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

更新时间:2023-08-08 浏览次数: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中藻、(xìng)交(héng),盖竹柏影也。 B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yǔ)其(qí)者。 C . 怀民亦未(qǐn),(xiāng)与步于中庭。 D . 晓雾将(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tuí),沉鳞竞跃。
  •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起行

    康肃忿

    B .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 . 夕日

    实是界之仙都

  • 3.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中藻、荇/交横 B . 实是/欲界之仙都 C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③④①⑤② C . ⑤③④①② D . ⑤①③④②
  • 5. (2022八上·德城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纪念老师的文章,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 B . 《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钱塘湖春行》《江雪》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 . “亭午”指正午;“烽烟”指战争;“乡关”指故乡;“长河”指黄河。 D .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白夜》等。
  • 6. (2022八上·乌鲁木齐期中)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茨威格,是美国作家,擅长写小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B .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是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作者是陈毅。 C .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 D . 《藤野先生》《五猖会》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 7. (2020八上·昌平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及相关解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峡》—徐霞客—《水经注》—写景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B .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C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D .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中宰相”—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 8.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1)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9. 课下注释的重点词。
    1. (1) 无与为乐者     念:
    2. (2)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中庭:
    3.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4. (4) 竹柏影也     盖:
    5. (5)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但:     耳:
二、阅读理解
  • 10. (2022八上·武胜期末)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 ,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1.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 B . 初极/狭,才/通人 C . 青林翠/竹 D . 实是/欲界之仙/都
    2. (2) 在括号里补出下面句子省略的成分。

         (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3.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    ②如外人

      ③晓雾将     ④未复有能其奇者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 (5) 甲段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这四字成语来概括;乙段所透露出作者对山水景物由衷的赞叹,可用文中的句子“”来体现。
    6. (6) 甲、乙两段文字作者都寄情于景,都写得如此美好,但写景的用意目的是不一样的。韩愈曾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甲段中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虚构这样一个美好社会模式?乙段中“山中宰相”陶弘景为什么在给谢中书的书信中又把句曲山景写给朋友?
  • 11. (2022八上·德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 , 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欣然起行  ②无与为乐者  

      ③共买之  ④饮酒饮湿  

    2. (2) 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 (3) 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 . 【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 . 【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 . 【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4. (4) 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 12. (2022八上·乐陵月考)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龙井“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③,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④,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①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凤篁岭上,原指山泉。②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参寥,也是苏轼的朋友。③篮舆:竹轿。④霁:雨过天晴。

    1. (1) 解释下列黑体词。

      无与为乐者。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出郭。                 

      ④以不时至,矣。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念无为乐者

      未复有能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 . 相与步中庭

      夏水襄陵(《三峡》)

      C . 书邀余入山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三峡》)

      D . 从参寥策杖并湖

      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 (4) 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请你简要分析。
三、综合运用
  • 13. 苏轼被贬,心中忧郁,月夜游寺正是他排遣抑郁心情的具体行为。为此,有同学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

  •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四川的峨眉山有一副化咏这个内涵的楹联:“刚日读史柔日读经,____________。”(古人把单日称为刚日,双日称为柔日)。我们把这些话引在一起来看,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其实这是用一种“道法自然”的方式来解释“仁”和“智”的内涵,就是用有形的方式来表达叙述无形的内涵。

    材料二

    遇见山水,你会身似行云流水,心如皓月清风,得到清静自在。南北朝有谢灵运“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的风韵秀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有白朴“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赏心悦目;明有杨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谈笑洒脱。

    1. (1) 阅读材料一,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2. (2) 阅读材料二,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 15. 综合性学习。

    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

    1. (1) 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2. (2)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

      传统美德:

      现实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