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东片区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3-11-20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下列属于海葵的主要特征的是( )
    A . 有口有肛门 B . 身体呈两侧对称 C . 身体呈辐射对称 D . 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 2. 有口和肛门的动物是( )
    A . 秀丽隐杆线虫 B . 珊瑚虫 C . 涡虫 D . 血吸虫
  • 3. 蚯蚓、水蛭和沙蚕等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 .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B . 生活在土壤中 C . 体温不恒定 D . 体壁进行渗透式呼吸
  • 4. 暑假期间,小丽在农田和鱼塘里观察到以下几种动物,其中属于昆虫的是( )
    A . B . C . D .
  • 5.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下列与诗中动物不相符的描述是( )
    A . 前肢为翼 B . 骨骼轻便 C . 体表覆羽 D . 变温动物
  • 6. 川金丝猴与朱鹮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 用肺呼吸 B . 体温恒定 C . 体内受精 D . 胎生、哺乳
  • 7. (2020八上·韩城月考) 下列有关动物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鲫鱼用鳃呼吸 B . 大鲵幼体用肺呼吸 C . 丹顶鹤前肢变成翼 D . 麋鹿胎生哺乳
  • 8. (2021八上·海南月考) 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家鸽的羽毛——飞行 B . 蝗虫的气管——呼吸 C . 蜥蜴的鳞片——保护 D . 河蚌的贝壳——游泳
  • 9. 寒冷的冬天,我们几乎看不到蛇等爬行动物,其主要原因是爬行动物( )
    A . 要繁殖后代 B . 属于变温动物 C . 还不适应陆地生活 D . 冬季无法找到食物
  • 10. 哺乳动物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体表被毛 B . 用肺呼吸 C . 牙齿分化 D .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 11. 张家口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项目的分会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滑雪运动是学习行为 B . 滑雪运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C . 骨骼肌受到刺激有收缩的特性 D . 运动系统是由骨和骨骼肌构成的
  • 12. (2018·南平模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过许多次推门的动作.下列有关这个动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推门动作很简单,无需神经系统的协调 B . 完成这个动作一定要消耗能量 C . 推门时肱二头肌会收缩,肱三头肌会舒张 D . 完成这个动作时,相关的骨和关节都起杠杆的作用
  • 13. 下列哪项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A . 金鸡报晓 B . 大山雀偷喝牛奶 C . 乌鸦利用汽车碾碎坚果 D . 黑猩猩钓取白蚁
  • 14. 在做“小鼠走迷官获取食物”探究实验时,生物小组选取经饥饿处理的3只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走相同迷宫,测得如下数据。根据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小鼠

    所用时间

    第一次

    第二

    第三次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09秒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7秒

    A .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 B . 小鼠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C . 小鼠②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 D . 小鼠③“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多些
  • 15. 蚁群中有工蚁、兵蚁、蚁王、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 )
    A . 取食行为、先天性行为 B . 取食行为、学习行为 C . 社会行为、先天性行为 D . 社会行为、学习行为
  • 16. 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个体及群体的生存 B . 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C . 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能传递信息 D .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集群行为
  • 17. (2018八上·宁河期中) 在生态平衡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会(  )
    A . 逐渐增加 B . 逐渐减少 C . 稳定不变 D . 相对稳定
  • 18. 下列对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
    A . 动物以植物作为食物 B . 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C . 动物的数量越多,对植物的生长越有利 D . 植物的数量越多,动物的食物来源越丰富
  • 19.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面( )
    A . 动物作为消费者,不起什么作用 B . 只有生产者---植物起作用 C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释放能量 D . 动物作为消费者,能促进物质循环
  • 20. 以下例子不能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是( )
    A .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 B . 牧民大量猎杀狼,致使野免数量大增,草场退化 C . 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分解 D .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 21.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如图是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A类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用呼吸。
    2. (2) B类动物成体生活在水陆环境中,它的呼吸器官是
    3. (3) C类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用呼吸,区分C类动物身体前后端的结构是
    4. (4) D类动物的呼吸方式很特殊,每呼吸一次,在肺部进行次气体交换,原因是体内出现了
    5. (5) E的后代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E是食草动物,牙齿有的分化。
    6. (6) F类动物的体表有,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7. (7) 如果把A、B、D、E归为一类,C、F归为一类,则分类的依据是
  • 22. 如图是伸肘、屈肘和关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丙在运动中起作用。
    2. (2) 经常体育锻炼可以使关节既灵活又牢固。⑥⑦表面的[]光滑,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进入[]中,使关节运动更灵活。
    3. (3) 引体向上是体育中考中男生必考项目,当你直臂吊在单杠上时,你的手臂肌肉③⑪处于状态;当你引体向上到最高点时,你手臂的③收缩。
    4. (4) 以上动作的完成都需要____等系统的配合。(多选,填字母)
      A . 运动系统 B . 消化系统 C . 呼吸系统 D . 循环系统 E . 神经系统
    5. (5) 考试时,听到监考员指令后,某同学按要求完成引体向上,这种行为属于(选填“学习行为”或“先天性行为”)。
  • 23.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素有海口“绿肺”之称的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这里自然食物丰富,有着血蚶、蚝、对虾、青蟹、石斑鱼等多种水生生物,是鱼虾集居繁衍、候鸟栖息越冬的好地方。

    材料二:某动物园的一黑猩猩刚引进时,饲养员发现它有抽烟的嗜好,而且学会了使用打火机。后来,又在游客的唆使下学会了喝啤酒,能自己打开瓶盖和易拉罐盖。

    材料三:动物行为学家利用仪器把土拨鼠发出的声音录了下来,然后对声音中的音调以及频率加以研究,发现它们在不同敌人入侵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请来4位志愿者,充当“要入侵的敌人”,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发现土拨鼠对此反应也不同。

    1. (1) 材料一中,红树林是候鸟栖息越冬的好地方,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鸟类这种迁徙行为属于行为。迁徙的鸟类获取氧气的能力非常强,这与鸟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相通,起到辅助呼吸作用有关。
    2. (2) 在材料一中提及的动物种类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有
    3. (3) 材料二中,黑猩猩能抽烟甚至能自己打开瓶盖和易拉罐盖,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行为。黑猩猩与蚯蚓相比,学习能力更强,这是由它们体内的决定的。
    4. (4) 材料三表明了土拨鼠之间能够通过进行信息交流。
    5. (5) 根据材料三可知,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方法除了观察法,还有,或两种方法的结合。
  • 24. 为了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利用一个较大的玻璃槽器具,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②捕捉20只正常的蚂蚁置于玻璃槽内,在玻璃槽口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于适宜蚂蚁生活的环境中,进行饥饿处理1~2天。

    ③取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培养皿,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碾成粉末状的白糖和食盐,摆放到玻璃槽内。

    ④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并记录,比较哪种食物减少的量多。

    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1. (1)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2. (2) 该实验中设置白糖和食盐的目的是
    3. (3) 实验中选用2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
    4. (4)   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若白糖减少的量多,则说明蚂蚁喜欢吃
    5. (5) 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____。
      A . 设置重复组 B . 求平均值 C . 设置对照组 D . 排除无关变量
    6. (6) 上述研究蚂蚁行为的方法主要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