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经典常谈》第六章...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
  • 1.  填空
    1. (1)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史书。《左传》传为鲁国(人名)依《》而作。
    2. (2) “春秋”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传说《春秋》是作的,至少是孔子所编。
    3. (3) 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作。这使历史系统化,并增加了它的确实性。
    4. (4) 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二是
    5. (5) 《春秋》三传是《》、《》、《榖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作用。
    6. (6) 三传中,《公羊传》《穀梁传》两家全以为主,所以得更利害些。左氏却以为主。
    7. (7) 《左传》成书的时代大概在,比《公》、《榖》二传早些。
二、选择
  • 2. 下列关于三传的说法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公羊传》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B . 三传虽各个独立,却也大同小异。 C . 《左传》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大大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 D . 杜预论到《左传》,说“其文缓,其旨远”,“缓”委婉,“远”是含蓄。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 3.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有人评价《左传》既是好史笔,也是好文笔 。请你结合第①段说说好文笔体现在哪里?

  • 4.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他觉得生平说了许多教;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的多。他觉得修成了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书起于鲁隐公,终于获麟;因获麟有感而作,所以叙到获麟绝笔,是纪念的意思。

    孔子修《春秋》的目的是什么?

四、简答
  • 5. 你是如何理解《春秋》的大义的?
  • 6. 为什么说《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请说说你的理解。
  • 7. 现代文阅读

    孔子的学习时代

    匡亚明

    ①春秋末年,凡要参与贵族政治而取得一定地位的人,都得学会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基本功,那就是:熟悉与遵循当时流行的礼。乐,掌握射箭技术,学会赶马车(御),学会写字(书),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数)能力,孔子大概通过自学和向人请教的方式,终于完满而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了这六项基本功。

    ②孔子从小勤学好问,刻苦自学,看他后来批评他的学生宰予好睡午觉一事即可想见。他是一分一秒的时间都不愿白白消耗掉,都要用于学习的。至于他向哪些人学习过?学的内容如何?学的方法如何?缺乏可靠的责料,在片段资料中可以查考的仅有下述数例。

    ③例一,在孔子二十七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时,鲁国东南方有一个鲁国的附庸小国郊国,郊国的郑子来朝见鲁公,在一次宴会上,鲁国大夫昭子问起郊子关于少吴时以乌名官的情况。邦子做了详细回答。孔子听到此消息,便马上去拜见郊子,向他请教少灵氏时代职官制度的历史情况。后来,他对人说:“我听说,‘天子那里没有主管这类事的人了,这类学问却还保存在四方蛮夷那里。’这话倒是真的呢。”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孔子向郊子学习的故事,说明孔子确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请教学习机会的好学的人。

    ④例二,孔子初次有机会进人鲁国祭祀周公的太庙时,遇事就问这问那。有人见此而说:“谁说那大夫的孩子懂得礼呢?进入太庙,遇事就问这问那。”这话传到孔子耳中,孔子说,这才是合乎礼的呢,根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遇事问个为什么,这是孔子的一种学习方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调查研究的方法。

    ⑤例三,到当时用天子的首都溶色去学习用礼和古文献,这在孔子的学习经历中,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从曲阜去洛邑,千里道迢,行租艰巨。根据当时孔子的贫穷情况,假如没有鲁国贵族的支持,要想实现这一旅程是很困难的,正好鲁回的责族孟信子要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师事孔子,向孔子学礼。因此,据传南宫敬叔向鲁君(昭公)建议,请鲁君赞助车马路费,并说他愿意与孔子同往。鲁君就给了孔子一辆车。两匹马和一个跟随的全仆。据传孔子到洛邑曾经“问礼于老鸭”,不管孔子在洛邑有没有“问礼于老特”,也不管去洛邑的确切年月,但孔子确曾到洛邑学习考察过,而且很有收获,这应是历史事实。

    ……

    ⑥以上数例,可以想见他学礼、学乐的认真勤奋精神,“六艺”中的射、御、书、数四艺,孔子如何学习,向谁学习,虽无资料可查,但他在各种场合表现出的熟练程度,也就可以说明他的精深的学习成果了,例如有一次孔子在曲阜城西郊区当时叫矍相圆的地方举行习射活动时,国着看的人很多,简直像一道墙的样子,可以说明他射箭的贴练程度,再如在孔子住地阙里不远处有个达巷,那里的人赞扬孔子,认为他“真了不起!那样博学!……”孔子听后对弟子们说:“我会干什么呢?赶车吗?射箭吗?我不过会赶车子吧。”这可以说明他赶车子(御)的热练程度。又例如前面已提到过,孔子担任仓库管理员(委吏)时,账日算得清清楚楚,也可以说明他计算(数)的熟练程度。至于写文书(书)之类的东西,孔子当更是拿手了。

    (节选自《孔子的学习时代》作者匡亚明,有删改)

    1. (1) 从选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2. (2) 孔子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请从选文中提取信息回答。
    3. (3)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体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