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生物初高衔接...

更新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2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中国国宝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大熊猫丫丫回国后吃冷箭竹的可爱视频走红网络。与冷箭竹相比,大熊猫特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 )
    A . 细胞 B . 组织 C . 器官 D . 系统
  • 2. 下列关于元素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缺铁容易导致贫血 B . 女性体内含水量和脂肪比男性多 C . 长时间不吃盐,容易导致人体内外细胞的渗透压平衡遭到破坏 D . 磷脂可以分解过高的血脂和胆固醇,被公认为“血管清道夫”
  • 3.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具有DNA的细胞器 B . 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水、无机盐和光合色素等 C . 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促进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 不同物种的精子和卵细胞不能受精,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有关
  • 4. 与自由扩散相比,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

    ①不需要载体蛋白②需要载体蛋白③低浓度→高浓度④高浓度→低浓度⑤不消耗能量⑥消耗能量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⑤ C . ②③⑥ D . ①④⑥
  • 5. 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下列各项因素中,不能对加酶洗衣粉中酶的分子结构破坏从而失去生物活性的是( )
    A . 低温 B . 高温 C . 强酸 D . 强碱
  • 6. 用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红花豌豆。将子一代种子种下后自花传粉,收获的子二代种子长成的植株开花后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这种现象称为( )
    A . 基因分离 B . 基因重组 C . 性状分离 D . 隐性性状
  • 7. 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
    A . 6条 B . 12条 C . 24条 D . 48条
  • 8. ABO血型及其对应基因型如下表,某家庭孩子的血型是AB型和O型,则此夫妇血型是( )

    基因型

    IAIA或IAi

    IBIB或IBi

    IAIB

    ii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A . A型和O型 B . AB型和O型 C . A型和B型 D . AB型和B型
  • 9. 人类12号染色体上的ATXN2基因中“CAG”序列异常重复扩增会导致“企鹅病”(即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患者表现为眼球震颤,且走路像企鹅一样摇摇晃晃,无法保持平衡。上述病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 染色体片段重复 B . 基因突变 C . 染色体数目增加 D . 基因重组
  • 10.  21-三体综合征患儿发病率与母亲生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

    A . 基因诊断和B超检查 B . 适龄生育和基因诊断 C . 染色体分析和B超检查 D . 适龄生育和染色体分析
  • 11. 人体内环境中,相比于组织液和淋巴,血浆中含量更多的是( )
    A . 葡萄糖 B . C . 无机盐 D . 蛋白质
  • 12.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酒驾的查处力度,但有极少数人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如图是人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② B . 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C . 酒驾者在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到疼痛,痛觉形成部位是① D . 调节人体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③
  • 13. 人体内激素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导管进入血液 B .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C .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人体出现第二性征 D . 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14. 下图为正常人饭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AB段上升是因为消化道吸收了大量葡萄糖 B . BC段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含量 C . CD段下降是因为人体运动消耗部分葡萄糖 D . E点后血糖相对稳定,不需要激素参与调节
  • 15. 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免疫的认识也越来越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B . 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比如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 C . 我们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D . 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不能靠免疫来清除
  • 16. (2020高二上·农安期中)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 . 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 B . 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C . 每平方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 .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 17. (2021高二上·葫芦岛期末) 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年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
    A . 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 . 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 . 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 . 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 18. 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以下有关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每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B . 每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C . 每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D .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 19. (2022高一下·广南月考) 某超市有一批过保质期的酸奶出现涨袋现象。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据此分析涨袋现象的原因合理的是()
    A . 涨袋可能是由于乳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 B . 涨袋是可能由于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造成的 C . 如果涨袋的酸奶中有酒味,说明可能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造成的 D . 只要酸奶包装盒密封完好,就不会出现涨袋的现象
  • 20. 基因工程技术也称为DNA重组技术,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 B . 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C . 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D . 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 21. 下图是夏季晴天某植物在密闭玻璃罩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1) 绿色植物以光为能源,把和水为原料,合成并释放氧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 (2) BC段较AB段CO2增加速度减慢,是因低温使植物减弱。光合作用是从(填“D点”或“D点之前”)开始的。D点、H点,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 (3) 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炎热的夏季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供应不足,因而光合作用减弱。
    4. (4) 图中密闭玻璃小室内O2浓度最高的是点(填字母);一昼夜后,植物体内有机物有所(填“积累”或“消耗”)。
  • 22. 当前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以及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医疗已经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2007年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从此揭开了人类几万个基因的神秘面纱。其实人类对基因的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基因遗传的奥秘。

    1. (1) 生物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的?1856年,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了杂交实验(图1),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如果用D、d表示控制高茎、矮茎的基因,那么子一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用子一代跟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植株比例大约是
    2. (2) 基因究竟存在于细胞中什么位置呢?1909年摩尔根选择了有4对染色体(图2)的果蝇进行研究,雄性果蝇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3. (3) 基因到底是什么呢?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具有独特的结构,并通过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图3中的[,该分子上包含特定的片段就叫基因。
    4. (4) 基因与性状有什么关系呢?1982年,科研人员将小鼠培育成了大鼠(图4),该项研究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23. 培养全民健身习惯,通过开展广场舞、马拉松、太极等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运动员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体液调节的影响。

    1.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答出两点即可)。
    2. (2) 据图可知,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时,引起内流,促进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判断的依据是
    3. (3) 马拉松比赛时,随着能量的消耗,运动员血糖浓度降低,直接作用于胰岛促使其分泌相关激素增加,该激素通过促进,从而提高血糖浓度。奔跑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导致机体散热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