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第21课 ...

更新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如外层空间法、极地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发展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刑法、国际能源法、国际移民法等。这现象形成的背景是(   )
    A . 美苏冷战局势逐渐加剧 B . 多极化趋势成为世界主要发展潮流 C . 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 . 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壮大
  • 2. 到1978年,已经有43个非洲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
    A . 中国改革开放调整对外政策 B . 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 C .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D . 欧洲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
  • 3. (2023高三下·苏州开学考) 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其变化主要有利于(   )

    1967年前

    1967年后

    ①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请解释原因。

    ②简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

    ①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②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

    ③“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

    A . 增进国民对非洲文化的认同 B . 否定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C . 动员民众支持非洲独立运动 D . 推动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团结
  • 4. (2023·淮南一模) 从20世纪30年代起,拉美各国采取保护性关税、许可证制度、扶持民族工业、兴建国有企业等措施发展经济。到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已初步成为西方“核心地区”(北美、欧洲、日本工业带)之外的第一个新兴工业带。拉美这一时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 . 摆脱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 B .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 . 借鉴了不同经济模式的优势  D . 完善了国际经济秩序
  • 5. 1964年进行的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中,新增“贸易与发展”条款,规定了对发展中缔约方的特殊优惠待遇,明确发达缔约方不应期望发展中缔约方作出对等的减让承诺。该条款表明( )
    A . 发展中国家受到一定照顾 B . 世贸组织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C .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 . 西方在全球化中主导地位动摇
  • 6. 如图反映了不同年份各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的变化。据此可知(   )

    A . 世贸组织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 B . 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在贸易中占比猛增 C . 20世纪后期新兴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上升 D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逐渐摆脱了殖民控制,西方学者称之为“非殖民化”。他们认为殖民国家的“殖民撤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是其明智的殖民主义政策的目标和结果。该观点(   )
    A . 揭示了“非殖民化”的真实成因 B . 否定了西方殖民侵略的丑恶历史 C . 未看到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作用 D . 贬低了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
  • 8. 下面所示的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与发达国家密切合作才有出路 B . 经济全球化将会有效缓解困境 C .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已完全瓦解 D . 困境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压榨
  • 9. 在诸多新独立国家的支持下,联合国大会于1964年建立了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并且构思和实施了普及特惠税制度,在该制度下,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等商品在进入发达国家时,可以享受免税或者降低关税。这表明发展中国家(   )
    A . 利用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B . 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C . 积极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 D . 规范了国际经济秩序
  • 10. 1960年起,法国与十二个原属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签订了涉及外交、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合作”协定。在外交上经常互通情况和磋商;法国允诺提供经济援助;应缔约国政府邀请进行军事干预;承诺对组建当地军队、警察提供顾问和装备等。该协定(   )
    A . 满足了非洲国家的现实需求 B . 以新形式维护传统殖民利益 C . 冲击了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 D . 顺应了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
  • 11.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各个共和国利用苏联法律中语言地位模糊不明确的情况,开始通过法律确定命名民族的语言在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国语地位。1989年至1990年上半年,15 个加盟共和国中有14个颁布了语言法。由此可推知(   )
    A . 民族自决导致苏联解体 B . 苏联民族语言多元化发展 C . 苏联存在民族分裂隐患 D . 苏联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
  • 12. (2023·宁德一模)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政府加大了对拉美的援助力度,不但同意成立美洲开发银行,以更加便利和系统地向拉美国家和地区提供资本和技术援助,还决定拨款5亿美元设立"社会进步信托基金"。美国的这些举措旨在(   )
    A .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 . 阻止拉美民族民主运动 C . 助推美洲地区经济合作 D . 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渗透
  • 13. 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外汇储备稳居全球第一。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总产量达到6579亿千克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
    A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 .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C . 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D . 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 14.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   )
    A . 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 . 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 C . 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 D .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 15. (2022高一下·琼海期末)   1921年,甘地在《少年印度》中提出制定一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旗帜的建议。他写道:“每一国家都需要有代表性的旗帜……因为旗帜代表种理想。”同年,一面有甘地印记的三色旗诞生。其中,红色代表印度教、绿色代表回教、白色代表其他宗教,旗帜正中绘有纺车图案。据此推测,甘地的“理想”是(    )
    A . 将消除种姓制度与发展民族工业相结合 B . 以“仁爱”作为主旨进行“消极抵抗” C . 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传统经济 D . 通过民众团结和经济自主以争取独立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泛非主义发端于欧美地区,主张维护黑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权利。1919-1927年,泛非大会先后召开了四届,主要由美国黑人、西印度群岛的知识分子和黑人上层开明人士发起和组织。他们主张采取“非暴力”“渐进”的斗争方式,终止种族歧视和压迫。这些行动壮大了泛非主义运动的声势。1945年,第五届泛非大会在曼彻斯特召开,来自非洲、西印度群岛的90个代表团和11名观察员,共约200人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告殖民地列强书》等决议,确立了“积极政治行动”的纲领,主张放弃请愿、呼吁等斗争手段。第五届泛非大会是泛非主义运动的里程碑。不久,非洲各地的民族主义团体、政党纷纷成立,如1946年成立的“非洲民主联盟”,1949年建立的“加纳人民大会党”等。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赢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摘编自徐天新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等

    【说一说】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卡特政府通过艰难的双重政治博弈,最终使得运河新约达成和批准。根据运河新约的相关规定,美国至少在名义和法理上不得不放弃对运河区的永久直接政治和军事占领,大幅度增加了所付的运河年度租金。与此同时,美国获得了长达23年的运河经营和管理过渡期。通过逐步有序的权力移交,美国规避了运河经营和管理问题上的真正失控,在过渡期结束后还有权力和资格继续负责运河的实际防务安全。

    ——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弈(1977-1979)》

    【思一思】

    20世纪下半期,非洲大多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后,殖民主义的影响暴露无遗。在殖民地时期非洲国家的边界均是欧洲殖民者人为划定的,即先进行所谓“地图上作业”,再去占领。这使民族传统的聚居区遭到割裂,导致了非洲国家彼此间的边界纠纷和冲突不断。非洲国家独立后沿袭继承的是殖民地时期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内部缺乏凝聚力,造成许多国家动乱不已。殖民地时期形成的畸形经济成为独立后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一大障碍。殖民地时期,非洲的经济以出口西方列强需要的两种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作物为主,其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被扼杀,更没有现代工业都是非洲国家独立后面临的重大难题。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 (1) 概述泛非主义运动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特政府批准运河新约的实质,并分析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非洲国家独立后面临的重大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17.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写一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推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拒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也拒不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坚持不与和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除苏联外)建立外交关系。这种政策大大限制了它的外交舞台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69年勃兰特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推行“新东方政策”。勃兰特与苏联和波兰签订了条约,保证互不侵犯,承认欧洲各国现有的边界。通过外交努力,促使英、美、法、苏签署西柏林协定,解决了东西方在柏林问题上的对峙。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及民主德国的关系发展迅速,并进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活动余地迅速扩大,两德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为统一注入了新的生机。

    【说一说】

    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访问了美国。苏联当时经济比较困难,希望同美国达成以互利为基础的、广泛的经济合作协议。苏联一直想驱散“一个噩梦——美国和中国建立针对苏联的轴心的可能性”。美国总统尼克松受到窃听事件的严重困扰,加之美国受到通货膨胀、美元危机的震荡,国际地位和影响明显下降,希望此次访问能够产生有利于尼克松的影响。访美期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多次会谈,并签署了“厚厚一套文件”:《苏美联合公报》《苏美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苏美农业协定》《苏美关于世界海洋研究协定》《苏美关于接触、交流和合作总协定》等。美苏双方极力渲染会晤的“友好”气氛,宣扬取得的所谓“成果”。然而,世界舆论却颇感担心。有报刊指出,这些协定“绝不意味着双方基本斗争的结束。两个大国的接近没有使斗争停止,而只是使斗争改变了形式。”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第十卷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德统一的有利因素并分析其影响。
    3. (3) 概括指出勃列日涅夫访美的历史背景。
  • 18. 世界大战与殖民体系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但还没有遭到彻底的破坏;实际上,欧洲因获得作为托管地的阿拉伯地区而扩大了它的殖民地范围。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欧洲人在海外取得那么多非凡的胜利和成就之后,到20世纪中叶似乎又在退回到500年前他们曾从那里向外扩张的小小的欧亚半岛上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但伟大的殖民地革命的动力并不是来自联合国。相反,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的产物,是以往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中愈来愈强大的某些历史性力量的产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2. (2) 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的影响有何不同。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殖民地革命而言,“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