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柳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监...

更新时间:2023-08-24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将其字母填入相应的答案栏里。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新中国建设蓝图,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它”指(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2. 2020年,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会在剧中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A . 邱少云 B . 雷锋 C . 焦裕禄 D . 钱学森
  • 3.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 . 土地改革的开展 D . ”一五”计划的实施
  • 4. 毛主席写道:”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华人民共和国把”天堑”变成”通途”的建设成就是( )
    A . 鞍山钢铁公司 B . 解放牌汽车 C . 武汉长江大桥 D . 青藏公路
  • 5.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 . 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 D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过程中,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我国宪法( )
    A .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B . 反映了民主集中制 C . 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 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 7. 到1956年,广西96.88%的农户加入高级农业合作社,95%的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社(组),4万多家私营工商业企业基本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表明当时广西( )
    A . 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B . 基本完成”一-五”计划 C . 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D . 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 8.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文中”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 成立合作社 B . 赎买政策 C . 包产到户 D . 政企分开
  • 9.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七大 C . 中共十二大 D . 中共十三大
  • 10.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等口号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其反映出的最主要问题是( )
    A .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 . 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 . 知识分子遭到批判 D . 人民生产积极性遭受打击
  • 11.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工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 . 三大改造时期 B . 改革开放时期 C . 一五计划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12. 以下是一位同学分项整理的共和国英模人物。其中①处应为(  )                                                                                

    科技模范

    航天英雄

    袁隆平、屠呦呦

    焦裕禄、王进喜

    杨利伟、翟志刚

    A . 社会主义建设楷模 B . 抗美援朝英雄模范 C . 为国争光奥运健儿 D . 改革开放事业先锋
  • 13. 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改革发展 B . 全面小康 C . 曲折前进 D . 全面受挫
  • 14. 1978年5月,《光明8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  )
    A . 开创经济建设新局面 B . 是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C . 标志拨乱反正的完成 D . 是”两个凡是”的延续
  • 15.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邓小平,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对邓小平最合适的评价结论是(  )
    A . 人民的好总理 B . 新中国的缔造者 C .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 .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16. 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邓小平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此,中央决定实行(  )
    A .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B . 人民公社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17. 一位同学从《百年党史关键词》目录中摘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关键词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C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 18. 据统计,1999年澳门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是121363澳元,2017年增长到625254澳元,人均生产总值翻了5倍多。澳门的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  )
    A .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B .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 邓小平南方谈话振奋人心 D .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19. 1987年,有3万多名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2012年,海峡两岸人员往来近800万人次;2015年,海峡两岸人员往来总量约为985.61万人次。以上材料说明( )
    A . 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B . 我国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C . ”一国两制”在台湾成功实践 D .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 20. 某同学正研究学习”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亮相”等内容。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 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B . 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C . 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 .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 21. 2019年10月1日,伴随着”石榴瓶”彩车,各族群众手拉手,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一样,组成”民族团结”方阵,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前。这一场景的出现反映了(  )
    A .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 B . 脱贫攻坚取得丰硕成果 C . 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D .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迅速
  • 22. ”隆普功因田地事,平心志在稻粮谋。”此诗句是对袁隆平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一生致力于研究的领域是(  )
    A . 航天航空 B . 中医药学 C . 国防军事 D . 农业科技
  • 23. 从原子弹、氢弹到”天宫”“蛟龙”,从”东方红一号”到”悟空”“墨子”,这些发展变化见证了我国(  )
    A . 制度创新的探索 B . 科技强国的道路 C . 载人航天的成就 D . 交通设施的改善
  • 24. 下图中国城市街景的变化体现了我国(  )

    A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 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C . 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D . 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
  • 25.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C . 邓小平理论的确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D .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 26.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历史特点,可以在建筑、景观、艺术品、服装等等方面来体现,也可以从人的名字中读出来。阅读下列人物的自白,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甲:李援朝——我喜欢看电影《上甘岭》,因为我就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乙:刘国庆——我是共和国同龄人,我的名字见证了那历史性的一刻。

    丙:赵土改——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现了。

    丁:贺西藏——我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解放军,为纪念西藏人民的喜事,他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1. (1) 请分别写出材料中甲乙丙丁四人的名字及其自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刘国庆和贺西藏出生的年份。并指出这些历史事件所处的历史时期。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刘国庆所说的”历史性的一刻”的理解。
    4.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援朝和赵土改所述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 27.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摘自统编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口述人: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口述内容: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土生土长的浦东人。20世纪90年代开放前,从外滩看过来,浦东就是一片小渔村。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就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

    材料三:A→B→C→内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的异同。并分析农村改革产生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开放前后发生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完成下面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进程图,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
  • 2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不断取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摘自《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三: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节选)

    材料四:

                                                                                                

    史实一

    截至2021年,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5项。

    史实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截至2021年10月,其成员数量增至104个,累计投资总额超319.7亿美元。

    史实三

    2021年,中国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超过20亿剂的疫苗援助。

    1. (1) 材料一中”原则”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作用。
    2. (2) 从材料二中选出研究万隆会议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有美国记者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美建交公报中达成的共识。
    4. (4) 从材料四中任选一例史实,结合该史实指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5. (5)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