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随...

更新时间:2023-09-28 浏览次数: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点字的书写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安(yán)       一(dān) B . 屋(máo)          土(kàng) C . (mèi)          日(xī)
  • 2. 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春光      的脊梁

    的理想     的流水

  • 3. 根据意思写成语。
    1. (1)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2. (2)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 4.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2. (2) 我们追寻延安,就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仿写句子)

      我们追寻延安,就像,在追寻

二、赏析表达
  • 5. 语段赏析
    1. (1)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代表,“破旧的茅屋”代表,“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代表

      A. 贫穷的生活条件    
      B. 现代化

      C. 革命者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峥嵘岁月 

    2. (2) 判断。

      ①“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与“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形成鲜明的对照,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精神要发扬。

      ②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想体验过去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3. (3) 诗人追寻延安,实际上是追寻
    4. (4) “延安精神”具体指的是(   )(多选)
      A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B .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C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 6. 课外阅读

    两袖清风

        于谦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诗人。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要轮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官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就用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行贿。

        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管区内百姓的疾苦、要求写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治理方案,便准备动身。手下人拦住他说:“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 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 还带什么呀 

        您进京不送礼 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 手下人说 

        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上司啊!”

        “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

        “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 (1) 给短文的第4、5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 (2) 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疾”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疾”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急速;猛烈;②痛恨;③疾病;④痛苦。“疾苦”一词中的“疾”应选第种解释。

    3. (3) 于谦到京城接受考查时,带的东西是(  )。
      A . 金银财宝  B . 地方特产   C . 两袖清风
    4. (4) “乌纱帽”在短文中借指,“两袖清风”在短文中的意思是
    5. (5) 请你关注短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