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教育学...

更新时间:2023-10-09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 1.   2023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下面是小语同学搜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A)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展现灿(càn)烂文明的历史博物馆、     红色故事的革命纪念馆、展示特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近年来,我国类形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着丰厚的文化给(gěi)养。

    从线下展览到网上展厅,从文物”微课堂”到文创产品,(B)如今,博物馆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逛博物馆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人们或是与三两好友在馆中    , 或是在“云端博物馆”漫(màn)游,或是参与研学活动、学习相关知识。

    文博事业的发展,     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热”的持续,又推动博物馆”解锁”更多创新的可能性。(C)随着博物馆深度融入公众生活,使博物馆也承载(zài)着更多期待。

    (D)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需要      、勇于创新。期待各地博物馆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

    1.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灿(càn) B . 给(gěi) C . 漫(màn) D . 载(zài)
    2.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传承 B . 类形 C . 薪火相传 D . 优质
    3.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讲述  游览  吸引  与时俱进 B . 讲解  游玩  引诱  与时俱进 C . 讲述  游玩  吸引  与日俱增 D . 讲解  游览  引诱  与日俱增
    4. (4) 文中旬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B . 如今,博物馆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逛博物馆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C . 随着博物馆深度融入公众生活,使博物馆也承载着更多期待。 D . 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
  • 2.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见东方海面上,                                   。渐渐地,半圆变成清晰的大半个圆,直至变成一个火球,猛地腾出水面,生动而明亮,放射出金灿灿的光芒。

    ①海天之间微微泛红,人群中发出惊叹声

    ②一个小圆点从远方缓缓冒头

    ③跳出海平线,天边红云随之一点点变大

    ④小圆点慢慢变成一个小小的橘红色半圆

    ⑤半圆再冲破厚厚的云层,一点点变红、变大、升高,天也亮了许多

    A . ④③②①⑤ B . ④①⑤②③ C . ②④①⑤③ D . ②①④③⑤
  • 3.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2)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 (3) 谈笑有鸿儒,。(刘禹锡《陋室铭》)
    4.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 (5) 老师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来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教育同学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6. (6)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描写山村秀丽风光,又在写景中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
二、综合性学习(12分)
  •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如下图:

    原作”或”。字形像有以”戈”(武器)守卫”口”(城邑)的意思。后来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构成”國”字。金文中又以”或”为”域”字。

    材料二

    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诗,对爱国做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在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十九年心志不变,都是中华儿女爱国精神的写照。

    材料三

    文天祥被俘后,屡遭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还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而近代的仁人志士更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

    1. (1) 仔细观察材料一的图示,用一句话谈一谈你对”国”字本义的理解。
    2. (2) 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爱国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 5. 班级举办名著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 (1) 祥子晓得这辆车的历史,不很喜欢要它。车多了去啦,何必单买这一辆,这辆不吉祥的车……虎妞不这么看,她想用八十出头买过来,便宜!

      选段中的这辆车是虎妞从(填人名)手里买来的,这辆车最后的结局是

    2. (2) 探索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唯有永无止境地探索,科学才能不断向前发展。请你结合《海底两万里》中的具体情节,谈谈这部作品是如何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的。
  • 6. 书法临写与鉴赏
    1. (1) 请仔细观察以下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简体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2. (2) 判断下面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将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A . 楷书 B . 隶书 C . 草书 D . 行书
三、阅读(32分)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1) 请简要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中”浩荡”一词的妙处。
    2.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是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鮮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①久不决,敦颐 , 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 , 日:”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托克托《宋史》)

    [注释]①狱:诉讼事件。②手版:笏(hù)板,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做官。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晋陶渊明爱菊   独:

      乎众矣   宜:

      敦颐至   至:

      将弃官去   去: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3. (3) [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将前句”菊牡丹、莲”的顺序改为”菊、莲、牡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4)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水乡寻梦

    申琳

    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丹青,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

    ②从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的。

         

    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⑤水,是水乡的灵魂,水乡因水而”秀”。北方人,大概只有到了夏季才能与水嬉戏相亲,那门前的坑塘、田间的沟渠、旷野的河道,到了夏天便生动起来、多彩起来。少年时看到的,还只是水带来的钓鱼、捉虾等乐趣和大太阳下跳进水里洗澡的清凉,却看不到父母面对枯黄庄稼时对水的焦虑和渴望。及至年长,才渐渐读懂了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的干渴。

    ⑥于是,水乡更加强烈地吸引着身处北方的人们,这里有一年四季丰沛的雨水,有稻香鱼肥、柳绿花红。

    ⑦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

        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内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是白云悠悠,月光如水。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

    ⑨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闲暇时,你甚至可以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⑩对于都市人来说,远离汽车呼啸的大街,走一走这水乡小街,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呢。

    ⑪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7日,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人第③段和第⑧段的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A]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

      [B]可是,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我们怎样的梦呢?

      第③段

      第⑧段

    2. (2) 选文第④段中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有什么作用?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这么多寻常人”“来水乡寻梦”的原因。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人不可貌相

    陈青延

    ①我在老家农村有一个远房堂叔,他鼻尖上长着一块尖细的肉坨,像一个鹰钧,村子里不少人都称呼他”钩鼻子”,也有人喊他”猾鼻子”。村外有懂得相学的人看了,都说我堂叔一准是个狡猾又自私的人。

    ②用农村人通俗一点的话说,堂叔就是一个非常”怪气”的人,很会占便宜,遇事从不会吃亏。事实上,我也觉得堂叔确实是这样的人。

    ③就说遇上村里人操办红白喜事请他去喝酒的时候吧,他每次都在上桌吃饭之际,瞄准女人和孩子多的酒桌去落座。因为女人和孩子一般都不抽烟,这样,每次他都可以把东家放在餐桌上的人手一包的香烟名正言顺地全部占为已有。

    ④亲戚朋友和村里 乡邻每每瞅见我堂叔这样做之后,总会跟他开玩笑说:”钩鼻子,你家里是不是缺钱用,要拿着烟去卖钱?或是拿去小卖铺兑换日常用品?”

    ⑤堂叔却只是”嘿嘿”笑几声 ,回敬说:”女人和孩子都不晓得抽烟,别让他们浪费了。”可究竟他是拿去卖了钱还是兑了日常用品,却一直没有人知道。

    ⑥堂叔不但会占这些”小便宜”,还会非常聪明地拒绝一切毫无意义的应酬与交际。

    ⑦那年冬天,堂叔被选上村民小组长。他在镇上的同学想趁机敲他一竹杠,给他打电话说要带上几个哥们,到他家里来吃上一顿,以示祝贺。堂叔接到电话后,脑子一转,马上回复同学说自己不在村里,正在县城推销农产品,一时半会儿回不了家这自然是婉拒同学的谎言。所以,我这个”钩鼻子”堂叔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个会玩心计的”抠门鬼”与”铁公鸡”。

    ⑧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堂叔却因为坚持开源节流、勤俭治家,早早地发家致富,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⑨如今,堂叔已经七十有余,不久前刚卸去了村民小组长一职。一天傍晚,乡镇干部来到我堂叔的村里进行现场办公,他们走到一条渠道上勘察,计划修建一座桥,却为修桥还缺的几万元资金缺口犯起了愁。有人当即提出:”是不是可以去找富裕户‘钩鼻子’捐点款?”但马上又有村干部站出来说:”这”钩鼻子’一生都‘抠门’,可不一定会捐款。”

    ⑩偏巧这时,我堂叔远远看到村干部们在渠道上勘察,已猜到他们是在研究修桥的事,便赶过来,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银行卡,连密码一起交给了村干部:”我想捐款修桥。这卡里有12万元,你们取出来修桥吧!”

    ⑪这时,火红的晚霞正像美丽的锦缎一样,覆盖着整个村庄。在云蒸霞蔚中,堂叔的身影被映成了一幅绚丽的色彩画。

    (选自《羊城晚报》2023年4月19日,有删改)

    1. (1) 选文主要写了”钩鼻子”堂叔的哪些事?
    2. (2) 阅读全文,赏析下面的加点词语。

      我这个”钩鼻子”堂叔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个会玩心计的”抠门鬼”与”铁公鸡”。

    3.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结尾段”在云蒸霞蔚中,堂叔的身影被映成了一幅绚丽的色彩画”这句话的理解。
    4. (4) 文章在表现堂叔”人不可貌相”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四、写作(40分)
  • 11.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助我成长

    题目二:拼搏的滋味

    要求: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