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我与社会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

更新时间:2023-10-09 浏览次数:3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了社会的一员,无数的人滋养和护佑我们成长,我们也将为社会做出贡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生活单调乏味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个人与社会毫不相干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22八下·梁河开学考)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以下属于业缘关系的是(    )
    A . 同乡、邻居、同窗 B . 师生、同事、战友 C . 父母子女、表兄妹 D . 叔侄、经营者与消费者
  • 3. (2021八上·吉林月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窗情谊值得你我珍惜。诗句中提到的社会关系属于(    )
    A . 法律关系 B . 血缘关系 C . 地缘关系 D . 业缘关系
  • 4. (2022八上·高州月考) 要健康快乐成长,我们需要(    )
    A . 融入社会生活    B . 沉浸在个人的生活圈子中 C . 不接触复杂的社会生活    D . 只投入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
  • 5.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既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完全靠自己”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

    ④“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就会给社会的发展注入动力”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③
  • 6. 2022年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来,一些隔离的人不得不“宅”在家里,只能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外面的情况。这充分说明( )
    A . 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 B .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性组织 C .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社会 D . 电视、网络能满足人的所有需求
  • 7. (2021八上·海口期末)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    ) 

     ①社会中的个人渺小而又无助    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人的成长是不断_的过程,人的身份是通过_确定的。( )
    A . 职业化父母 B . 社会化社会关系 C . 生活化社会实践 D . 信息化老师
  • 9. 人们在_____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
    A . 社会交往 B . 投身社会的过程 C . 社会 D . 社会关系
  • 10. 最近,在部分学生中流行一种叫“夸夸群”的社交方式,不管你遇到什么倒霉事,只要在群里求一句被夸,就能被群友夸得全身每个毛孔都顺畅。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角度,“夺夸群”的流行说明( )

    ①我们平时要依靠他人帮助

    ②个人融入社会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合作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④人们内心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1. (2021八上·宁明期末) 在家里,我们帮助父母做家务;来到学校,我们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去商场,我们选购自己心仪的商品……这些体现了(    )
    A . 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同样的社会关系 B . 我们的身份是在不同的社会场所中确定的 C . 我们的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血缘关系 D .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 12.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三名航天员预计在中国空间站驻留六个月,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 )
    A . 三名航天员不在地球生活,可以摆脱各种人际关系 B . 三名航天员依然与我们的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C . 三名航天员可以脱离我们的社会,不再是我们社会中的一员 D . 三名航天员可以暂时摆脱身份的限制,不再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节点
  • 13. 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一个个“小网”无限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说明( )
    A . 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无关 B . 要形成自己的小团体 C .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独立的个体 D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 14. 我们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在超市,我们是消费者;在家里,我们是子女;在学校,我们是中学生……对此,下列认识有误的是(       )
    A .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B . 我们在不同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身份 C . 我们和父母的社会关系属于地缘关系 D . 每个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 15.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 )

    ①积极融入社会

    ②主动认识社会

    ③在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

    ④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 16. (2022八上·西安月考) 接种疫苗是对抗疫情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既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他人,也是在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作贡献。由此可见( )
    A . 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B . 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C . 应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D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 17. 有位诗人曾经这样吟唱:“我是长城的砖石,我是黄河、长江的浪花,我是茫茫森林中的一棵树……”诗人用吟唱来表达( )
    A . 个人与社会毫无关系 B .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C . 离开社会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D .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 18. (2022八下·定远开学考)   2021年12月,一份模拟政协的优秀提案《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提交至思明区“两会”。这份模拟提案来自双十中学思明分校的学生,平均年龄不到15岁的3名“真小孩”开始关注“老小孩”的问题。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中学生要将主要精力用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

    ②我们要在积极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③我们要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一份子,积极了解和关注社会

    ④专业领域的事物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9. (2021八上·澄城期末) 关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我们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参加研学旅行,我们学会将书本和生活深度融合;参加模拟法庭活动,我们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需要我们(   )

    ①增强忧患意识,首先考虑个人的前途命运

    ②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力求获得物质回报

    ④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20. (2022八下·定远开学考)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青年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誓词,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需要我们(    )
    A .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 . 更加担忧国家发展前景 C . 一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心无旁骛 D . 主动认识社会
  • 21. (2022八上·兴仁期中)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生活的核心问题,对这一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B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 . 社会的存在可以不依赖于个人
  • 22.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个人可以脱离社会生存和发展 B . 人的身份不断发生着变化 C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 . 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要求
  • 23. (2021八上·靖西期末) 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以下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小玲:我喜欢一个人独处,感觉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没有什么关系

    ②小莉:“狼孩”的故事说明人在狼群中不能完成社会化

    ③小敏:鲁滨逊的故事说明个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社会

    ④小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居家隔离,说明个人可以离开社会存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4. 下列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关系

    ④个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5. (2022·哈尔滨模拟)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揭示的深刻道理是(   )
    A . 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B .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 .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D . 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可以不需要社会支持的
二、非选择题
  • 26. 当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走向了尾声,“暑假怎么过”便成了热门话题。作为一个渴望工作、渴望改变、渴望成功的中学生,我也欣然地加入了这股势不可挡的打工洪流中。在妈妈的介绍之下,我顺利地进入某家纺干了三天。。不过我打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融入这个现实的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和阅历,获取宝贵的社会工作经验,体验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暑期生活。当然,在这次工作实践之后,我也如期获得了不少的认知……

    ——节选自《***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1. (1) 结合上述社会实践报告,试分析打工实践对我们有何意义?
    2. (2) 结合自己的暑期经历,分享暑假里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并写出你的感受。
  • 27. 你是否知道,我们身上穿的棉衣,饱含着无数人辛劳和汗水。请看同学们绘制由棉花到我们身上穿的棉衣的过程图。

    1. (1) 参考棉衣由棉花到我们身上的过程,完成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本到自己手中的真实过程。
    2. (2) 结合上述两个过程,从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两个方面即可)
  • 28. (2021八上·淮北月考) 罗银艳,是一名化学教师。她的爱人是一名军人,一直在部队忙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她要照顾孩子,还要给学生上网课。她买了一块教学白板,给学生上化学教学直播课,并且一个人教全校3个毕业班的化学课。作为一名教师,她不能去抗疫前线,却用自己的担当守护好家庭,默默地在另一个“战场”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 (1) 罗银艳具有哪些身份?
    2. (2) 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29. 张苗苗小学教师爱人是一名医生一直忙碌在一线.居家隔离期间她一手支撑着整个家庭照顾2个年幼的孩子一手上好网课做好班级管理和语文线上教学工作并主动承担了区空中课堂录课任务.作为一名教师她不能去抗疫前线却用自己的担当守护好家庭大后方默默地在另一个战场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 (1) 此时的张苗苗具有哪些身份?
    2. (2) 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