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0分)
  •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  )
    A .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2.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下列内容属于本次会议决定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党徽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C . 五星红旗为国旗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  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无数耀眼的英雄名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如图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B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D . 追求科学,攻坚克难
  • 4.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和雷锋精神发祥地。下列可以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教育资源的是(  )
    A . 东北抗日联军会议的旧址 B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 .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D .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 5. (2022九上·龙湖开学考)   1956年,我国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或者直接变为国营商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6.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
    A . 吸取“文化大革命”教训 B .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D . 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
  • 7.  1986年,国有企业上海真空电子器件公司成为股份制试点企业,并于1987年1月向社会公开发行了股票,股权占比如表所示。这一做法旨在(  )                                                                                               

    持股单位

    国家

    单位

    个人

    持股比例(%)

    74.5

    1

    24.5

    A . 平衡国民经济结构 B . 完善分配制度 C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 增强企业活力
  • 8.  2023年5月,大连市再次获批全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龙头和窗口作用。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大连在此格局中开放的契机是(  )
    A . 建立经济特区 B .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 . 开放沿海城市 D . 开放省会及自治区首府
  • 9. (2023八下·法库期中)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是(  )
    A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C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 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 10.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是(  )
    A . 全面深化改革 B . 全面从严治党 C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11.  近年来,我国之所以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A . 中国梦已经实现 B .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C . 提出新发展理念 D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2.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美好愿景”的是(  )
    A . 掀起“大跃进”高潮 B .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 . 促进各民族大团结 B . 改善西部设施建设 C .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D . 建立新型民族关系
  • 14.  如图片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下列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  ) 

    A . 外交事业的发展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伟大的历史转折 D . “一国两制”构想
  • 15. (2019·甘肃模拟) 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 )
    A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 海峡两岸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C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 海峡两岸保持长期和平发展
  • 16. (2020·大兴安岭) 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 . 阿芙乐尔号 B . 致远舰 C . 辽宁舰 D . 定远舰
  • 17. (2022八下·湘桥期末) “要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必要物质技术支撑。”材料说明(    )
    A . 我国军种日益完备 B . 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C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 . 我国军力超过他国
  • 18.  如图是某班同学绘制历史板报时拟定的各板块题目。由此判断该板报的主题是(  ) 

    A . 飞天之梦 B . 网络时代 C . 能源开发 D . 钢铁长城
  • 19. (2019·黄石) 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 . 城市建设发展 B . 思维方式改变 C . 传统观念更新 D . 生活水平提高
  • 20.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B .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 . 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战略谋划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 21.  经济建设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保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推动工业化起步】 

    材料从 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实现共同繁荣】 

    表1: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表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343.4

    133.6

    1990年

    1510.2

    686.3

    2000年

    6255.7

    2282.1

    2021年

    47411.9

    18930.9

    1. (1)  图1反映的事件废除了哪一制度?该事件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2. (2)  图2反映了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图1到图2反映了我国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图3反映出我国在农村改革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联产承包好”? 
    4. (4)  依据材料概括“一五”计划有什么特点?该计划的完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5. (5)  表1得益于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制定?表2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哪一历史性决策?
  • 22.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华章。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坚守初心,砥砺奋进”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 

    【解读史料——见证政权巩固】

    材料一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

    ——《世纪大讲堂》

    【理清时序——纵览发展历程】 

    【观察图片——感受国家强大】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2. (2)  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依据材料概括该战争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请你将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 
    4. (4)  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5. (5) 如图1方队属于哪一军种?依据如图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的新格局是什么? 
  • 23.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

    1. (1)  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 (2)  材料二体现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方针?该方针在什么会议上提出?
    3. (3)  材料三中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的相关史实有哪些?(列举两个)
    4. (4)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是什么?
  • 24.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识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以下是某校历史主题展板上的六幅图片,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东方红一号

    准备下潜的核潜艇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青藏铁路

    1. (1)  如果让你来做解说员,介绍上面相关六项成就中的两项,你会选择哪两项?写出你要介绍的两项成就,并分别写出选择的理由。\
    2. (2)  写出我国能够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一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