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2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3·湖州二模) 秦统一后,历代中央行政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有同学就此整理了“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演变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写正确的是(    )

    A . 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中书省④军机处 B . ①三省六部制②三公九卿制③军机处④中书省 C . ①三公九卿制②军机处③中书省④三省六部制 D . ①三省六部制②中书省③军机处④三公九卿制
  • 2. (2022高二上·杭州期末) 《礼记.王制》中对商朝的某一制度描述道:"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商王通过这一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成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一种初期形态。这一制度是指( )
    A . 内外服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郡县制
  • 3.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政体中保留某些原始民主传统
    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
    ③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④实行“家国一体”的贵族等级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2023高一上·桐柏月考) 都、布、按三司在地方上三权分立,互不统属,同时又分属中央三个不同的机构。都司 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布司和六部与都察院有关联,按司则受命于刑部和都察院。这一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   )
    A . 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B . 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 C . 郡设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其下设郡尉、郡丞分别协掌军事、行政 D . 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 5.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材料中“台阁”的性质是( )
    A . 执行机构 B . 秘书机构 C . 行政中枢 D . 监察机构
  • 6. 下图是湘西里耶秦简中的一枚木牍,其上书写有“迁陵以邮行洞庭”的字样,迁陵是洞庭郡的属县。该文物表明秦朝( )

    A . 开创了全新的地方行政制度 B . 采取了开明的边疆管理政策 C . 创立了重要的巡视监察制度 D . 建立了分级的文书传送系统
  • 7.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汉朝某一时期行政中枢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此图可用来辅助说明( )

    A . 西汉丞相府一直都是行政决策所在 B . 东汉尚书台剥夺了外朝的行政权力 C . 汉武帝设立中朝并削弱丞相的权力 D . 东汉九卿不再属于外朝的官员体系
  • 8.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上述变法措施( )

    ①使井田制开始瓦解 
    ②统一了货币与度量衡

    ③通过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④鼓励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2高一下·柯桥期末) 张居正说:“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在成也。”于是他(    )
    A . 整顿吏治 B . 改革税制 C . 清丈土地 D . 减少政府开支
  • 10. (2023高二下·衢州期末)  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此项制度是( )
    A . 雅典的城邦民主制 B . 罗马的贵族寡头制 C .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 . 法国的三级会议制
  • 11. (2023·浙江模拟) 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下列项中,符合雅典公民职权的是(   )
    A . 可以担任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 B . 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 . 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D . 可以担任元老院成员,并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建议
  • 12. (2023·杭州二模) 伯里克利在悼念雅典英雄的演说中宣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当法律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以下能为其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①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官员的产生方式

    ③陪审法庭的职权    ④公民的构成条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2023高二下·浙江月考)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以下能够体现这一特征的有(    )

    ①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

    ②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③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

    ④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4. 迈尔斯在《世界通史》中对公元前509年-前367年间的西方国家政治有这样的描述:取代国王的是人们选举出的两位贵族行政官,他们起初被称作“领导人”……这些行政官一年一选……就像过去的国王一样,每个执政官身后跟着12个扈从,每个扈从都手持一根“令人敬畏的束棒”(如下图所示)。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雅典城邦国家的民主 B . 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C . 罗马共和国的政体 D . 罗马帝国元首制度
  • 15. (2023高二上·湖州期末) 1215年《大宪章》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对任何自由人非经合法判决,不得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或放逐出境等,同时规定由领主推举25人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这体现《大宪章》的原则是( )
    A . 王权有限 B . 君主立宪 C . 议会至上 D . 君权神授
  • 16. 美国政体从大的方面说,没有君主,是实行共和制的国家。美国共和制的特点是实行三权分立,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机构中,又以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的总统为核心。因此美国政体是“总统共和制”。该政体:(   )
    A . 内阁掌握行政权,受国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B . 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C . 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 D . 国会分上、下两院,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 17.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12年国民党在参众两院选举中获胜

    议会斗争路线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行得通

    B

    18—19世纪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

    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C

    1948年蒋介石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中华民国确立真正的宪政体制

    D

    2022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日本终结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清政府主动顺应潮流进行了变革 B . 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条件 C . 清末新政主张学习西方及兴民权 D . 清末新政因变革速度过快而失败
  • 19. 《训政纲领》承认政权属于人民群众,但与此同时,又认为人民群众虽然有行使政权的权力,但由于“大多数人民于政治意识与经验两缺乏”,尚不能赋予,要由国民党对他们进行统治,要老老实实地遵守法律进行“训练”。这反映了《训政纲领》的实质是( )
    A .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B . 以法律治理国家 C . 新三民主义的实践 D . 区分治权与主权
  • 20. (2023高二上·奉化期末) 孙中山在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时称:“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又称:“至于政府之组织,有总统制度,有内阁制度之分。……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孙中山对内阁制的态度变化 ( )
    A . 反映政党政治已名存实亡 B . 体现革命派政治立场摇摆 C . 旨在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D . 说明当时民主法治的完善
  •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时期依次建立的人民政权是( )
    A . 苏维埃政权一边区政府一行政区 B . 边区政府一苏维埃政权一行政区 C . 苏维埃政权一行政区一边区政府 D . 行政区—苏维埃政权一边区政府
  • 22. (2023高二下·丽水期末)  中国共产党某时期的宪法性文件规定: “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及一切劳苦民 众……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 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十六岁以上(工人、农民、红 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宗教) 皆有……选举和被选 举权。”由此判断, 该宪法性文件( ) 

    ①指导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②受到了苏联政治文化建设的影响 

    ③意在保障劳动人民的权利 
    ④为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2023·张家界二模) 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的民主选举中,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边区政府采用了画圈、画杠、碗里放豆等多种选举方法。当时,许多足不出户的老太太都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赶到现场参加选举。这些做法(    )
    A . 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 B . 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 C .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 . 提升了边区人民的文化素质
  • 24.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的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与发展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每一个环节。下图为新中国初期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正面图案,这些图案反映的主题是( )

    A . 工农阶级是国家政治建设主要力量 B . 新中国成立极大改变了社会政治面貌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D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初步构成
  • 25.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更大能效。下列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实践,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②改进选举制度,实行差额选举

    ③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 

    ④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④①②
  • 26. (2022高二下·浙江期中)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在陈旭麓看来戊戌变法(   )
    A . 挽救民族危机 B . 建立民主政治 C . 引领思想启蒙 D . 实现富国强兵
  • 27. (2022高二上·嘉兴月考)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全国人民抗日指导中心,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国家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1950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下列各项中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举措的是(   )
    A .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团结农民抗战 B . 颁布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C . 作为中央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D . 在河北省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 28. (2022高二上·杭州期末)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下列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进程的示意图,空格处应填入合适的内容是( )

    A . 取消农业税 B . 兴办深圳经济特区 C . 打赢脱贫攻坚战 D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29. (2021高二上·喀什期中) 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八大 C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九大
  • 30. 对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南宋以后的学者多将他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20世纪50—70年代,史学界普遍接受列宁的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进入80年代以后“抑王扬马”的观点又流行一时。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跌宕起伏、毁誉不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900多年的“社会气候”下列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
    A . 南宋学者因距离变法的时间最近,故理解最为准确 B . 近代学者因可供研究的资料较多,故观点更为合理 C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 D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答题2大题,共40分)
  • 31. 在历经艰难的探索之后,中国人民找到了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北人民政府由主席一人、 副主席若干人、政府委员若干人组成“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府委员会不但是华北的最高权力机关,可以立法,而且通过下属各部、会、院、行、厅等16个部门处理政务。根据华北人民政府的模式,东北人民政府随之产生。华北与东北人民政府建立后,中共中央开始考虑在西北、中南、华东和西南各地区设立大区政权机关的问题。

    ——李格 《略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的建立》

    材料二 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华北人民政府政治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北人民政府成立的政治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前半程”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以及概述我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
  • 32. 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断创新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一赏者,利禄官爵抟(音同“团”,凭借之意)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夫固知愚、贵贱、勇怯、贤不肖,皆尽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为上用也;天下豪杰贤良从之如流水;是故兵无敌而今行于天下。

    ——《商君书》

    材料二:免役之法,据家资高下,各令人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宋史・王安石传》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结合所学评价商鞅变法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废除官僚特权的措施和后果。综合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认识“求变”、“求新”传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