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15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赐贝是商代与西周早期金文史料反映的礼仪活动。商王赐贝的对象主要是近臣、个别强宗大族的族长;周王赐贝的对象范围扩大至外服诸侯,仪式内容也逐渐丰富和程式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国家制度构建日趋完备 B . 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 C . 等级统属关系不断强化 D . 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 2. 陈寅恪先生在《崔浩与寇谦之》一文中说:“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该现象折射出东汉以后(  )
    A . 民族交融趋势凸显 B . 选官制度发生改变 C . 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D . 地方大族逐步兴起
  • 3. 唐代长安设有街鼓,入夜击鼓,宣布夜禁开始。南宋文学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读道:“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由此可知,宋代城市(  )

    ①商业管理有所松弛  ②基础设施趋于完善

    ③商业活动更为繁荣  ④坊市界限逐渐消失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元朝法律规定:“诸鳏寡孤独,老弱残疾,穷而无告者,于养济院收养。应收养而不收养,不应收养而收养者,罪其守宰,按治官常纠察之。”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各地普遍设立养济院,这些养济院都是由官府经营管理的。由此可知,元代(  )
    A . 社会维稳渗透民本思想 B . 行政法律法规繁杂严酷 C . 官府极力扩大财政收入 D . 社会救济的主体多元化
  • 5. 清代乾隆年间,土地所有者每亩土地向政府纳税约合银3分,粮半升左右。而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高达一石粮食、约合2两白银。这一状况(  )
    A . 激化了官民矛盾 B . 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 . 刺激了土地兼并 D . 加重了自耕农负担
  • 6. 图所示为晚清时期的一幅时政漫画,围墙上分别写着“西洋”“东洋”,蝴蝶的翅膀上下写着“留学”二字,右侧题有唐代诗人王驾的名句“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漫画的创作背景最可能是(  )

    A . 八国联军侵入中国 B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C . 民主革命潮流勃兴 D . 清廷废除科举制度
  • 7.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宣布改用公历后,又于1月8日发出《致各省商民通电》,补充规定:中华民国改元,改用阳历……唯念各商业向例于阴历年终结账,设骤改章,恐有妨碍……仍以新纪元二月十七日,即旧历除夕,即为结账之期。希即公布,一体遵行。这反映了(  )
    A . 封建制度束缚习俗改良 B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南京临时政府施政开明 D . 近代商业经营形式创新
  • 8. 1912年4月,袁世凯宣布“统一路政”,解散了各省商办铁路公司,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这一政策(  )
    A . 顺应了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要求 B . 刺激了列强对中国路权的掠夺 C . 旨在抑制民间商业资本的膨胀 D . 促进了中国自建铁路事业发展
  • 9. 下表所示为1915-1926年《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德先生等)评价倾向频度情况。表中变化可用于说明此时期(  )                                                                      

    时间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年9月—1918年6月

    85次

    63次

    3次

    151次

    1918年7月—1921年4月

    224次

    125次

    58次

    407次

    1921年5月—1926年7月

    95次

    180次

    703次

    978次

    A .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日益增多 B . 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C . 新三民主义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D . 知识界对资本主义弊端认识加深
  • 10. 193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南方局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和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退步行径。同年1月23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对摩擦事件决不能“逆来顺受”,否则“将来摩擦逆流必更大,顽固气焰必更高”。中共此举旨在(  )
    A . 妥善地解决“皖南事变” B . 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C .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提高共产党的政治威望
  • 11. 从1917年年底开始,国统区的工业产品普遍减产,大部分城市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迅速下降。具体来说、丝织、水泥、烟草等行业首先被迫减产,接着是化妆品、火柴、毛纺等行业,然后是棉纺业,这直接缘于(  )
    A . 内战引起社会恐慌 B . 国民政府的独裁政策 C . 国民政府大势已去 D . 通货膨胀和政府增税
  • 12. 1958年,第一台CA7248型红旗牌轿车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仿造的是美国克莱斯勒公司1955年造的C69型轿车。与此同时,国内一些较大的汽车修理厂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号召下,投入汽车制造的热潮中,共制成各种汽车200余种,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A . 汽车产业在摸索中前行 B . 外交突破促进工业技术引进 C . 汽车工业成为经济支柱 D . “大跃进”造成了生产过剩
  • 13. 下表所示为1965年我国卫生部党委关于医疗资源在城乡分布的报告内容。该表信息可用以说明(  )                                                                                                                                                 

    内容

    城市

    县和县以下的农村

    高级卫生技术人员

    69

    31%

    中级卫生技术人员

    57%

    43%(其中27%在县以下的单位)

    经费使用

    30%用于以工业部门和城市居民为主要对象的公费医疗

    27%用于农村(其中16%用于县以下的单位)

    A . “左”倾错误对医疗的影响 B . 发展乡村医疗事业的必要性 C . 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成就 D . 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必然性
  • 14. 1979—1994年,中国香港对美国出口的总量中从中国大陆进口再转出口的部分从4.86%增至41.6%。1990-1994年,中国香港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中源自美国的平均已达到51%,而且这部分占美国对中国总出口的百分比从1980年的1.6%增至1994年的29.6%。这表明当时(  )
    A . “一国两制”方针的影响深远 B . 大陆不断提高对美贸易关税 C . 大陆发展带动香港外贸繁荣 D . 香港是大陆最大的出口市场
  • 15. 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中国在科技攻关领域共取得成果2万项。累计创造综合经济效益4300多亿元,培养科研人才近2万名。这一结果体现了(  )
    A . 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B . 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 C . 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转型 D .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 16. 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摘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有意愿,我们都欢迎。”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
    A . 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B . 坚持开展全方位的新型外交活动 C . 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 . 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玄宗即位后,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把武周中宗以来所置的员外官、试官、斜封官数千人,一律撤销。唐太宗时,皇帝与宰相议事,允许谏官、史官参加,“有失则匡正,美恶必记之”。武则天时期,许敬宗等担任宰相,“政多私僻”,取消了这一制度。唐玄宗下令恢复这一制度,除朝内特殊机密外,允许他们参加皇帝与宰相的议事会议。他认为“郡县者国之本”,特别重视县令的选择,亲自出题考查县令,在县令赴任以前,还来自召见,面授机宣。

    ——摘编自阎守诚等《盛唐之子:唐玄宗的成败》

    材料二  唐玄宗后期宠信李林甫,李林甫拟固其相位,“欲杜出将入相之源”,遂奏云,“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玄宗“以为然”,并用胡人安思顺代替李林甫领朔方节度使。“自是高仙芝(高丽族)、哥舒翰(突骑施族)皆专任大将,林甫利其不识文字,无入相由。然而(安)禄山竟为乱阶,由得专大将之任故也。”

    ——摘编自李必忠《论唐玄宗时期的社会矛盾——兼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原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玄宗前期改革吏治的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玄宗后期出现的政治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末,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金融领域不仅受到外国银铸币侵占市场的影响,而且“由于各种洋币运用方使,而我国货币由于其单位、本位、重量等混乱,不仅对国内工商贸易交易不使,运输困难,再加上国家负债日重,傍亏(金银换算之不利)之损失尤巨”。清末,国内通用货币种类不仅有户部官票、钱庄票号等机构发行的兑换券,还有外商银行、中国自办银行发行的纸币。各币种兑换十分复杂,而且纸币信用也不稳定,随时存在贬值的风险。这种货币单位与货币价值的不统一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因此当时很多人都提出币制改革的建议。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17年,上海总商会董事苏筠尚和张知笙从不同角度,分别提出了如何“废两改元”的意见和建议。苏筠尚主张上海从1918年元旦起应一律改用银元。张知笙则考虑到中国国内银元储备和流通数量不足,主张先固定中国银元和银两的比价,等中国国内银元数额足量时,再进行“废两改元”。1921年,全国银行工会联合会、全国商会联合会、天津银行公会等向财政部建议“废两改元”。马寅初也主张“废两改元”并实行银元自由铸造。他认为:“我国欲改行银本位,先须巩固银本位;巩固银本位,当先统一银本位;统一银本位,当先推翻银两。”

    孙中山在1912年12月发表的题为“钱币革命”的讲演中认为,中国之所以如此穷困的原因是“钱币之不足也”,并提出“以国家法令所制订纸币为钱币,而悉贬全银为货物,国家收支,市贸交易,悉用纸币,严禁金银”的主张。其后在1917-1919年的《孙文学说——以用钱为证》中,孙中山又重申了使用纸币的钱币革命思想,并作了理论上的发挥。

    ——摘编自李爱《白银危机与中国币制改革——解析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进行币制改革的必要性。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关于中国货币本位制度争论的主要观点。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79-1997年,中国产业呈现出均衡发展态势,第二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占GDP比重维持在45%左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从1979年的21.6%上升到1997年的34.2%;农业比重下降,从1979年的31.3%下降到1997年的20%以下。从轻重工业的比重来看,重工业比重由1979年的56.3%下降到1997年的51%,伴随着重工业比重的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人均收入由1979年的419元上升到6420元。经济的高速增长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商品短缺问题。1997年下半年,国内贸易部对我国613种主要商品的供应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发现供不应求的商品仅占1.6%,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66.6%,供过于求的商品占31.8%。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肖翔、武力《大国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演变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1952—1976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阶段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1997年中国产业均衡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演变的认识。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传教士麦都在1848年出版的《英华字典》中,将a public servant译为“臣、臣子、宦”1887年,在翻译public servant的过程中,日本人以汉语单字词为基础,创制了“公仆”概念。1899年,梁启超用日制词语“公仆”,写道“官吏者天下之公仆也”,这标志着近代中国“公仆”概念的生成。1900-1909年,严复在其西学译著中多次使用“公仆”的概念。1906年,孙中山提出,“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官吏却是国民公仆”。天津《大公报》仅辛亥革命后一年内,含有“公仆”词汇的文章就有50余篇。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在文电中多以“公仆”自称,如“若总统类者,皆我自由国民所举用之公仆”等,1938年,马克思的文章《法兰西内战》逐渐被译介到国内,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现。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逐渐形成了“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公仆”实践。

    ——摘编自杨楠《近代中国政治中的“公仆”概念:生成、传播与嬗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公仆”概念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