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

更新时间:2023-08-16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12.0</strong>分)
  • 1. (2016·长沙)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 .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 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 . 《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宋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 “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一句中的“在”“的”“与”分别属于介词、助词、连词。 D . “山,好大的山!”句中加点的“啊”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 3. (2022·贵港)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会接纳生命里的每一天,无论好与坏、悲与喜,坦然面对世间的千变万化。

    ②沉淀自己,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人生最好的升华。

    ③人生是一个不断取舍、不断超越的过程。

    ④有句话说得好:“水的清澈,不是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它懂得沉淀。”

    ⑤让自己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温柔而强大。

    A . ②①⑤④③ B . ③①⑤④② C . ②①③⑤④ D . ③⑤④②①
  • 4.  下面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一幅书法作品,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篆书 B . 隶书 C . 楷书 D . 行书
二、默写(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4.0</strong>分)
  • 5.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②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③《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残酷的句子是:  ,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4.0</strong>分)
  • 6.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假如给你一次随鹦鹉螺号在海底遨游的机会,你最想体验的是书里的哪个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strong>2</strong>小题,共<strong>26.0</strong>分)
  • 7.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 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 (1)  选文记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3. (3)  选文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 (4)  你怎么看待文中叶圣陶在“细枝末节”的待人事件上的态度?这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 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光

    ①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话。用现在的话来说,我突然变成了非留守儿童。 

    ②但是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却总是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企业红火的时候,应该是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候。如今回来了,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心情郁闷到了极点。父亲又大病一场,恰好那个时候,奶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得很重,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还有弟弟在一棵树上玩耍,树枝插进了眼角,在省城大医院里动了手术,差点瞎了。 

    ③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打击,让整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当中。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变得拮据起来。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兄弟几个每天都是小心翼翼的。 

    ④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父亲与母亲那熟悉的谈笑声,这声音非常悦耳,一下子心里就感到振奋了。 

    ⑤我一进门,父亲就拉我过去,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他指着地上一堆莲藕给我看,那些莲藕还没有洗净,被黑色的淤泥包裹着。父亲去挖湖藕了。家乡有许多湖泊,野藕遍地是,但是相对好挖的地方已经被人承包了起来,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但要挖起来也是相当费力,若肯出力,掀开一大片湖泥,在一米多深的地方,还是能够挖到一些野生的莲藕的。 

    ⑥父亲开始早出晚归,等我们的作业做完,母亲的饭也做好了,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称秆边看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他很得意,犹如自己拿到了一张满分的试卷。 

    ⑦许久,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挖藕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是先将冰块敲碎,弄干湖里的水,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掀铲淤泥,越挖越深,掀到上面的泥越堆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吃止痛片。 

    ⑧在弄清楚了父亲在挖藕的地点后,每个周末的中午就由我给父亲送饭菜和酒。第一次给他送饭的时候,我差点哭了。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很难发现父亲的身影。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只望到黑茫茫的一片,我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我沿着湖堤来回地跑,不停地呼喊,北风呼呼地叫,把我的呼喊都吹向了身后。我心里焦急万分,怕饭菜很快凉了,更害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哇哇”地哭了起来,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沿着风干了的湖泥,我爬上了一个干枯的泥堆,四下望了望。 

    ⑨我突然看见在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从某一个泥坑里发出来,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一双鞋都深陷到淤泥里,差一点儿滚进了挖藕挖的深坑里。 

    ⑩我多么希望父亲就在那里,哪怕他是睡着了,或是受点小伤。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那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更汹涌地淌了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嗓子干冷得难受极了,我蹲了下来,擦了擦鞋子上的泥,抹干了眼泪。他一边打开饭盒,要我坐下,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如何艰难地找到他,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里面看不见,他开着一个矿灯。 

    ⑪那一年冬天,父亲挖了 65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年的学费,同时也戏剧性地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⑫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忘却那盏灯的亮光。父亲在中年遭遇到了许多不幸,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1. (1)  文章中“我”的心情随着父亲的情况而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我”的心情

      父亲的情况

      ①  

      父亲失业,家庭突遭变故

      ②  

      ③  

      焦虑、害怕

      ④  

      放下心来

      找到了父亲并把饭送给父亲

    2. (2)  文中多次写到父亲挖藕之地的寒风和黑暗,请说说这样描写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3. (3)  请说说题目“父亲的光”的含义。
    4. (4)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12.0</strong>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 , 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 , 辞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节选自《荀子•法行篇》,有删改)

    注:①栗而理:坚实而有纹理。②刿:割伤,刺伤;③情:真诚。④辍然:突然停下来的样子。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不枝蔓: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

      无案牍之形劳:使动词使……劳累

      B.香远清益:副词更加

      可爱者甚蕃:形容词多

      C.瑕适见并:副词一起,同时

      对镜花黄帖:同“贴”

      D.濯清涟不妖而;连词表转折

      温润泽而:连词表承接

    2. (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B .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笔直洁净地种植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C . “夫玉者,君子比德焉”译文: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 D . “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译文: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
    3.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甲文通过对“菊花”和“牡丹”的批判,突出“莲”的高洁品格。 B . 乙文运用排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对“玉”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C . 甲乙两文托物言志,借“莲”和“玉”,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D . “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4. (4)  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6.0</strong>分)
  • 10.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 . 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 . 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 (2)  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七、作文(本大题共<strong>2</strong>小题,共<strong>50.0</strong>分)
  •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作文写作。 

    ㅤㅤ在“咏史明智,家国情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当代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进行分享交流,你们小组选择向同学们介绍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徐梦桃,请根据以下资料,撰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介绍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人物简历

    1990年出生,家境贫寒。1998年,徐梦桃入选辽宁体操队。

    2002年8月,徐梦桃开始从事自由式滑雪项目的训练。初来乍到的她不得不拿出别人数倍的时间到训练场学习。

    2006年,徐梦桃在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取得了个人冠军,团体亚军的好成绩。

    在追梦道路上,徐梦桃先后经历了四次膝部手术,一双膝盖伤痕累累。平昌冬奥会之后,还切除了左腿内侧70%的半月板。4个月后徐梦桃开始夏训。

    2022年2月10日,徐梦桃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项目中取得了银牌。

    2022年2月14日,徐梦桃在最后一轮完美做出了高难度动作,以108.61的分数力压全场,获得冠军。

  • 12.  因为有蜜蜂的勤劳,花才显得特别鲜艳;因为有松柏的挺拔,山才显得特别巍峨;因为有浪花的衬托,海才显得特别宽广……一个人,一件物,一种情感,甚至一株新生的小草,一轮初生的太阳,一次难忘的挫折,一个美丽的梦想……或许都会让我们有独特的感悟。 

    请以“因为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然后作文。②要求书写工整,标点、格式规范。③避免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八、其他(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6.0</strong>分)
  • 1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不同于西湖的大家闺秀,瘦西湖自有小家碧玉的灵动秀丽,船游其间自在怡然。正是“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领风骚。一泓曲水如锦带,波光 línlín【】,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沿岸 花团锦簇 , 绿草如 ,  美不胜收;落日余huī【】映照着熙春台的绿色琉璃,别有一种清雅的神。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 蜚声中外 , 引得游客 趋之若鹜

    1. (1)  文中填入【】的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粼

      yīng

      yǜn

      B.鳞

      yīng

      yǜn

      C.鳞

      yīn

      yùn

      D.粼

      yīn

      yùn

    2. (2)  文中划线处的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处是 ____ 
      A . B . C . D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