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名著...

更新时间:2023-10-25 浏览次数:23 类型:复习试卷
一、名著导读
  • 1. 阅读A、B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A]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B]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1. (1) [A]文中的“他”是,[B]文中的“他”是
    2. (2) [A][B]两文中的人物经历不同,但身份相同。请分别分析作者对他们有着怎样的情感。
    3. (3)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的原因是他能勾摄恶人魂魄。 B .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C .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 D . 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 2. (2023七上·天桥月考) 阅读下面选段文字,回答问题。

    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语段二: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哭,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肯出来。

    1. (1) 语段二选自①(作者)所著的《②》中的《②》一文。
    2. (2) 童年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 (1)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根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③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2. (2) 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七年级的阅读书目之一是《朝花夕拾》。在“专题研究”环节,你们组选择的是“鲁迅的爱与憎”,请你选择以下篇目,结合其中的人物、事件具体谈一谈。(任选一篇或两篇即可)

      备选篇目:《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琐记》 《五猖会》

  • 4. (2022七上·玄武期中)  名著阅读 
    1. (1) 读完《朝花夕拾》,你可能会联想到了“童趣”“温情”“批判”这几个词语。请结合具体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分享阅读体验。 
    2. (2) 《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两文都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结合其中一篇,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 5. (2023七上·巩义开学考) 小文和你围绕鲁迅和他的朋友圈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1. (1) 根据书中内容,判断以下两位朋友圈留言人的真实姓名,写在横线上。 

       ①:老迅,回绍兴了我们喝酒去!②:读书须读正经书,做学问才是头等大事。 

    2. (2) 小文公布了鲁迅的亲友、恩师名单,你认为哪一个人不应该出现在名单上,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名单:阿长、远房叔祖、寿镜吾、藤野先生、范爱农、陈莲河 

    1. (1) 下面语段中的“她”是

      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A . 长妈妈 B . 衍太太 C . 母亲 D . 祥林嫂
    2. (2) 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以下文章中选择一篇或几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二十四孝图>》

  • 7. (2022七上·杭州期中)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人名。 
    1. (1)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常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2. (2) 他长得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很不讲究,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说话的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3. (3) 他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说话的口气也很冷,我一发言他大抵就是反对。 
  • 8. (2022七上·巩义期末)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

    ①[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②[语段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③[语段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④[语段四]:“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 (1) 【名著·内容概括】认真阅读以上四个语段,请分别概括童年鲁迅遭遇到了哪些事?
    2. (2) 【名著·形象分析】从上题归纳的这些事中可看出童年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3. (3) 【名著·作品评价】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成年之后的鲁迅又是如何审视自己的童年时光呢?请任意结合两个语段从不同的角度谈谈鲁迅对童年时所受教育的反思。
  • 9. (2022七上·西宁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ㅤㅤ……

    ㅤㅤ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ㅤ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ㅤㅤ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 (1) 选段文字节选自 (作品名)中的 ,作者
    2. (2) 文中所提到的“去拿你的书”一句中,书指的是 (书名)。
    3. (3) 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 10. (2023七上·顺城期末) 走进名著。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后面的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 (1) 语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作者是
    2. (2) 语段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语言表达
  • 11. (2023七上·泰兴月考) 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追忆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也有的被鲁迅拉入了“黑名单”,请各举一例,并结合具体情节陈述理由。
    1. (1) “朋友圈”——人名:,理由:
    2. (2) “黑名单”——人名:,理由:
三、语段阅读
  • 12. (2023七上·泰兴月考) 阅读下列下列几则有关《朝花夕拾》的片段,完成各题。

    片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片段二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____》。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片段三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1. (1) 片段一、二、三中所提到的三本书分别是
    2. (2) 片段二中,作者在读完那本书后,"发生反感"的故事有哪些?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3) 片段三中,作者读完这本书,有了新思想,于是便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请描述一下鲁迅后来的求学经历。
四、现代文阅读
  • 13. (2022七上·江干期中)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家庭、家教和家风,多次在讲话中谈及家风,如:“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及子、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人民网

    材料二: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犹如无处不在的空气,弥漫在家庭的每个角落;犹如绵绵细雨,滋润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家风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个人和家庭层面说,家风影响着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的生活,浸润着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灵,对家庭中每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都有深刻影响;从社会和国家层面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国风的基础。

    ——《光明日报》

    材料三:

                                                                                                                                                    

    篇目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明白“我”对《山海经》的渴望后仍费心为我买来。阿长保护了“我”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在“正统读物”之外,儿童对广阔、丰富、生动的精神生活有强烈的渴求和无限的向往,儿童教育要遵从儿童这样的心理,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五猖会》

    ____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____

    《二十四孝图》

    ____

    1. (1) 请依据材料三的示例,在《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补全鲁迅所阐释的儿童教育观。
    2. (2) 阅读材料一、二,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试着给父母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家风”的想法与感悟。(100字左右)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好!

      身体健康!

      小鹏

      2022年11月9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