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清中期的...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邓之诚先生指出:“所可异者,以军机处的名目,事无不总,名实实不相符。……相沿百余年不改,清代度之不伦类,此亦其一端也。”由此可知,清代军机处“相沿百余年不改”的主要原因是其( )
    A . 有利于君主集权 B . 发展为宰相机构 C . 成为合法的机构 D . 规范了政务流程
  • 2. 为维护统治秩序和促进社会稳定,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政权建设。《钦定吏部则例》记载了对各部违法行为的处分则例;《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所有事务“虽微如芥子”也须“一一关白上宪,闻之中枢”;《大清会典》记载清代设官采用复职制,一满一汉,以满为主,其上另设管理大臣直接向皇帝陈奏请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枢”之中最重要的机构是军机处

    ②官员复职制不利于缓和阶级、民族矛盾

    ③清朝制定完备的法律章程有利于规范执政

    ④复职之上的管理大臣必须使用密折奏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3. 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
    A . 交通拥堵问题 B . 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 . 就业就医问题 D .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 4.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中央政治结构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实现了中枢权力的相互制衡 B . 体现了清代行政机构对皇权的制约 C . 反映了清朝的皇帝集权体制 D . 说明了清朝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
  • 5. 清朝在统一西域后,沿用了当地原有的伯克制度,但参照中原官制对其进行了改造;在经济政策方面,清朝基本沿用了旧制度,在此基础上再颁行新的法规加以完善;在刑事法方面,推广《大清律例》,当地原有的法规在与《大清律例》不冲突的情况下,允许灵活运用。清朝在西域的统治措施方略( )
    A . 打破了传统夷夏观念 B . 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 C . 开创了因俗而治政策 D .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稳定
  • 6. 下列关于明朝的民族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为防御蒙古鞑靼,瓦剌入侵,明重新修筑了长城

    ②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明朝设宣政院

    ③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

    ④明朝前期,政府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7. 清朝对官吏考核承袭明制并稍有改进。每三年考课一次,考课措施称“四格八法”,“八法”中凡犯有一法者即遭淘汰。若犯“八法”中的“贪”条,贪银十辆即处以死刑。各级考核建立在德绩结合之上,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德是考核指导原则,绩是考核具体内容。清朝的这一做法( )
    A . 保证了国家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 . 目的是树立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 C . 意在加强对官员控制维护政权统治 D . 建立了-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
  • 8.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 . 地方权力削弱 B . 君主专制强化 C . 皇权受到制约 D . 监察体系加强
  • 9. “(它)不但完成了皇帝对政务的独裁,而且从信息流通的角度将臣僚完全置于皇帝的监督和操纵之下。”这里的“它”指( )
    A . 军机处 B . 内阁 C . 奏折制 D . 文字狱
  • 10. 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时清廷颁布《防夷五事》,规定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这一规定出台可以说明此时中国( )
    A . 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 . 遏制西方经济侵略 C . 严格管制外贸活动 D . 禁止中外经济交流
  • 11. 汉至元明时期,王爵封号基本源于先秦时期的封号,如:“齐、楚、燕、赵、魏”等,但到了清朝,王爵封号则采用“礼、睿、恭、庄、庆”等寓意吉祥的字。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
    A . 彰显正统政权的地位 B . 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 C . 强化文官体制的体现 D . 融合中原文化的结果
  • 12.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图所示( )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

    A . 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 B . 发展对外贸易 C . 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D . 加强边疆防御
  • 13. 清代的财政制度中,有两个术语,即“存留”和“起运”。存留指的是各省留下一部分财赋用于正常的办公行政,而起运部分就是解送中央户部的。“顺治初,钱粮起存相半,考成之例尚宽”,到康熙时期“存留款项尽行裁减”,除了很少部分项目在以后“奉复”外,大部分项目均裁而不复。这说明清朝( )
    A . 官员考核日趋严密规范 B . 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 . 赋税分配坚持中央集权 D . 财政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 14. 雍正帝指示各项事件应如何办理,有时向军机大臣询问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作出裁决。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上谕形成后,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发给有关官员。由此可知,军机处的基本职责是( )
    A . 制定国家军务政策 B . 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C . 负责执行国家政令 D .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 15. (2020高一上·天津月考)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A . 废除宰相 B . 设置南书房 C . 设立内阁 D . 创立军机处
  • 16. (2019高一上·大名月考) 元代曾在西南和中南民族地区实行“以土官治土民”的自治制度。明清改为直接委派流官管理,即“改土归流”。该变化表明(    )
    A . 君主专制体制定型 B . 中央对全局管控加强 C . 国家重视边疆开发 D . 民族自治模式的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祠题。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圆,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干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等划,于事稳便,方可委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

    材料三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家朝一代,目不见官。

    材料四 (明太租)“罢丞相不设,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们)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室召”。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
    2. (2) 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3. (3) 据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

    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

    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

    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藏

    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

    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

    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相较于秦朝,西汉版图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