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3-09-07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 1. 2023年5月,广西平陆运河全线动工建设,这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后,将联通西江流域和北部湾。在古代有一项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的水利工程,”它”指的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郑国渠 D . 隋大运河
  • 2. 下列描写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是(  )
    A .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湎酒色误王国 C . 政启开元奠基础,治宏贞观续发展 D .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 3. 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最符合阶段③的特征是(  )

    A . 国家繁荣与开放 B . 社会发展与转型 C . 民族对立与战争 D . 人民富裕与幸福
  • 4.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这种以水力作动力的灌溉工具是(  )
    A . 耧车 B . 翻车 C . 筒车 D . 秧马
  • 5. 某学校七年级(4) 班学习小组探究学习的内容出现了”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等关键词。由此可判断他们探究的历史事件是(  )
    A . 黄巾起义 B . 八王之乱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
  • 6. 在沉浸式历史课堂上,同学们表演情景剧:后周一位统帅带兵前往边境抵抗辽军,途中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当了皇帝。该情景剧中的”统帅”是(  )
    A . 朱温 B . 杨坚 C . 耶律阿保机 D . 赵匡胤
  • 7. 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岳将军,勇将带兵,披肝上书言国事,铁军雪耻收河山,憾秦贼,偏隅求安,十二金牌莫须有,天日昭昭赤心丹。”诗词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
    A . 寇准 B . 王安石 C . 岳飞 D . 文天祥
  • 9. 北宋时期,不少作品生动记录了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
    A . 《女史箴图》 B . 《步辇图》 C . 《清明上河图》 D . 《盛世滋生图》
  • 10. 他是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引人入胜。他是(  )
    A . 苏轼 B .
    苏辙
    C . 辛弃疾 D . 李清照
  • 11.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定南绍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天下为一”的标志是(  )
    A . 蒙古建立 B . 元朝建立 C . 文天祥抗元 D . 元灭南宋
  • 12. 掌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之一。以下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是(  )

    A . 靖康之变 B . 南宋灭亡 C . 明朝建立 D . 清军入关
  • 13. 2023年5月20日,发布的南海西北陆坡明代沉船保存完好,一号遗物以运往国外的瓷器为主,二号遗址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材料反映明代(  )
    A . 农业繁荣 B . 手工业兴旺 C . 海外贸易发达 D . 文化昌盛
  • 14. 下列古代科技著作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 《本草纲目》 B . 《天工开物》 C . 《农政全书》 D . 《梦溪笔谈》
  • 15. 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是(  )
    A . 黄巾起义 B . 朱元璋起义 C . 黄巢起义 D . 李自成起义
  • 16. 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  )
    A .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B . 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 . 源于大商帮的出现 D .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 17. 清政府1759年颁布条例: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
    A . 完全断绝的中西贸易 B . 对西洋商人的防范心理 C . 盲目自大的心理表现 D . 关心西洋商人的人身安全
  • 18. 从下图可以看出,清代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是(  )

    A . 小品表演 B . 武术表演 C . 京剧表演 D . 马戏表演
二、非选择题(共39分)
  • 19.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考试制度,存在时间达1300多年,为古代选官与选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摘编自杨齐福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北宋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以前大大增加,宋太宗在位二十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强化君权,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科举考试必须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严格规定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应试者只顾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试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作为一种 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科举考试经过层层考试与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深入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统治的思想基础。……科举的制度化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和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贫富皆以苦读经书、科第成功为荣,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时期科举制发展的表现。由此看出,为了防止武将的专横跋扈,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八股取士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股取士的主要危害。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科举制存在上千年的原因。
  • 20.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至13世纪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大发明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邵庆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见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 500-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摘编自上海人民出版社《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三:纵观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在近代科学的园地里仍然是空白一片;在传统科学的发展中,则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断——整个中国科学技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下,走进了死胡同。在西方科学技术普遍繁荣的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却陷入了停滞状态,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就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悲剧。

    ——摘编自毛磊等主编《中西500年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列举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项重大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2)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民能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科技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二,分析1500年前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中国方面原因。
    4. (4) 综上所述,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 2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我们辽阔 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摘自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清朝十分重视边疆治理制度的建设。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在对边疆蛮夷的上层人物加强控制的同时,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加以厚待;在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积极倡导喇嘛教,发挥宗教聚集人心、新化风俗、绥服边地的作用。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三:

    朝代

    内容

    北魏

    ①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

    唐朝

    唐蕃和亲,选派文成公主入藏,入藏时带去了大量医药、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还有谷物和蔬菜的种子,以及精致的手工业产品。

    元朝

    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②

    清朝

    设置③,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措施。
    3. (3)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①②③处应填写的内容。
    4. (4) 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
    5. (5) 根据材料三,围绕”民族进步”。”民族交融”等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选取材料中的两个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