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周林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武则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 (2023九下·黑龙江期中) 归纳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 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B .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 . 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3. 诗史互证。下面唐朝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A . 先南后北统一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由开明到专制 D . 由繁荣转衰落
  • 4. (2022·济南) 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能够证明此特点的史实是(    )
    A . 张骞通西域甘英出使大秦 B .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C .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D .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 5. 如示意图浓缩呈现的事件是( ) 

     ​ 

    A . 满洲兴起 B . 明朝的灭亡 C . 清兵入关 D . 戚继光抗倭
  • 6.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 出土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B . 文天祥的爱国故事 C . 《岳飞抗金》的历史剧本 D . 阎立本的《步辇图》
  • 7. 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明太祖“废丞相,设三司”;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以上帝王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 ) 
    A . 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B . 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 . 推进政治经济改革 D . 杜绝官员贪污腐败
  • 8. 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秦朝疆域图 

     

     西汉疆域图 

     

     明朝疆域图 

     

     清朝疆域图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 C . 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 . 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 9.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北宋实行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 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 B .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 . 镇压地方叛乱,巩固国家统一 D . 增强军队作战能力
  • 10. 下面材料说明( )                                                                                          
     

     人物 

     
     

     态度 

     
     

     北宋司马光 

     
     

     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全盘否定。 

     
     

     南宋陆九渊,元朝吴澄、虞集,明朝陈汝錡、章衮等 

     
     

     大多是江西临川人,他们对王安石的褒扬实际上是尊重和敬仰“乡贤”的一种表现。 

     
    A . 王安石的改革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B . 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取得一定的成效 C . 越靠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越准确 D . 立场不同会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11. 同学们分成两组在“小货币见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整理出下面的学习成果。图中的西夏货币和契丹货币说明党项族和契丹族( )                                        
     

     ​ 

     

     一组成果展示 

     

     名称:西夏货币 

     

     形制:小平钱,该币铜制泛红,正面铸楷书西夏文字四个,汉语直译为“贞观宝钱”。西夏文是仿照汉字创制而成,形体方正。 

     

      ​ 

     

     二组成果展示 

     

     名称:契丹大字银币 

     

     形制:正面刻有契丹文字,意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契丹大字脱胎于汉字,即利用汉字形体对笔画予以增减而成。 

    A . 都与中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B . 都大力发展精耕细作农业 C . 都仿照中原王朝建立政权 D . 都与宋朝开展了榷场贸易
  • 12. 宋徽宗时,曾“诏县令以十二事劝农于境内”。这十二事,即“一曰敦本业,二曰兴地利……九曰置农器,十曰广栽植,十一曰恤农户……”。这一史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宋代(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人口南迁的影响 C . 农业发展的原因 D . 中央集权的加强
  • 13.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
    A . 防止分裂割据 B . 实现国家统一 C . 强化思想控制 D . 开发边疆地区
  • 14.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雕版印刷刻板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一种书籍。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取得的“新成就”是( ) 
    A . 国家垄断印刷业 B . 改进了造纸工艺 C . 发明活字印刷术 D . 发明转轮排字法
  • 15. (2020·遵义) 以下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曾经出现过的盛世景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康乾盛世        ④开元盛世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①②④
  • 16.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 . 郑和下西洋 D . 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 17. 兴趣小组同学以“节日民俗•四时烟火”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整理出下列的成果卡片。由此可看出( )                                                                                                                        
     

     节日 

     
     

     春节(元日) 

     
     

     元宵节(上元节) 

     
     

     端午节 

     
     

     庆祝活动 

     
     

     宋朝:燃放鞭炮、相互拜年等 

     
     

     宋朝:挂彩灯、划旱船等 

     
     

     宋朝:吃粽子、赛龙舟等 

     
     

     当今:燃放鞭炮、相互拜年、祭祀祖先等 

     
     

     当今:挂彩灯、划旱船等 

     
     

     当今:吃粽子、赛龙舟等 

     
    A . 宋朝时国家立法规范节日习俗 B . 宋朝节日文化影响深远 C . 宋朝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丰富 D . 宋词以描写节日为中心
  • 18.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 
    A . 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 . 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 .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 . 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 19. 如图思维导图的主题应是( ) 

     

    A . 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B . 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C .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 .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 20. (2019·山西)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达官贵人的需要 C . 城市商业的繁荣 D . 海外贸易的兴盛
  • 21. 《华夷一体与元代开阔正大的文化气象》一书中记载:“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带来恢弘的气象,曲之所包容者也广;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使得曲作家不仅什么都能写,而且什么都敢写,无所忌惮,遂以'驳杂称之。”材料反映了元曲的产生是由于( ) 
    A . 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B . 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 C . 元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D . 恢宏气象与文化政策
  • 22. 下列资料可用于研究( )                                  
     

     论文:《玉米、甘薯、马铃薯的引进与种植》 

     

     文章:《青花瓷之美》 

     

     视频:应天府棉纺织业的发展 

    A . 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 . 宋朝商业的繁荣 C . 元朝手工工艺的进步 D . 明朝经济的发展
  • 23.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 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 .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 24. 七年级某同学在浏览器中搜索“元曲四大家”“《窦娥冤》”,他想了解的人物是( ) 
    A . 郑光祖 B . 白朴 C . 马致远 D . 关汉卿
  • 25.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认为“大帝国。…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 ) 
    A . 愚昧自大、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B . 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C . 增设军机处,强化君主专制 D . 自给自足,重农抑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6小题,共12分。) 
  • 26. 【官负选拔•社会治理】隋朝开创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大变革。这一制度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 27. 【致力改革•开创盛世】唐太宗即为以后,积极吸取前朝速亡教训,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使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为。 
  • 28. 【历尽千辛•佛学东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逐渐在社会传播开来。唐朝时高僧为了更好的研习佛法,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求取佛金。 
  • 29. 【制度创新•影响深远】元朝时,在地方上创立了,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元朝以后的明清继续沿用,是如今省级行政区建制和名称的来源。 
  • 30. 【科技创新•文明进步】我国在隋朝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的匠人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 31. 【文学名著•社会现实】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它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三、材料题(60题为13分,61题为11分,62题为14分,共38分。) 
  •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数量统计

     

     秦朝 

     

     西汉 

     

     …… 

     

     两宋 

     

     明朝 

     

     6位 

     

     47位 

     

     …… 

     

     121位 

     

     4位 

     ——整理自《中国历代宰相》 

     材料二 隋朝对秦汉以来的封建政治经济制度作了总结,唐朝前期近百年连续不断的政治经济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使唐朝统治走上封建的正轨。……为了适应攻取南宋,完成大统一的政治发展形势,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古贵族用中书省等汉族的军事官僚组织去治理整个国家,这样元世祖前期及中期,中书省宰相被派往各地去处理临时军政事务的形式频繁出现……至元十三年全国统一以后,行中书省逐步过渡到地方最高官府体制,这时的行省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成祖设置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起初,内阁成员的地位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之官,没有官署,内阁大臣主要是奉皇帝旨意办事。明宣宗后,入职内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升为六部尚书,内阁成员的地位提高。从权力上看,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书,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明示之后再次草拟。……雍正以来,设立军机处作为常设机构,本章(平常的奏折)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出自军机,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而不能稍有赞画(意见)于其间也。 

     ——摘编自赵翼《杂记》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丞相数量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丞相数量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列举元朝是如何加强对祖国东南宝岛的管理。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朝内阁发展的特点,概括清朝自雍正帝后军机大臣的权责状况。 
    4. (4) 综上,你从历代的制度建设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储粮总数为1266万石(约等于现在100万吨)。 

     ——《含嘉仓:深埋地下的隋唐传奇》 

     材料二 两宋赋税情况                                   

     

     朝代 

     

     项目 

     

     南方 

     

     北方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贯) 

     

     3581000 

     

     45095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贯) 

     

     60000000 

     

     14319000 

     

     81:19 

     材料三 

     

     清代开荒执照 

     清朝前期的全国垦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万顷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万顷 

     

     雍正二年(1724) 

     

     683万顷 

     

     乾隆十八年(1753) 

     

     708万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万顷 

     

     嘉庆十七年(1812) 

     

     790万顷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状况?列举这一时期改进和推广的两个生产工具。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全国经济重心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所推行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政策的作用。 
    4. (4) 综上所述,你认为古代经济的繁荣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 3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了解文明历程,感悟文明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先贤智慧•汲取】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中庸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两汉时期的独尊……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诗文精粹•品读】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科技之光•闪耀】 

     材料四:朱彧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边疆治理•创新】 

     材料五:在古代史上,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边疆地区,清廷的统治者们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地区 

     

     史实 

     

     新疆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①(官职)管辖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新疆地区。 

     

     西藏 

     

     元朝:设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祥;设置②(官职),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台湾 

     

     清朝:1684年,设置③(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的独尊”与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 
    2. (2) 材料二所描绘的盛世局面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请再列举一例这个朝代的盛世局面。 
    3. (3) 材料三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 
    4. (4) 材料四是世界航海史上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指南针在中国用于航海始于何时?指南针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5. (5) 请你将表格中①、②、③处内容补充完整。并说明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 
    6. (6)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中华文明魅力的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