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大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15</strong>小题,共<strong>15.0</strong>分)
  • 1. 如图是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及其设计理念,据此可知( )                                        

    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BEIJING2022”印鉴在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

    A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B . 书法艺术独树一帜 C . 中国已建设为体育强国 D . 汉字发展一脉相承
  • 2. (2022·龙湖一模)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一再表明,政治上处于分裂动荡的时期往往是中华民族交融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是这样,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也是如此。该学者这一论断意在强调(   )
    A . 碰撞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B . 中国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C . 国家统一是历史的潮流 D . 民族迁徙导致政治动荡
  • 3. (2022八上·宁津月考)  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如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 . 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 . 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 4. (2022·福田二模)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清政府开始(    )
    A . 授予西方列强领事裁判权 B . 给予列强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 C . 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 D .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反帝活动
  • 5. 1937-1945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人,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用于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于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这说明( )
    A . 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 B .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C . 日本集中全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D .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 6. 当地时间2020年9月26日中午,第七批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一处遗骸临时安置所举行,此次韩方共向中方移交11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70年前这场战争( )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7. (2023八下·沈阳月考)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8. (2022·龙湖一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办了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青岛)、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北京)等重要活动。这些活动(   )
    A . 适应了冷战政策下的外交形势 B . 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C . 旨在维护新兴发展中国家利益 D . 遏制了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 9.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它指的是( )
    A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 D . 邓小平理论
  • 10. 某同学收集了下列资料,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B . 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C . 近代西方文明消逝 D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1. (2014·日照)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历史发展的相同影响是(    )

    A .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 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 D . 废除了奴隶制度
  • 12. (2022·龙湖一模)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忧虑和失望”主要来自于(   )
    A . 苏联工业化的巨大压力 B .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C . 美国挽救危机努力失败 D .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 13. 欧洲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治格局,如图的欧洲政治格局形势出现在( )

    A . 拿破仑帝国时期 B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 战后的两极格局 D . 多极化趋势下的欧洲
  • 14. “习习晨风动,澍雨润乎苗。我后恤时务,我民以优饶。”这首民歌出自重庆的( )
    A . 氏族时期 B . 巴国时期 C . 秦代置巴郡时期 D . 汉代置巴郡时期
  • 15.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创刊于( )
    A . 重庆 B . 武汉 C . 上海 D . 延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35.0</strong>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1405-1433 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如第6次远航返回时,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1200余人随船队来到中国。 

    ——摘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摘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全国抗战期间,为补充前线抗日军队的兵源,重庆地区出现了参军热潮。仅合川县(今合川区)在全国抗战期间,应征和自愿从军的共7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其中青年学生自愿从军的有1300多人,占当时在校适龄入伍学生的30%以上。……重庆和四川的农民还负担了军粮和城市工人、市民所需粮食的生产任务。那时,青壮年或在前方作战,或在后方当民工,承担农业生产的不少是妇女和老人。他们忍饥挨饿,保证了前线和城市的供应。全国抗战期间,重庆和四川的农民共献出粮食8400多万市石,占全国征、捐、借粮食总数的。 

    ——摘选自《重庆历史》下册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涂“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涂“B”;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涂“C”。

    1. (1)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 (2)  1898年是农历辛丑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辛丑变法”。
    3. (3)  仅大足县(今大足区)在全国抗战期间,应征和自愿从军的共7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 
    4. (4)  全国抗战时期,川江成为保障抗战运输的主干线。 
    5. (5)  全国抗战期间,重庆和四川的农民共献出粮食8400多万市石。
  • 17.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探究一:【中国文化】
      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战国时期“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的思想家是谁? 
    2. (2) 探究二:【中国智慧】​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一项发明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并因此荣获多项国际大奖,这项发明是什么? 

    3. (3) 探究三:【中国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有什么贡献? 

    4. (4) 探究四:【中国方案】

       如何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属于世界性难题。我国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制定了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什么?

    5. (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此政策下周恩来提出的哪一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 
    6. (6) 探究五:【中国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做些什么?

  • 18. 根据下列图片和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的国际组织和重要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见证了人类由对抗走向合作的过程,体现了人类文明之间的交往方式。 


    材料二: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摘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1) 图一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对世界局势的发展有何影响?图二会议召开的目的和会议决定在战后成立一个国际组织各是什么?
    2. (2)  图三和图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举出中国应对这一发展趋势的史实。 
    3. (3)  材料二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4. (4)  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面对这一格局,中国主张建设什么样的世界?
  • 1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国家

    事件

    意义

    中国

    北魏孝文帝改革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改革开放

    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美国

    罗斯福新政

    美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根据上述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