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苏元二中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11-05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正确坐姿、执笔姿势,注意间架结构。

    lìn

    ǎi

    zhāo zhǎn

    花枝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suǐ)  叨(xù)  应(hé)   然大悟(ɡuānɡ) B . 志(dǔ)   菡(dàn) 蝉(tuì)  呼朋伴(yǐn) C . 捻(chā)  笑(nì)  清(chénɡ)人迹至(hàn) D . (bì)   妹(zǐ)  粼(línɡ) 花团锦(cù)
  •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 嘹亮  徘徊  博学  小心翼翼 B . 惭愧  感概  鉴赏  疲卷不堪 C . 取诀  奥秘  哄托  各得其所 D . 沐浴  云宵  分歧  不求深解
  • 4.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明亮滋润) B .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C . 同学们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形容人数很多,场面非常热闹) D . 冬天,雨经常化了妆,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来到,来临)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当今的互联网逐渐成为人类探索、了解、改造世界的新工具。 B . 级长经常要求同学们打开班级的门窗,防止疫情不再发生。 C . 通过阅读《繁星》,使我们进一步领略到冰心“爱的哲学”。 D . 彰显新时代治国理念的“中国梦”一词,已成为社会流行语。
  • 6. 根据上联内容,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学海潮生鱼跃鸢飞积厚以图远往圣遗风传千古

    下联:                                         

    ①敛华而就实

    ②苏元岳立

    ③新黉伟业在九州

    ④桃荣李茂

    A . ④①②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④③①
  • 7. 默写古诗文。
    1. (1)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⑤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⑧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2. (2) 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课本中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易逝,勉励人们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担忧之情寄托给明月的句子是

二、阅读与鉴赏(40分)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不亦乎      说:说话 B . 三军可帅也      夺:改变 C . 三省吾身   日:每天 D . 人不知而不     愠:生气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告诉人们,学习应该要端正态度,找到好的方法,为人要修养品德。 B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现孔子没有自我满足,很注重向身边的人学习。 C . 孔子尽管吃得简单、住得简陋,但“不改其乐”,因他有高尚的精神追求。 D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追求富贵,也有自警意味。
  • 9.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写出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
    2.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10. 经典阅读
    1. (1) 小苏即将为本班同学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你帮助他完成。

      亲爱的同学们:我向大家推荐《朝花夕拾》这本书。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

      请将以下篇目的序号填在上文中对应的横线上。(每处各选两项)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范爱农》  G.《琐记》

      H.《父亲的病》    I.《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J.《藤野先生》

         ②   ③ 

    2. (2) 《朝花夕拾》中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请你根据阅读体验,写出一件事,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并简要分析。
  • 1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 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 (1) 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段中画线句子。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2. (2) 文段中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请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把母亲没说完的话补充完整。(不少于30字)
  • 1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

    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地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 推着自行车进了院,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些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 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有了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 , 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 (1) 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回答。
    2.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3. (3) 同样是那个书架,为何第⑯段称为“久违的老友”,而第⑱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4. (4) 文章以“少年书架”为题,有什么好处?
三、写作(50分)
  • 13. 你的生活中,是否有如“书架”般陪伴你成长的人或物呢?他(她、它)又是如何陪伴你的呢?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5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班级名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