使用。两宋时期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鼎盛,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而中国货币作为国际通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作用,从而形成东西方之间的国际贸易网络。

    ——摘编自崔落满《宋钱国际化程度考》

    材料二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制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结算。

    1929—1945年期间

    金本位制无法维持,出现了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本位制。

    1945—1973年间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

    浮动汇率制度改革、黄金非货币化、扩大信贷额度、增强特别提款权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钱国际化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是现代中国反映四化建设、工业改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此书首次出版于1981年,书中情节主要反映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小说梗概如下: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到部长田守诚的反对;陈咏明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在厂里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同时关心群众,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女记者叶知秋写了有关陈咏明改革的报告文学,反响很大,但有人借机造谣中伤郑子云。田守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与郑子云展开较量。小说的结尾写到选举党的十二大代表,尽管田守诚部长耍尽花招,郑子云仍远远超过了他,获得了1006:287的压倒多数票数,最终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故事梗概中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观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升降机的发明、运用克服了这一障碍。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年2月纽约的迪马列斯特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1883—1885年芝加哥修建了10层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这是第一座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1895年建成的20层、92米高的美国公证大楼是第一幢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19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层118米高。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建筑开始了新发展。旧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银行、海关、百货公司等。一些沿江沿海的旧城镇,被辟为商埠及划分租界,形成新的商业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出现了近代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公共建筑。当时的房屋,早期以殖民地式和折衷式居多,逐步又传来了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欧洲村舍式。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商纷纷投资住宅建筑,使住宅商品化。新型里弄最先在上海出现,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高层公寓。开埠之初,这些建筑物多是砖木结构,外墙以青砖砌筑。到二十世纪初时,外观已有应用面砖、石块等做法,内外装饰也相应增加,房屋的机械设备也比较现代化,高层建筑已应用了电梯。

    ——摘编自王绍周《中国近代建筑概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欧美城市建筑发生的变化,并概述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