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自我...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在涂卡区涂黑,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中国自古就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  )

    A . 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 . 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 . 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 . 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 2.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实与他密切相关的是(  )
    A . 创立皇帝制 B . 颁布”推恩令” C . 完善三省六部制 D . 设立军机处
  • 3. 右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 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人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
    A . 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 . 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 . 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 .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 5.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 开凿运河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清康之变
  • 6. 某班几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的内容时,赵涛同学说:”如果处于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与当时皇帝同姓)。”赵涛所指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北宋 C . 唐朝 D . 隋朝
  • 7. 右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 . 农业生产发展 B . 海外贸易的兴盛 C . 民族文化的交融 D . 民族矛盾的缓和
  • 8. (2023七下·惠来期中) “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交融 B . 政府引导 C . 社会繁荣开放 D . 经济重心南移
  • 9. (2021·昆明) 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这表明当时的宋朝(   )
    A . 制瓷技术先进 B . 边界贸易兴旺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海外贸易发达
  • 10. 宋代商业贸易非常繁荣。下列四个选项中能够体现宋代商业贸易发展突破时间限制的是(  )
    A . 早市和夜市应运而生 B . 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 C . 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D . 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了早市
  • 11. 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诗。作此诗时(  )

    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朝代]宋

    辛苦遭逢起-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 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 . 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 . 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 . 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 12. 西藏由中央政府直接统辖始于元朝,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宣政院 C . 澎湖巡检司 D . 行省
  • 13. 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制度是(  )
    A . 行省制度 B . 刺史制度 C . 三省六部制 D . 郡县制
  • 14. 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并对其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汉赋的兴起 B . 唐诗的繁荣 C . 宋词的发展 D . 元曲的流行
  • 15. 右图是《元代戏曲家分布图》。据此可以说明当时(  )

    A . 广大民众生活安逸 B . 北方文人大量南迁 C . 戏曲广泛流行南北 D . 戏曲表演形式多样
  • 16.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宋代是中国古化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间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项发明是(  )
    A . 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 .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C .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 .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 17. 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下面一幅 PPT,选出一条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是(  )

    A . 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 B . 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C . 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D . 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
  • 18. (2020·咸宁) 如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 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 . 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 19. (2021·河南) 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这些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 . 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 . 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 . 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 20. (2022七下·龙湖期末) 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 . 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B . 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 . 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 . 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20分,23题14分,24题14分,共6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整理自统编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了著名的大化革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吟哦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穿唐服。同期的朝鲜和后来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中国文化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日本为例说明唐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 22.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伟大工程]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技术创新]

    [民族交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外交流]

    1. (1) 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河?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2. (2) 材料一中提到的隋亡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明理由。
    3. (3)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工具的名称。
    4. (4) 材料二中的”公主”指的是谁?这次通婚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5. (5) 写出图三、图四中的人物及主要事迹。
  • 23. 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时期谚语

    材料二:北宋”交子”(下图)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 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 (2) 材料二图中的”交子”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有什么作用?
    3. (3) 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
    4. (4) 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 24.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相比西方古典的石结构、混土结构的建筑来讲,整体耐久性较差,保存较难。这就使得木结构建筑的维修、翻建、重建的频率很高。若相应的传统营造技艺消失,那么遗存至今的传统建筑,包括大量的文物建筑也终将消亡。2009年9月,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宣讲家网

    材料三:现在的木结构建筑不是简单地用原木,而是用工程木材。工程木材和原木有本质区别,它是经过现代的工业手段和先进技术,加工成适合于建筑用的梁、柱等部品部件。比如木板和胶合板不一样,虽然都是以木质为原料,但是有区别,胶合板是经过加工的。国际上发展现代木结构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国家这几年也在发展木结构。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1. (1) 图中是我国古代哪一-都城的平面示意图?如此巨大的建筑群是谁决定营建的?
    2. (2) 根据材料二,可以认识到图中所示古都的宫殿建筑具有哪些特点?可以得知中国的哪项文化遗产人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3. (3) 材料三表明,现在的建筑与我国的传统建筑有何异同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