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永春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8月开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3-09-14 浏览次数:24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 1. 西周初年,周成王命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并留守主管东方政务,周公死后该职务由其子继承;成康之际改由周天子直接派遣且不再长期驻守。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 )
    A . 对分封制进行局部调整 B . 力图稳固王权的尝试 C . 实现对东方的直接控制 D . 王室内部斗争的激烈
  • 2. 据典籍记载,下表是先秦时期被征服者承担义务的变化过程。这反映了( )                                                                                                                                                  

    时间

    义务的名称

    义务的内容

    商代以前

    藩属部落贡以方物

    商代

    强制代耕公田

    什一而税,天下通行

    A . 国家组织形式日渐紧密 B . 铁器牛耕逐渐推广 C .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D . 宗法观念日益增强
  • 3.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或神明也称“皇”。“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的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秦始皇此举是为了( )
    A . 用人间最高统治者权威震慑臣民 B . 借助神的神秘力量吓阻不法臣民 C . 融合了君权神授与人身隶属关系 D . 利用民众信仰神化君权维护统治
  • 4. (2023高二下·衡阳开学考) “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这一变化(   )
    A . 说明中央官制日趋完备 B . 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C . 表明地方监察体系健全 D . 主要得益于史学著作的涌现
  • 5. (2022高二上·荆州期末) 对于宋朝的行政体制改革,宋仁宗时期的文臣司马光曾说:“节度使之权归于州,镇将之权归于县。又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以察州县百吏之臧否,复汉部刺史之职,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 节度使成为地方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  B . 设置路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 C . 转运使主要负责对地方精锐部队的管理 D . 路州县体制设立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 6. 据图1、图2可知,元明时期( )
    A . 国家疆域得到大大拓展 B . 大一统局面得到了巩固 C . 东北边疆管理得到加强 D . 地方行政区划日趋混乱
  • 7. 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朝代

    分 等 标 准

    “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

    “户口多少”“资地美恶”

    缴纳钱粮的数额

    冲(交通要冲)、繁(政务繁杂)、疲(赋税拖欠)、难(命盗案多)“四项兼者为最要”,派能力强的官员管理

    A . 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 B . 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 C . 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密 D . 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
  • 8.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 9. 下图为刊载于1913年12月27日《新闻报》的漫画《一意进行》。读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军阀割据混乱不堪 B . 党派展开激烈竞争 C . 政党政治遭到破坏 D . 共和政体土崩瓦解
  • 10. 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颁布,要求政务人员忠实奉行边区宪法文件“施政纲领”的系列规定,“不可阳奉阴违,有始无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严守政府纪律,服从整个利益”、“不可闹独立性”。这一举措( )
    A . 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B . 旨在防止官僚主义的滋长 C . 适应了抗战形势的发展 D . 重视发挥党内外监督功能
  • 11. 下表是古希腊悲剧大师欧里庇得斯三部作品的简介。该作家的作品表达了对( )                                                                                                                      

    作品

    内容简介

    公元前424年创作《骑士》

    投机的商贩更适合成为城邦领袖,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吹捧民众,诽谤他人,而这只是为了私利

    公元前423年,创作《请愿妇女》

    民众不顾战士的安危,过于自由地投票决议战争,这种伯里克利式的雄心给雅典民众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公元前420—公元前413年创造《奥瑞斯特斯》

    该剧揭露愤怒的民众就像火灾,发言者在公民大会上要先说软话平息民众的怒火,再利用他们的怜悯消除罪责;毁坏城邦的就是此类居心不良的民众领袖

    A . 雅典政治的反思 B . 残酷战争的批判 C . 国家统一的期盼 D . 民主政治的向往
  • 12. 某学者针对西方文明上古与中古分期问题指出:“7~8世纪,一系列新的现象打破了尚存的统一性……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上古向中古转变也是“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罗马帝国”的转变。据此可知,中古与上古文明的区别主要在于(    )
    A . 文明多元趋势的加强 B . 王国割据局面的形成 C . 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 D . 政治与宗教逐渐结合
  • 13.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发布训令,未经教皇同意禁止任何国家的教士向君主纳税。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首次召开法兰西三级会议,寻求民众的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据此可知( )
    A . 工商业的发展影响权力结构发生异变 B . 由封君封臣制向议会制共和转变 C . 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推动民族意识觉醒 D . 打破教会思想束缚引发宗教改革
  • 14. 19世纪30年代,英国控制议会的土地精英们受到制造业利益团体的支持,屈服于中产阶级的要求,进行改革。尽管许多托利党人相信选举改革将开启一个危险的先例,但是由于害怕民众的抗议甚至是革命的爆发,他们最终作出了妥协。这场英国的改革( )
    A . 使多数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 B . 扩大了议会权力限制了王权 C . 提升了全国选民的人口占比 D . 奠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 15. (2016·北京) 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

    A . 邦联制 B . 两党制 C . 议会制 D . 共和制
  • 16.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
    A . 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 . 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C . 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D . 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序号

    批准时间

    条 文 节 录

    4

    1791年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年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5

    1870年

    第一款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年

    第一款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26

    1971年

    第一款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司马光修史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

    ( 要求:写出两种情况,并分别举例说明。)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3. (3)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由此得出的启示。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高中历史社团以“中国古代史”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社团各小组根据以下单元结构展开探究。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二单元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  隋唐的发展

    第五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六单元  元朝的统一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根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任选一单元,编写该单元下的子目录(至少两条) ,并分别对每条子目录加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子目录,说明从史实出发,表述合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