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1.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背少年应该( )。
    A . 我们要在物质上、经济上供养自己的父母 B . 因为家庭困难,我们就要放弃学业去挣钱,水减轻父母的负担 C . 作为未成年人,虽然没有经济米源。但我们可以从精神上安慰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 D . 我们是小学生,年龄小,无需做什么
  • 2.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出自( )。
    A . 《弟子规》 B . 《傅雷家书》 C . 《曾国藩家书》 D . 《朱子家训》
  • 3. 规定”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的法律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4. 天津南开中学入门镜上,刻着学校创始人严修书写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息。颜色:宜和、宜倘、前主。”以此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和一言一行,并贯彻一生。曾在这里谈书的伟人是(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周恩来 D . 习近平
  • 5. 公共生活得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下列对良好公共秩序的认识理解错误的是( )。
    A . 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B . 良好的公共秩序可以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 C . 良好的公共秩序仅仅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 D . 维护公共秋序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 6. 小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到昭阳区福利院探望老人的公益活动,以下做法正确的提( )。

    ①为老人表演精彩的节目

    ②躲在角落里玩手机

    ③积极帮助老人打扫卫生

    ④约上好伙伴溜出去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7. ”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从此以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 南昌起义 B . 西安事变 C . 巴黎和会 D . 遵义会议
  • 8. 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下列是在公园里大声喧闹的是( )。
    A . B . C . D .
  • 9. 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俗称”八一”建军节。下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下列人物中不是抗美援朝英雄的是( )。
    A . 王二小 B . 邱少云 C . 杨根思 D . 黄继北
  • 11. 九一八事变后,广为传唱的歌曲是( )。
    A . 《黄河大合唱》 B . 《义勇军进行曲》 C . 《松花江上》 D . 《爱我中华》
  • 12. 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广州
    ③珠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⑤④⑤
  • 13. 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具有爱国精神的全体中华儿女汇聚成气势磅磗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全民抗战指的是( )。

    ①铁血军队
    ②抗日英烈
    ③日本走狗
    ④英勇百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④
  • 14.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中国重返( )。
    A . 欧盟组织 B . 联合国 C . 世贸组织 D . 世界卫生组织
  • 15. 志愿者是指不为获取任何物质报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或个人的活动的人。下列是志愿者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错误的打”×”)
三、双项选择题。(每题均有两个正确选项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26. 我们有时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一致,有时还会与家人产生一些不愉快。原因是( )。
    A . 家长管得越来越多 B . 年龄的增长 C . 孩子故意和家长作对 D . 自主意识的逐渐增强
  • 27. 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下列法律的规定能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的法律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道路交迈安全法》
  • 28. 率领部分队伍到达井冈山和队伍会师。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串领部分队伍到达井冈山会师的革命领导人是( )。
    A . 朱德 B . 毛泽东 C . 陈毅 D . 邓小平
  • 29.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中国刚成立时采取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
    A . 妥协退让原则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闭关锁国”政策 D . ”求同存异”方针
  • 30.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1948 年5月,毛泽东率领的党中央移驻此地。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丁三大故役。三大战役除了辽沈战役外,其余两大战役是( )。
    A . 淮海战役 B . 血战台儿庄 C . 飞夺泸定桥 D . 平津战役
四、匹配题。(把相应匹配内容的字母填到下面序号后的括号里)
  • 31. 《南京条约》              A.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             B.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                    D.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迎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昌起义                    E.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资任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五、简答题。
  • 32. 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我们的行为规范中。好,家道兴。了解,学习,可以更好地传承优秀。这则材料涉及到的括号里要填写同一内容是。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家风?
  • 33. 主动与父母沟通要讲究技巧,注意方式方法。如,在沟通前先了解父母的真实想法,沟通过程中可选择彼此熟悉的话题。还可以试一试用”四心”沟通法。请列举出”四心”沟通法分别指哪“四心”?
  • 34. 了解了先烈们的革命故事,如《八女投江》《抗日英雄赵登巫》《小英雄雨来》《王二小》……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 35. 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国侵略胡鲜,中国为什么要去支援朝鲜?
六、案例分析题。
  • 3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宋自全国各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商讨新中国成立大事。毛泽东致开幕词,他自豪地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会议确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人为副主席。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以五星红旗为国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 (1) 参加中国人民攻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都有哪些人?他们讨论什么事?
    2. (2) 结合材料,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37.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问,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主张全民族抗战、持久抗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并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为全国人民树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1. (1) 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取得胜利靠的抗战精神是什么?
    2. (2) 愿战争之火长弭,和平之花常开!勿忘南京!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作为青少年,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