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综合练习

更新时间:2023-10-29 浏览次数:35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B . 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 , 热闹非凡。 C . 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言,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 , 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 “中国名片”。 D .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蟋蟀的洞穴不豪华,很粗糙。 B . 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 . 蟋蟀的住所远胜于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 . 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 3.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刻板,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生动传神、颇有情趣。 B . 本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人格化,读来生动形象,使人倍感亲切。 C . 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成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突出了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D . 本文的结尾段运用了抒情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了对蝉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 4. 下面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 .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C .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由地球上最危险的海峡——托雷斯海峡前往大西洋,中途触礁搁浅。 D . 《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常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二、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

    昆虫记(节选)

    法布尔

    ①如果撇开致命的凶器不看,螳螂没有任何令人害怕之处。它甚至还不乏高雅:轻盈的体态、优雅的上衣,淡绿的体色、罗纱般的长翼。它没有会像剪刀一样张开的凶狠大颚;相反,它只有一张尖尖的小嘴,似乎是啄食用的。脖子柔韧灵活,露出于前胸之上;头可以旋转,左右灵活,上下自如。所有的昆虫中,只有螳螂能控制自己的视线,随意打量、观察;它几乎还有面部表情。

    ②螳螂的整个身体透着安静和祥和,这与它的杀人凶器——被恰如其分地形容为“残忍锋利”的前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螳螂的髋长而有力,可以帮助它向前抛出捕兽器,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捕兽器上有一些装饰,使它显得很美。在里面的一侧,髋的根部饰有一个漂亮的黑色圆点,圆点上有白色斑块,还点缀着几行精致的小珍珠。

    ③螳螂的大腿更长,像扁平的纺锤,前半部分的内侧长着两排尖锐的锯齿。里面的一排锯齿共有十二个,长短相间,长的是黑色,短的是绿色。锯齿这么长短交错,增加了它的咬合程度,使武器更加有效。外面一排更简单,只有四个锯齿。最后,在两排锯齿的后面,还有三根刺,在所有的锯齿中是最长的。总之,螳螂的大腿是一把长着两排平行锯齿的锯子,两排锯齿之间有一个空槽,可以让小腿折叠放入。

    ④小腿和大腿的连接处非常灵活,它也是一把双排锯,锯齿比大腿上的略小,但却更多、更密。小腿末端长着一个强壮的弯钩,钩尖的锋利程度和最好的钢针不相上下,钩下还有一道细槽,槽上有两把刀片,像修树枝的剪子。

    ⑤这弯钩是一件高度完美的刺割工具,曾给我留下过火辣的回忆。捕捉螳螂时,有多少次,我被刚抓住的小虫子钩住,双手挣脱不得,只好求别人帮忙,以便从这个顽固的俘虏的爪子下摆脱出来。如果在强行挣脱之前不把刺到肉里的弯钩拔出,就会被划得一道一道的,如同被玫瑰花的刺划过一样。没有比螳螂更难对付的昆虫了。如果您想活捉它,手指就不能太用力,否则那虫子虽然不再挣扎,可也就被掐死了;但要是不用力,螳螂就会用修枝剪的尖端抓您,用针刺您,用钳子夹您,让您几乎招架不住。

    (《螳螂的捕食》节选)

    1. (1) 请以下面的两个句子为例,注意加点的词语,探究《昆虫记》的语言特点。

      ①它甚至还不乏高雅:轻盈的体态、优雅的上衣,淡绿的体色、罗纱般的长翼。

      ②所有的昆虫中,只有螳螂能控制自己的视线,随意打量、观察;它几乎还有面部表情。

      分析上面两个句子的语言,我的探究结果是:

    2. (2) 法布尔坚持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昆虫记》中体现的科学精神让人动容,请以第⑤段为例,分析《昆虫记》中作者渗透的科学精神。
    3. (3) 《昆虫记》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虫性中渗透着人性,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感,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 6. 阅读

    中国石拱桥(节选)

    茅以昇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骞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 (1) 在介绍赵州桥第一个特点时,“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的“在当时”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2. (2) 文中引用张嘉贞和张骞的话,分别为了说明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3. (3) 选文中的画线部分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课外阅读
  • 7.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1.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东坡钱塘守时           岂能暴涨携之去 B . 天久雨寒        不义而富 C . 人竟千钱取一扇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D . 随意作行、草枯木、          竹石以付之其家穿井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东坡逸事”中“逸事”的意思是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B . 文中“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随意”一词表现出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C . 因为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寒冷,扇子难以出售,所以买扇人不愿意偿还欠债。 D . 这则故事讲了“苏东坡运用自己的才能,帮助陷入困境之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运用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四、句子默写
  • 8. 古诗词默写。
    1. (1) 金陵城上西楼,大江流。( )《相见欢》)
    2. (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 (3) 微动涟漪,。(欧阳修《》)
    4. (4)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五、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1) 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 (2) 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名著阅读
  • 10. 阅读《螳螂》这一语段,回答问题。

    在烈日烤炙的草地上,有一只仪态万方的昆虫半昂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只见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可以说是两只胳膊,伸向天空,一副祈祷的架势。

    1. (1) 上段文字选自法国昆虫学家(人名)的《昆虫记》。
    2. (2) 上段文字描写细致,用词精妙,请给上面选文写一句点评的话。
    3. (3) 结合你阅读《昆虫记》的经历和感受,请从观察、探究和写作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阅读这本书后的收获或体会。
七、综合性学习
  • 11. 综合性学习。

    学校正在开展“手机悄然影响生活”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活动一  漫画手机】学校组织了一次漫画比赛,要求用漫画的形式表现手机对生活的影响。下面的漫画是一幅获奖作品。请用简明的语言说出漫画反映的社会现象。

    2. (2) 【活动二  他山之石】活动中,大家就校园手机管理问题搜集了大量资料,认为以下两所高校的做法值得借鉴,请你分别指出其值得借鉴之处。(每处不超过12个字)

      ①北京某高校在教室门口放收纳袋,要求学生把手机放进收纳袋之后,再到座位上学习。此举已取得一定成效,校园里出现了“不做‘低头族’,专心把书读”的新气象。

      ②浙江某学院开设了“云班课”,在全校范围内覆盖免费WiFi,鼓励学生用手机签到、听课、答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3. (3) 【活动三  愈辩愈明】学校组织了一次“中学生有没有必要带手机进校园”的辩论赛,正方认为“有必要”,反方认为“没必要”。请你选择立场并简述理由。(不少于两点)
八、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