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11-06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 1. 请用诗文原句填空,第(3)题还需填写作者。
    1. (1) 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 (2)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4.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5) 遇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 (6) 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 (7)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 (8) 小青学习古诗文常常学完就忘,小春对他说:“我建议你加强复习,《(《论语》十二章》中的‘’告诉我们复习的重要性。”
二、班级举行“逐梦九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 2. 以下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国人的宇宙浪漫做贯古今。天河静→散,北斗指路;“堵城”环月飞行,“玉兔”抵月行驶;进“夸父”去迷日,把神话变现实:神舟十四号直入云xiāo,航天英雄天宫开课…中国航天事业从章qu起飞,再到突破,激dàng 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1.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静谧

      ②云xiāo

      ③面酿

      ④激dàng

    2. (2) 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横贯”一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 . 山朗润起来了,水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B .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出来了。(老舍《济南的冬天》) C . 望着望着天北归的雁阵,我会实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D . 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做戏。(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3. 活动要求设计一期黑板报,小青和小春展开讨论。请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小青:“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问天舱开讲啦!

    小春:我认真观看了,我觉得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讲投太生动了!

    小青:这堂课激发了我对太空作物生长研究的兴趣。你看,我还接集了一些图片准备用于黑板报呢。

        

    (图一:刘洋讲投水稻实验)        (图二:陈冬展望实验前景)

    小青:刘洋展示了空间站里已经长成的水稻植热和神奇的水箱“吐水”现》,陈冬凡∵实验前景,他们与地面的学生还进行了“天地互动”呢。

    小养:这可真是一节有“高度”的课!

    小青:“高义”这个调太步了,它合义半富: 

    小春:这也黑板报我们就设计这样四个版块:点燃航天梦想、、点赞航天神话。

    小青:通过学习,截感受到中四航天的了不起。它是科学天空的啦啤星板,  ,是伟大祖四新时代的神话。

三、阅读(45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

    [元]朱庭玉

    庭前落尽桥桐,水边开彻美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注]①崇蓉:荷花。②辞柯:离开枝干。③题红:在红叶上题诗。

    1. (1) 起笔的一、二句中,“落尽”和“开彻”写出了秋量的特点。
    2. (2) 赏析下面的句子。

      辞打省叶,飞来就找题红。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合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容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战!与人翔行,相每面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颁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①,从猎将其二儿俱行①。厦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②,时年七八岁,庚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②。“

    (选自《世说新语·育语》)

    [注]①记空参军:窗名,②齐庄:孙盛之子,宇齐庄.⑩“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引自《诗经·鲁领》·意指无论大小臣于,邮跟排征值公出游。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日中

      ②太丘合

      ③相而尝

      ④君复来邪

    2. (2)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下列选项与例句中加点词不同类的一项是(   )

      例:待君久不至

      A . 郸君 B . 令郎 C . 家君 D . 贤弟
    3. (3) 用“/”给句子划分停顿(划一处)

      从 猎 将 共 二 儿 俱 行。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发人惭,下车引之。

      ②皮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

    5. (5) 甲、乙两文分别出自《方正》篇和《亩语》篇,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这样编排的理由。
  • 6.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选段二: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选自英怀成《散步》)

    1. (1) 对下列各句的朗议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这句话要读出母亲得知“我”见意法看花时的欣喜,后半句要读出试探的口吻! B .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朗读时前后句可以不停顿,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体现母亲的喜不自禁。 C .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要此读“格”字,表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易和“我”的体贴学顺 D .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妈几子”要读出孩子的活泼天真,可重读两个“也是”,突出前后都是母子相伴的情景.
    2. (2) 以上两个沿段中,母亲对儿子的态度同中有异,请结合文中的画线句具体分析。

      A.地出停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B.母亲信服地点点失,便去拿外套。

    3. (3) 如果将这两个语段编入以下的一个专题,你认为哪个最适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A.人问亲情        B.家庭贵任        C.生命感悟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桐花山乡

    兰善清

    ①桐花绽放山乡,层林因之一芳。鄂西北,山岭连绵,那是油桐的世界。而油桐,是乡亲们的一大骄傲。

    ②冬闲时,山岭拥揽着桐林说,睡吧!时间都是你的。春来了,敲锣打鼓地开场,像妈妈叫醒孩子快快起床。可桐林还有些睡意,不情不愿。春雨丝丝,清风缕缕,蛙声阵阵,抬眼看看,倏然一惊:天地已被占尽,万物都在出彩。这时候,桐林方才略略有点着急。不过,季候总是不舍万物的,机会总有。桐林抖擞抖擞精神,酝酿出花蕾,排开在枝头,以烟花绽放的方式,渐次展开应有的笑颜。遂而,花千树;遂而,山万重;遂而,千层万叠花如海。白纱薄雾,遮天蔽日,烟涛波浪,飞雪骀荡。

    ③一年又一年,一春又一春,桐花季这样到来,这样落地。

    ④与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的桃花红、杏花白一样,这皎然姿容的扑面而来,让山乡精神百倍。青藤攀蔓,枝叶葳蕤,麦子扬花了,豌豆、蚕豆花也在肆意盛开。花蛇、花喜鹊不请而来,一副踏青的自在。

    ⑤桐林,仿佛山乡的赤子;桐花,如同山民的表情,质朴而素净。不与芳香四溢的果木花草争宠,远离于花圃、路边、房前屋后。那是一种习惯了山岗寂寞的低调与朴素。即便百鸟不喧、人声不沸,桐花也开得投入,开得一往情深。

    ⑥桐花的花瓣里有时间,花事里有心事。当梅子黄熟时,夏日浓荫里,桐花开始变身为青果点点。过一阵子再来,炎炎烈日下,桐果已挂满树梢,籽粒俨然。熊熊暑气日蒸,白天黑夜充盈,桐籽足月了,桐果圆圆的,小小灯笼的样子。秋声悄然盈袖,油桐树蒲扇样的叶子日蔫,不再遮挡视线,农人噼噼啪啪开始敲打桐籽。一阵阵滚落中,一背笼一背笼桐籽收进场院,接着,一筐筐籽粒运出,送进油坊……

    ⑦草木仁心,桐林承载着多少故事。

    ⑧桐花开,万事齐。一枚桐籽一束光,一盏油灯一夜星辰。在“洋油”到来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就是依托桐油点亮了三尺空间。现如今,乡亲们还乐意在窗台上保留一盏桐油灯盏。除夕夜,用古老的火镰敲打火石,点燃灯捻;灯花上,袅袅的油烟盘桓,勾起了远年的忆念。那是三分忆旧,七分思甜,守岁的话语便绵绵成线。

    ⑨说起来,油桐与人结缘也是必然。当初,大自然将它与稗子、燕麦一样置于野外,高山峡谷,针莽丛林。人们走过庄稼地,走上山坡,走近了它。树树桐花,粲然光芒,人们倏然惊喜,揽它于怀,它便投身到人们的生活里来。几无所求,仅仅是索取一坡属于它的林地,所谓养育,不过是保障它新老有序交替。活着是明媚的世界,离开是一灶干柴。岁月更替,桐林情长。

    ⑩油桐的个体生命周期不过十来年,好在子又有子,孙又有孙,你来我往,值守山乡。

    ⑪上世纪60年代,故乡鄂西北还把桐籽奉为三大宝(红薯、桐籽、龙须草)之一,产业中数一数二。即便今天致富的门路多多,油桐仍有它稳稳的一席之地。那些瘠薄的山岭,当其他种植都少有回报时,仍然是无可挑剔的桐林造福着乡亲们。能扎根就能结果,累累果实,随之而来的是累累的收入。乡亲们的柴山多半都培植成了桐山,因为无论丰年歉年,一面桐山就是一笔不菲的经济收入。我耄耋之年的大哥,每年秋收时都心心念念于他的桐山。大哥行走在那几面山上,一筐一筐运回来的堆堆桐果,全都是他的宝贝。

    ⑫是的,真是宝贝!从前照亮黑夜,现今仍在日用里。乡亲们称它是家什的“护肤液”。你看,桌、椅、盆、柜、箱,乃至一双木屐、一根扁担、一个搓衣板、一扇门,要想耐用都得靠它,层层桐油,光鲜明亮。就算是工业时代,人们也深知它的好处。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防水、防腐、防锈,哪里少得了桐油?从前的农用小角色,现今也有妥妥的大用场呢。

    ⑬桐花开满故乡,那些关于桐油、桐油灯、桐油家当、桐油经济等等的话题,常常挂在乡亲们的嘴边……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9日,有励改)

    [注]①常业之年:八九十岁。

    1. (1) 从全文来看,油桐具有哪些特点?
    2. (2)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降手法的一项是(   )
      A . 像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的桃花红、杏花白一样,这鲜妍的美扑面而来,让山乡精神百倍。 B . 桐林,仿佛山乡的赤子;桐花,如同山民的装情,质朴而素净。 C . 熊熊暑气日蒸,白天黑夜充盈,桐籽足月了,桐果圆圆的,小小灯笼的样子。 D . 那是三分忆旧,七分思甜,宁岁的话语便绵绵成线。
    3. (3) 结合上下文, 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装达效果。 

      柳林抖擞抖擞精神,酝酿出花蕾,排开在枝头,以烟花绽放的方式,渐次展开应有的笑颜。

    4. (4) 文章抒发了作者哪些出感?
  • 8. 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问题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

    ……

    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琪记》)

    1. (1) 结合《琐记》,说说鲁迅离开S城的具体原四。
    2. (2) 鲁迅商开S城后,又报转去过其他几个地方求学,请根据你在《朝花夕拾》中读到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
四、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33分,含书写分3分)
  • 9. 《从百草团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晋先生知识洲博,但他对“怪战”这虫是怎么回事儿:如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成尺,但是不常用,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她)的身上也有一些看似影活的表现,他(她)或许是你的家人,或许是你的师长,或许是你的同伴……请你选择一个对象,抓住他(她)的特点,写出他(她)丰富的个性,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个人真实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