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上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质量调研(二模)试...

更新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15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印章中见历史(27分)
  • 1. 某校集邮协会组织校内邮展。他们计划以中国邮政2022年8月发行的《中国篆刻》邮票作为展示框素材,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邮票A:

    秦·宜阳津印

    邮票B:

    唐·中书省之印

    邮票C:

    战国燕·外司炉鍴

    邮票D:

    汉·朔宁王太后玺

    铜印,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官印。印文小篆。宜阳,旧韩地名,秦时设县

    铜高鼻纽印,为唐代?官印。印文笔画以铜条弯曲焊接成。印背刻楷书“中书省之印”

    铜鼻纽印,因印面“炉”字与货币文字相同,推测为铸币官之官印。印文为燕古文字

    金质龟纽印,为反王莽义军首领之一隗嚣(朔宁王)为母亲镌刻。印文兼小篆和隶书特点

    1. (1) 若以邮票中的印章出现先后布置展览框,以上邮票排序应为:(涂写字母)

      排序1:邮票→排序2:邮票→排序3:邮票→排序4:邮票

    2. (2) “宜阳津印”除能反映秦代印章制度外,还能体现当时:(选三项)(  )
      A . 行政区划演变 B . 航运交通发展 C . 统一文字政策 D . 三公九卿设立
    3. (3) 根据所学知识,“中书省之印”说明中的“?”处应是:(单选)(  )
      A . 草拟诏令的部门 B . 审核诏令的部门 C . 执行诏令的部门 D . 管理赋税的部门
    4. (4) 专家推测“外司炉鍴”为铸币官之官印,其研究方法是:(单选)(  )
      A . 参考名家史论 B . 借助史料互证 C . 利用科技手段 D . 查阅官方档案
    5. (5) 汉代礼制,只有王、列侯、太子、丞相、大将军方可使用金质龟纽印。隗嚣未受汉朝廷册封,却僭用龟纽金印,说明当时的时代特征是:(单选)(  )
      A . 王纲解钮 B . 三国鼎立 C . 民族交融 D . 边疆危机
    6. (6) 邮票设计者将印章、印蜕(印章钤印在纸上的图样)、印面共同呈现在方寸之间。其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印章的各部分特征,展现更多历史信息。请根据以上材料完善下列填空。

      印章特征:印章有金印、铜印等不同材质→历史信息:反映各时代(1)的不同。

       印章特征:印章有镌刻、焊接等不同(2)→历史信息:反映各时代手工业水平、技术的不同。

      印章特征:印章有(3)→历史信息:历代印章、印玺设计规范或礼制规定的不同。

    7. (7) 如果邮政部门增加一枚邮票,选用教科书中《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作为素材(如下图),对于反映中国唐代以前历史发展的整体面貌,具有怎样的补充意义?                                               

      驼钮金印。呈现典型的晋代官印文字风格。魏晋时期颁少数民族官印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首字多有“魏”或“晋”字,以表明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官印中多有族名;三是赐给归附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多有“归义”字样;四是印钮多为驼钮。

    8. (8) 2009年,中国篆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中对于“中国篆刻”有如下介绍:

      篆刻艺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印章最初被用作签名或权威的标志,但后来被所有社会阶层和亚洲大部分地区使用。……非常多样的图案是艺术家想象力和文化的结晶。作为书法和绘画的工具,印章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表达了整个(中华)文化对人类和自然的看法。今天,印章继续用于官方文件和私人信件。尽管了解复杂文字的人越来越少,但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仍在练习篆刻艺术。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中国篆刻能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二、改变人类历史的玻璃(25分)
  • 2. 玻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它从统治者的掌中宝物,变为百姓家的寻常器物。近代以来,玻璃科学仪器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各种玻璃制品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一)玻璃的早期发展与运用

    材料一 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利用自然形成的玻璃。现在普遍认为,最早的人工玻璃可能诞生于有着优质石英砂与天然碱以及丰富制陶、冶金经验的两河流域与古埃及地区,出现了陶器表面覆盖玻璃釉的技术。由于玻璃制作要求极高温度且能够维持,直到技术条件成熟的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纯粹用玻璃制作的物品才开始出现。随着型芯法、模压法、吹制法等技术的出现,玻璃器的种类越来越多,罗马帝国时期,玻璃也从某一阶层独享的奢侈工艺品,变为普通日用品。

    ——整理自王静《沙与火之歌:玻璃的发现与创造》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通过天文观测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将装满水银的玻璃管倒置水银槽,证明真空的存在并准确测量标准大气压。

    牛顿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七色,这是人类首次色散实验。他又利用反射原理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列文虎克磨制了200倍显微镜,首次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被称为“光学显微镜之父”。

    拉瓦锡用玻璃曲颈甑等仪器,明确了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推翻“燃素说”,发起现代化学革命。

    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材料

    科技的发展助推了人类生活的改变。玻璃无形中充当了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材料。

    材料三

                                                                           

    1810年,阿佩尔发明了以玻璃广口瓶盛放食物、密封煮沸长期保存的方法,成为“罐头食品”的发明人,它促使了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1)有积极作用。

    玻璃使人类获得了既能遮风挡雨、又光线充足的理想建筑材料。工业革命后玻璃-钢铁建筑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促进了人类(2)

    18世纪出现在伦敦街头的煤气路灯合理利用了玻璃的透光性。随着电灯照明的普及,玻璃也用于灯泡的制作以保证真空密闭性,这改善了人类的(3)

    (四)刷新当代世界面貌的推手

    随着玻璃技术融入现代科技,它推动了战后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又不自觉地成为了刷新当今世界面貌的推手。

    材料四

                                                                                                  

    “奋斗者”载人潜水器和其蓝宝石玻璃

    以超低膨胀玻璃为镜片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液晶玻璃在智能手机等设备上的运用

    实现光纤通讯的光纤玻璃纤维

    1. (1) 人工玻璃最早诞生于两河流域与古埃及地区的因素有:(双选)(  )
      A . 矿产资源 B . 文化习俗 C . 制度优势 D . 技术积累
    2. (2) 罗马帝国时期,导致玻璃变得廉价的关键因素是:(单选)(  )
      A . 质量的下降 B . 技术的提升 C . 民主的深化 D . 财富的增加
    3. (3) 推动科学发展的助手

      近代以来,玻璃不仅用于制作普通生活用具,也用于近代科学仪器的制作,这无形中推动了科学的不断发展。以下是17~18世纪部分利用玻璃仪器取得的伟大成果。

      玻璃所推动的近代“科学革命”,给人类带来深刻影响。以下属于此列的是:(选四项,)(  )

      A . 开拓了人类的视野 B . 形成了理性思维方式 C . 掌握了实验科学的方法 D .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E . 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F . 鼓励了亚非拉民族革命
    4. (4) 请根据上表内容在编号处选填正确信息。(  )处应填入:(三选,)
      A . 食物生产的稳定 B . 食品安全的提升 C . 消除饥饿的危机 D . 食品种类的丰富(  )
    5. (5) 处应填入:(单选,)(  )
      A .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 居住条件的改善 C . 生活节奏的加快 D . 工厂制度的诞生
    6. (6) 处应填入:(单选,)(  )
      A . 基础设施 B . 人口结构 C . 产业结构 D . 交通运输
    7. (7) 以上新型玻璃材料促进了二战后哪些技术的发展?又怎样刷新了当今世界的面貌?
    8. (8)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玻璃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 3. “万年清”号事件

    “万年清”号兵船是中国自建的第一艘暗轮(螺旋桨推进)轮船。1881年因海难在吴淞口沉没。

    材料一 “万年清”号基本资料

    船型:木壳风帆蒸汽战舰 时间:1868年1月开工,次年6月即告下水

    工程师:(法)达士博 建造者:中国工人(福州船政局)

    部件:几乎都是国外制造成型后运来中国,由工程师指导工人组装

    图纸:以法国1858年La Motte-Picquet级炮舰为母型,体型上略加扩大

    ——整理自陈悦《近代国造舰船志》

    1887年,英国商船因操作失误撞击停泊状态的万年清号,致后者沉没。死难人数达114人,其中64人为清朝各级文武官员。大量煤炭、官银和官方文书随船沉没。

    材料二 事故发生后,总理衙门(晚清外交部门)聘请洋律师,将肇事船只所属公司告上英国在华最高法庭;以生还者张鸿禄(招商局创始人之一)为证人出庭作证。最终法庭按英国法律判英船全责,并赔偿损失。

    ——整理自张晓宇《1887年万年清号事件的法律交涉》

    此次诉讼也引起了媒体高度关注。

    材料三 (泰西)承讯官既受禄于国家,即不敢受一毫贿赂。……当此案之未结,人咸为万年清船危,谓你包而(英肇事船名)船主系英人……刑司既为英官,……即稍偏袒其子民,亦不得斥为非是。而孰知准情核断,无枉无偏。

    ——《论英刑司讯断碰船案》,《申报》报道

    材料四 试思所以能胜之者,未尝无故也。从前中国积弱久,欧西人协以某我,故难间。近则自强之机日起而有功,而西人以争利故,各国猜忌,不似从前之见好。……英人已(对中国人)加人一等矣。

    ——《万年清胜》,《点石斋画报》报道

    (注:《申报》当时为外国人创办报刊,由中国人主笔;《点石斋画报》为《申报》副刊)

    材料五 中国共获赔10万余两,远低于船只造价24万两。扣除洋人律师费1.6万两等,中国最终实际获得17990两。船上6名洋人乘客失物获赔4000两,但170多位中国人失物总共只赔1万多两。

    ——整理自张晓宇《1887年万年清号事件的法律交涉》

    1. (1) “万年清”号的建造得益于:(单选)(  )
      A . 传教士的来华 B . 洋务运动的开展 C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 清末新政的自救
    2. (2) 通过以上基本资料,合理推测福州船政局建立初期的建造能力。
    3. (3) 中国船只在中国境内被撞沉没,却由英国在华法庭按英国法律受理,这缘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什么条款?(双选)(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片面最惠国 D . 领事裁判权
    4. (4) 材料三、四认为中方胜诉的原因有哪些?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为什么?
    5. (5)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认为这场诉讼中方真正“胜诉”了?请说明理由。
  • 4. 从屈辱之柱到和平丰碑

    位于北京中山公园的“保卫和平碑”(其实是牌坊),曾是写满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克林德碑”,又随历史风云变幻曾改名“公理战胜碑”。一座牌坊,凝聚了三个时代的缩影。

    (一)克林德碑

    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总理衙门途中,与清军发生冲突,他开枪挑衅,被清军击毙。德国以“克林德事件”为借口,强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第一条作出如下承诺:

    大清国国家业已声明,在遇害该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书以拉丁、德、汉各文。……现于遇害处所建立牌坊一座,足满街衢……

    1903年,克林德碑落成典礼上,一位在场的美国人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中却写道:“(当时的)中国人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建造这个石拱门,不是为了纪念克林德,而是为了纪念杀死克林德的人。”

    公理战胜碑

    1918年,“克林德碑”被拆除。第二年,由协约国各方出面让德国将拆毁的牌坊移建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改称“公理战胜坊”。当时的政府公报中记载了开工仪式情形:

    此次建筑缘于上年十一月欧战告终,我协商各国(协约国)得完全之胜利,京师市民正拟建坊以昭纪念。同时中法协进会亦有就克林德残碑改建纪念坊之议。爰即合议建筑作为公理战胜之纪念,亦表示永久和平之意。庶几他日中外人士瞻眺其间,足以永志不忘……礼毕(中外政治人物分别演说)咸以此项建筑所以表彰公理正义之成功,为世界和平安乐之基础。

    ——政府公报《京师市政公所呈国务院报告协胜纪念建筑开工情形文》

    1. (1) 德国强迫清政府将该条款列为第一条的不平等条约是:(单选)(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2. (2) 你如何理解该碑是“为了纪念杀死克林德的人”? 
    3. (3) “政府公报”中的“政府”指的是:(单选)(  )
      A . 满清政府 B . 南京临时政府 C . 北洋政府 D . 南京国民政府
    4. (4) 事实证明,“公理战胜”、“世界和平安乐”是否真的到来?请说明理由。
    5. (5) “保卫和平”牌坊

      1952年,根据世界和平理事会建议,我国著名人士宋庆龄、郭沫若等11人,联名通电邀请世界和平人士赴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三十七个国家代表一致通过“告世界人民书”、“致联合国书”等决议。为纪念这一盛事,“公理战胜”碑改称“保卫和平”牌坊。

      你如何看待该碑(牌坊)的前世今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