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

更新时间:2023-10-28 浏览次数:25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 1. 如图是课堂上研究滚摆运动的实验,在滚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 B .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增加 C .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 D .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减小
  • 2. 小华为帮助爸爸搬运装修材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小华采用相同的滑轮组按不同的搬运方案,分别将地面上质量相同的材料匀速运送到二楼,所用拉力分别为 , 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 )

    A . B . C . D .
  • 3. 杆秤是中国发明的传统衡器,使用时可视为一个杠杆,把物品放入秤盘中,将秤砣拨至合适的位置使杆秤静止后,对应的刻度值即为物品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其工作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 4. 唐诗小寒中有“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的诗句。关于诗中所说的“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凝固,吸热过程 B . 凝固,放热过程 C . 凝华,吸热过程 D . 凝华,放热过程
  • 5. 小明和小华做了图甲、图乙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小明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华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 , 碘的沸点为 ,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小明和小华的碘锤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 . 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 . 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 . 小华的实验中,不会出现碘的熔化现象
  • 6. (2015九上·天津期末) 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各种冲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
    A . B . C . D .
  • 7. 下列现象中,一定向外界放出热量的是( )
    A . 冬天,水结成冰 B . 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 C . 铁矿石变成铁水 D . 衣柜里樟脑丸逐渐变小
  • 8. 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 9. (2017·北京模拟)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 . 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 .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 . 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 10. (2018八上·怀远期中)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 .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 .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 11. 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溶液,可以降低病人体温,下列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 .  蒸笼冒“白气” B .  冰雪消融 C .  樟脑丸变小 D .  露珠变小
  • 12. 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铝块甲和铁块乙 , 将它们分别加热,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接触,此时( )
    A . 温度从甲传向乙 B . 内能从甲传向乙 C . 内能从乙传向甲 D . 甲、乙间不发生热传递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 B . 功率的符号是 C . 一切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D . 将两个鸡蛋移动 , 做功约
  • 14. 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北京成为史上首座“双奥之城”。人工造雪是北京冬奥的一大特色,“雪炮”式造雪机用高压空气将水流打碎成细密的雾状喷出,这些水雾遇冷,会在落地之前快速成为冰晶,优质的雪地为各类滑雪比赛项目提供了保障。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正在滑雪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雾形成人造雪,经历了遇冷放热,发生凝华的变化过程 B . 在水平面上静止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C . 运动员在加速下滑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动能 D . 运动员冲过终点线后仍继续向前滑行,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 15.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放热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非晶体的熔化
  • 16.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 . 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长短反映的 C . 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 .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 17. 温度与人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 B .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 C .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 D . 加水的橙汁饮料温度为
  • 18.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 . 将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 B . 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C . 将新收获的小麦摊开晾晒 D . 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 19. 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正确的是( )
    A .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 . 我们看到的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 利用干冰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 . 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 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的物体没有内能 B .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高 C . 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可能多 D .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他的内能一定变多
  • 21. 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温度升高了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 . 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它们不会发生热传递 C . 改变物体内能,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 D . 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 22. 关于物质的比热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一滴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 B .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C .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吸热多少无关 D . 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热量的本领强,吸热多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 23. 卢琴福在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 选填“分子”“原子”或“原子核”结构的理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是构成物质的固、液、气三态的分子模型、显示了不同的分子间作用力和运动特点,其中是液态分子模型的是图 选填“甲”“乙”或“丙”

  • 24. 为了缓解旱情,人们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如图所示,干冰在高空中发生 吸收大量的热量,其周围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下降,其中的水蒸气 成为小冰晶;小冰晶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 而形成雨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雨滴匀速下落时不计质量变化 , 其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5. 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 球。先达到摄氏度的是 球。
  • 26.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时,依靠飞轮惯性使活塞向下运动完成的冲程是 ,做功冲程时 能转换为 能。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
  • 27. 图甲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 (1) 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 段选填“”或“ , 其熔点为  , 在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它是一种 晶体非晶体
    2. (2) 本实验中使用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
    3. (3) 用质量的海波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丙中的 , 若用质量为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丙中的 选填“”“”或“
    4. (4) 实验器材的组装需要 由上而下由下而上 , 大试管的位置也要恰当,在这里的“恰当”的具体要求是 。
  • 28.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时,随着加热每隔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沸点

      

      

      

      

    时间

      

      

      

     

     

      

     

     

    温度

     

       

      

      

     

     

      

     

    1. (1) 实验所选的液体温度计内的工作物质应该是 ;选填“酒精”或“水银” 
    2. (2) 实验时,先后四次观察到烧杯中水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把四个现象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3. (3) 根据实验记录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此时大气压 选填“高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 (4) 做水沸腾实验一般在烧杯上加一个纸盖,目的是 ;
    5. (5) 由实验数据归纳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

  • 29.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 (1) 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沙子和水;
    2. (2) 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3. (3) 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 (4) 分析图丙可知,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的比热容较大;
    5. (5) 如图丁所示的图像表示甲、乙两个固态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的情况,图中横坐标是物体的温度变化,纵坐标是物体吸收的热量。

      ①如果甲和乙的质量相同,甲的比热容 乙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如果甲、乙是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存在的具体差异可能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