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积累
  • 1. 看拼音,写词语。                                 

    yán sù

    qīng xī

    xiōng huái

    zàn tàn

    yí huò

    zuǒ gù yòu pàn

    xùn chì

  • 2. 比一比,再组词。

        振    校    组

        震    效    租

  • 3. 查字典填空。
    1. (1) “效”是结构的字,它的读音是。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效果,功用;②仿效;③为别人或集团献出(力量或生命)。“当效此生”中“效”的意思是
    2. (2) “左顾右盼”的意思是,这个词语的特点是,我还能再写出类似的词语
  • 4. 词语巧搭配,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市区 的话语 的成绩

    地询问 地读书 地工作

  • 5. 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 (1) 本文主要写的事情,表现了他的
    2. (2) “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是说的。“有志者”指的是,“效”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3. (3)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第二件是,第三件是。这种把最后发生的事情放在最前面的写作手法叫作
    4. (4) 爱国名言:
    5. (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有两方面:①;②
  • 6. 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 (1) 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2. (2)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3. (3) 他出去买药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4. (4) 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
  • 7. 将“静”组的词语填在下面的句子里。
    1. (1) 山村的夜晚格外,只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
    2. (2)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3. (3) 晚饭后,我喜欢在的小路上散步。
    4. (4) 会场上十分,同学们认真地听取英模的报告。
    5. (5) 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
  • 8. 缩写句子。
    1. (1)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2. (2) 周恩来清晰而坚定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称赞。
二、现代文阅读
  • 9.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①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③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⑤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 (1) 选段是围绕着哪件事情展开的?( )
      A . 同学们讲述各自读书的目的。 B . 周恩来说出自己远大的抱负。 C . 魏校长赞扬周恩来。 D . 周恩来是怎样树立起远大志向的。
    2. (2)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若有所思”“清晰而坚定”说明周恩来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的远大志向。

      ②“睁大眼睛”“追问”表明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志向后十分气愤。

      ③“连声赞叹”和两个“!”表达了魏校长内心的高兴之情。

      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读书。

    3. (3) 读画线句,“有志者”的意思是,“此生”指,“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
    4. (4) 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为之一振的原因是
    5. (5) 结合课文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0. 阅读《唯一的免费生》完成练习

    唯一的免费生

    1913年8月,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南开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学校,教师教得好,学生成绩优,但是考试难,课业重,学费很贵。

    当时周恩来跟着伯母过日子,家境十分贫困。周恩来吃穿极其俭朴,他常常带一小罐咸菜当菜吃;仅有的一件蓝布长衫,只好晚上洗,白天穿。

    周恩来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学习特别勤奋刻苦。他不仅努力学习每一门功课,成绩总是全班第一,而且课余还读了不少关于中国历史的书,所以作文写得非常出色,全校作文会考,他总是名列前茅。

    周恩来品学兼优,全校同学都对他十分敬佩,老师们也赞叹不已。他那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全体老师的心。老师们经过热烈地讨论,一致要求免收周恩来的学费。学校接受了老师们的意见,周恩来成了天津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

    (选文来源网络)

    1. (1) 天津南开学校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学校,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教师教得好 B . 学生成绩优 C . 学习较轻松 D . 学费比较贵
    2. (2) 短文写了周恩来当时的几件事,不属于文中描述的一项是( )
      A . 周恩来的家境十分贫困 B . 周恩来学习勤奋刻苦 C . 全校同学都敬佩周恩来 D . 周恩来经常帮助同学
    3. (3) 文中是怎样描写周恩来学习勤奋刻苦的,请把句子摘录下来。
    4. (4) 你还知道关于周恩来的哪些事?请写出一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