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12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在经过开国、奠基、发展的历程后,到开元时期,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家经济和社会繁荣的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 (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2. (2) 唐朝曾经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两个著名的盛世,请写出名称。
    3. (3) 为了开创盛世,这两位皇帝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请举出至少一条他们采取的相同措施。
    4. (4) 材料二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写的一首诗——《忆昔》(部分),此人是谁?
    5. (5) 在唐朝近300年的统治时间内,有一位著名的女皇帝为唐朝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她的名字。
    6. (6) 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什么事情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对峙,势均力敌,辽军没有取胜的希望,有意议和。宋真宗同意议和,答应每年送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材料三: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宋)刘迎

    1. (1) 北宋的建立者是谁?
    2. (2) 西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 (3) 材料二中的“议和”是指什么事件?北宋政府议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 (4)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辽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带来的客观历史影响。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粘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用,所以叫做活字。

    材料二:

    1. (1) 材料一表现了我国古代哪一伟大成就?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2. (2) 该成就有什么重要影响?
    3. (3) 材料二与哪一伟大发明有关?该项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
  • 24. 阅读下列图片及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材料二:“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三: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1. (1) 材料三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诞生于何时?
    2. (2) 请从材料一、二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这种制度的历史作用。
    3. (3) 这种制度在明朝被称为什么?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哪些书籍?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军前来,只是收回自己的产业,并不是与你们作战,你们理应立即离开,把台湾归还原主。

    ——郑成功

    材料二:1683年,清政府派战船300艘,水师2万人,进攻台湾,郑氏战败投降,清政府于是把台湾收归版图。1684年,清政府派1万名士兵驻守,从而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摘编自《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 (1) 材料一中的“大军”是指什么军队?“产业”是指什么?“你们”是指谁?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及其结果。
    3. (3) 据所学知识,清朝统一台湾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