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校2023年中考化学5月联考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 20 分,1-8 题每题 1.5 分,9-12 题每题 2 分)
  •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现象或应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中和胃酸

    B.海水晒盐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霓虹灯发光

    A . A B . B C . C D . D
  • 2.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 2Al+:表示两个铝离子 B .  :表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 价 C . 氯化铁:FeCl3 D . 纯碱:NaOH
  • 3. Alq3 是用于制作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新材料,其化学式为 C27H18AlN3O3 , 具有重量轻、柔性可折叠等特点,可应用于柔性智能手机显示屏。下列关于 Alq3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lq3 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 . Alq3 分子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 27:18 C . 一个 Alq3 分子中含有一个臭氧分子 D . Alq3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4. 2023 年 1 月,中国科学院宣布经过科研攻关,在 3nm 光子芯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光子芯片的材料以第二代半导体 InP、GaAs 为主,传输速度比电子芯片快 1000 倍。铟元素(I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 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8 C . 铟原子的中子数为 49 D . 铟原子的核外电子分 5 层排布
  • 5.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探究硝酸铵与水反应时温度的变化

    C.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D.探究分子不断运动

    A . A B . B C . C D . D
  • 6.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少量液体药品 B . 干燥氧气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称量 NaOH 固体的质量
  • 7.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其他分子 B . 参加反应的 CO2与 H2的分子个数比为 1:4 C . 反应生成的 C2H4与 H2O 的质量比为 28:72 D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水分而变质 B .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会产生白色碳酸钙沉淀 C . 向稀硫酸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 .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气体,试管温度降低
  • 9.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 Cu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铜粉,过滤

    B

    鉴别 KCl 和 K2SO4溶液

    取样,滴加 MgCl2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加适量硫酸浸泡,过滤、洗涤、干燥

    D

    探究稀硫酸与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滴加 Ba(NO3)2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如图是 MgCl2、K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P 点表示 KCl 与 MgSO4溶解度相等 B . 在 t2℃时,向 40g 的 MgCl2中加入 50g 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90g C . 将 t2℃时 KCl 和 MgSO4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KCl>MgSO4 D . 只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 MgCl2晶体
  • 11. 下列图像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 ①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 B . ②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催化剂情况下加热制取氧气 C . ③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 D . ④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 12. 2022 年,中国的科研团队在海水直接制氢技术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海水中含有大量离子,其中对电解水过程影响比较大的是 Mg2+、Cl-、SO42- , 所以不能直接电解海水。电解海水的原理如下图所示,第一步使用滤膜将海水淡化,获得纯水;第二步使用直流电电解纯水。关于该项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使用滤膜淡化海水的过程,是物理变化的过程 B . 可以使用 Ba(OH)2除去海水中的 Mg2+、Cl-、SO42- C . 正极产生气体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D . 电解水过程发生的反应是: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
  • 13.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补充资料: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1. (1) 写出仪器①的作用: 。
    2. (2) 利用装置 A 制取 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3) 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 O2的集气瓶中,要由瓶口向下 插入(填“迅速”或“缓慢”),目的是防止氧气逸出,影响实验现象。
    4. (4) 利用 B 装置制取 C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以上装置中,除了使用 D 装置外,还可以选用 装置收集 CO2 , 气体从 口进入(填“a”、“b”、“c”或“d”)。
  • 14. 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探究过程如下:
    1. (1)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无明显现象,然后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测定溶液 pH 变化的方法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 pH 变化如图 1 所示,则该同学是将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2. (2) 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 2 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图 2 中 B 点的含义是: 。

    3. (3) 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丙同学通过图 3 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只有 K2SO4
      猜想二:有 K2SO4和 H2SO4
      猜想三:有 K2SO4和 KOH
      【实验证据】
      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 Fe2O3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 Fe2O3粉末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正确

    5. (5)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丁同学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6. (6) 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一中的 Fe2O3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用药品的字母序号____ 。
      A . Mg B . CuO C . KCl D . Na2CO3
    7. (7) 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
  • 15. “氨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主要流程如图:

    1. (1) 为了降低“碳排放”下列建议可行的是 ____ 。
      A . 随手关灯 B . 全面禁止燃烧煤和汽油 C .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 纸张双面打印
    2. (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温度不宜高,原因是: 。
    3. (3) 反应③除生成 CH3OH 外,还生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外,还可将 CO2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水层后可慢慢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碳酸盐的化学式是
    4. (4) 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5. (5) 对“氨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技术,你认为有什么好处: 。
  • 16. 硬铝的主要成分是 Al 和 Cu,硬铝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而且密度小,可用作轻型结构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硬铝的组成,取 3 g 该硬铝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 5 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表: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2.46

    m

    1.38

    1

    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纯铝片和硬铝片互相刻画,纯铝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 。
    2. (2) 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 1 g 固体的成分是 ;表格中 m= 。
    3. (3) 第 次反应,稀盐酸有剩余。
    4. (4) 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