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海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A

更新时间:2023-08-07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
  • 1. 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 (1) 对上面书法作品评价正确的选项是( )
      A . 此作品为楷书,字形端正,笔画平直,秀美圆润。 B . 此作品为隶书,字形扁方,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 . 此作品为篆书,笔法古朴,粗细均匀,讲求对称。 D . 此作品为行书,笔法灵活,行云流水,疏密得体。
    2. (2) 请用简化楷书,把以上书法作品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米字格内。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每一座牌坊都是人们某种特定情感的物化表象。细看海口市区的牌坊,有古“坊”的留存,也有新“坊”的落成,它们夹杂于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中,超越空间的限制,成为与我们对话的平台。通过这些牌坊,我们看到了海南久远浓郁的文化积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②海口骑楼老街中山路富兴街的小巷中有一座西天庙,红墙绿瓦,古朴厚重。西天庙是一座藏丰富人文历史的民间神庙,其主祀是被学术界yù为明清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王佐。西天庙的大门是一座牌坊,牌坊坊额上“西天庙”三个大凸字,是清代琼籍探花、著名书法家张岳崧书写的行书榜书作品,气势宏伟,____(A、沉稳厚重 B、成熟稳重)中不乏灵动,蓄劲健之气,奇笔妙绝,功力不凡,深得颜鲁公大字之妙,又蕴二王之笔意。整个牌匾雕工精zhàn,飞白笔画雕得丝丝生动,笔意交代清晰、饱满,是____(A、难能可贵 B、难得一见)的珍品。书法文化与牌坊的融合展现了海南独特的文化气质;增添了海南厚重的文化底蕴;      

    1. (1)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精zhàn

    2. (2) 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3. (3) 仿照画线句,在第②段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句。
  • 3. 古诗文默写
    1. (1) 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
    2.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3)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4)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5. (5) 《登飞来峰》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6. (6) 《陋室铭》中写陋室中往来都是高雅文士的句子是:
二、综合性学习
  • 4. 为了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七年级某班举行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班长王林准备在开场白中引用“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和故事名称,请你帮王林写在下边横线上。

      ①名言警句:

      ②故事名称:

    2. (2) 为了更好地落实活动主题,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活动一: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时间,向全校师生宣读《孝亲敬老活动倡议书》。

      活动二: 活动三:

    3. (3) 班委会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倡议大家“孝亲敬老”,王林同学代表班委会拟写了一则倡议书,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一定要一代发扬和传承下去。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我们就更应该在生活中做到“孝”。因此,班委向大家提出倡议:在平时,我们应该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老人做事,给老人让座,给予老人们一些快乐!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心父母,敬爱老人!

      七年级某班班委会

      2023年6月12日

      ①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这则倡议书格式有一处错误,请改正。

三、阅读理解
  • 5. (2018·云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1) 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2. (2) 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 6.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1.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uó)清涟而不妖 B . 陶后(xiān)有闻 C . (láng)不惊 D . (ná)多姿
    2.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可爱者甚

      ②香远

      ③每夏日

      正浓

    3.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4. (4) 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荷为“花中仙子”。你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先生们,我能够说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语。我本可以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跟你们交谈的;但是,我想先认识认识你们,然后再考虑考虑。你们用四种语言讲的故事,内容绝对相似,使我确信了你们的身份。”

    ……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的十分之七的表面,大海呼出的气息纯净、健康。大海广阔无垠,人在这里不会孤独,因为他感觉得到周围涌动着的生命。大海只是一种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载体,它只是运动,是爱,像你们的一位诗人说的,是无垠的生命。实际上,教授先生,大自然的三界都展现在这里:矿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动物界在这里更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四个植虫群,有三个纲的节肢动物,有五个纲的软体动物,有三个纲的脊椎动物,即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成群的鱼。鱼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总数为一万三千多种,其中在淡水中出现的只有十分之一。大海是大自然的一座宝库。可以说,地球上先有的是大海,地球自大海始,谁又敢说它不会最终归于海洋呢!”

    (选自《海底两万里》)

    1. (1) 这段文字选自,作者是
    2. (2) 请结合尼摩船长的话,简要分析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 (3) 海底世界,奇珍无数。尼摩船长在海底沉船中获得了哪些珍宝?这些珍宝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 8. 阅读(《驿路梨花处处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②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③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④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⑧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节选自彭荆风《驿路梨花》)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写了什么内容。
    2. (2) 文章以悬念贯穿全文,作者设置的悬念是什么?你认为谁才是小茅屋的主人呢?请说出理由。
    3. (3) 揣摩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4. (4) 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5. (5) “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驿路梨花”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 9. 阅读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遇见春笋

    葛鑫

    ①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一大早,附近的学堂就传出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随着孩子们的读书声,雨后一个个破土而出的春笋,便鲜活活地在我眼前晃动起来。

    ②巧的是,昨天邻居刚给我拿来一袋还沾着泥巴的春笋,春笋是她回绍兴老家的山上挖的,每年这个时节都会拿来给邻居们分享。她说,小时候日子苦,春天青黄不接,没有什么可吃的,母亲就用这些春笋做美味,犒劳她们。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我,起初并不觉得春笋多么美味,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一大自然的馈赠。

    ③“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竹笋,亦名竹胎、竹芽。竹笋为竹鞭节上长的嫩茎和芽,不同竹种的竹笋,形状、色泽差异很大。江南一带,冬季在土中长成可采掘者称冬笋 , 笋壳呈土黄色,笋身敦实,略弯如牛角。春季破土而出者为“春笋”,其状圆锥形,笋壳赭色并有紫褐色斑点。

    ④雨后春笋,是能看得见的生长。当它在春天破土的时候,我禁不住惊诧于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它们的蓬勃而出,是春天的一大景观,也是生命,是人生。我们所寄寓春笋的美好,便是我们内心所受的触动了,它比花花草草更能冲击心灵。

    ⑤“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是它;“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是它。然而,无论褒贬,丝毫都不会影响世人对竹笋的喜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人们对它喜爱程度的最真实的写照了。江南的乡间,几乎每家都会在房前、屋后,或近处的山岭上,开垦出一块空地,种下一些竹子。每年春天,春笋就蓬蓬勃勃地长出来。在春笋生长的季节里,刚从竹林里挖出来的春笋,沾着新鲜的雨露,带着泥土的芳香,饱满诱人。

    ⑥春笋以其特有的清香和鲜味,自古就有“菜中珍品”的美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论蔬食之美,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集四美于一身者,就是竹笋,列为“蔬食中第一品也”。甚至认为“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⑦宋代诗人则常以笋为意象,不仅热衷以“食笋”为题进行诗歌创作,还赋予了竹笋甘于贫寒、坚守纯洁心灵的高尚品格。

    ⑧近日,春雨绵绵,春风过处,我听得门前的竹林沙沙作响,寻声而去,竟然在这个城市的小竹林里,看到了破土而出的春笋。我禁不住再次感叹其旺盛的生命力,感恩这次遇见。

    1. (1) 文中从哪些方面描写竹笋?请根据第③-⑦段的内容简要概括。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江南一带,冬季在土中长成可采掘者称“冬笋”,笋壳呈土黄色,笋身敦实,略弯如牛角。

    3. (3) 文章中多处引用古典诗文,有什么作用?请举出一例简要分析。
    4. (4) 阅读了这篇文章后,小语将这篇文章中的“它们的蓬勃而出,是春天的一大景观,也是生命,是人生。”分享在朋友圈中。有同学用【链接材料】中的内容进行了评论,小文认为评论内容不合适。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从主旨角度帮助小文阐述理由。

      【链接材料】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四、作文
  • 1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我们生命中最美丽的年华,他(她)的样子有很多:有追梦路上的敢闯敢拼;有捧读好书时的凝神静气;有失败后仍想再来一次的倔强;有与朋友吵嘴后主动讲和的直率……这段年华里,我们不一定非要成功,但要有追求;不一定非要成熟,但要懂得反思、努力。你的青春是什么样子呢?

    ⑴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感受和思考?请自定主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⑵给你的同学或亲朋好友写一封信,分享你阅读以上材料的心得体会。

    要求:①以上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