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与该思想家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
    A . 荀子 B . 墨子 C . 老子 D . 韩非
  • 2. 下图所示是出土于山东的汉代官印。印面上部铸有兽形凹纹,寓意国家盐法的威严,下部铸有“右盐主官”四个大字。这反映汉代( )
    A . 打击豪强地主 B . 改革选官制度 C . 推行盐业官营 D . 削弱地方权力
  • 3.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 日看尽长安花”,这些诗句所描述的制度是( )
    A . 军功爵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4.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中有“洋药(鸦片)准许进口贸易,每百斤纳进口税银30两”条款。关于此条约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 B . 鸦片贸易实现了合法化 C . 日本可以在华设厂制造 D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5.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江西农村地区的土墙上有“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拥护苏维埃”等标语口号。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始现于(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全面抗战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6.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邓小平指出,党的某次会议确立了或者说重申了党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解决了党的历史上所遗留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该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 7.  古代世界曾出现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按其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波斯帝国    ②罗马帝国    ③拜占庭帝国    ④亚历山大帝国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①③②
  • 8.  1492年, 一位坚信“地圆说” 的意大利航海家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3艘帆船出航。该船队的航行路线是下图标注的( )
    A . B . C . D .
  • 9.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1862年,林肯发表宣言:“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该宣言的背景是(  )
    A . 早期殖民扩张的兴起 B . 黑人奴隶制度得以废除 C . 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D . 黑人民权运动日益高涨
  • 10.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有学者指出:“当欧洲人民继续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历史而感到自豪时,他们决心超越从前的分歧,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建立共同的命运。”下列国际组织的建立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 . 欧洲联盟 B . “北约” C . 世界银行 D . 联合国
二、 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1.  中国某文化遗存考古出土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胎壁薄如蛋壳的黑陶,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约4000 多年。由此判断,该文化遗存位于下图的( )
    A . B . C . D .
  • 12.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朱熹提出“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这旨在说明“理”是(  )
    A . 世界万物的本源 B . 探究万物的途径 C . 儒家思想的核心 D . 修养至圣的境界
  • 13.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湖州双林镇在明初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随着缫丝业的发展,在明末成为拥有一万六千多人的大镇。该镇的人口主要是外来的商贾、小手工艺者等。这反映了明代(  )
    A .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B . 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C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 政府推行工商皆本
  • 14.  下表为民国初年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表。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注册的工业公司数量(个)

    资本总额(元)

    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

    1914年8月-1920年

    272

    117434500

    ①中华民国建立创造了一定条件 
    ②日本等国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 
    ④欧洲对纱布和面粉等需求扩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面对敌人的重点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军二纵司令员陈再道说:“战争不能继续在内线打了,我们解放区负担不起。只有把战争从内线引向外线,我们才能取得主动权。”为此,晋冀鲁豫解放军(  )
    A . 发动百团大战 B .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 进行三大战役 D . 发起渡江战役
  • 16. 1950年,上海一位民族资本家评价某事“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
    A . 三大改造 B . 银元之战 C . “ 一五”计划 D . 米棉之战
  • 17.  报纸是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之一。对下图所示报刊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其发行日期为1979年元旦

    ②标志九条方针政策正式提出

    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

    ④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考古学家发现,公元前7至前6世纪的希腊雕刻与古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雕刻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这说明( )
    A . 人像雕刻艺术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B . 古代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与借鉴 C . 不同的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D . 古希腊和古埃及的人种特征相似
  • 19.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下列关于“马尼拉大帆船”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①成为西班牙人进行远洋贸易的重要工具 

    ②形成了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③促进明清时中国长途与大额贸易的发展 

    ④垄断了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18世纪德国某思想家提出:“如果一个人离开他人的引导就无法运用自己的理智,那他就是不成熟的。……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  )
    A . 人文主义之父 B .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C . 现代经济学之父 D . 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 21.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废除了一切封建特权和桎梏,其中一些原则使其它资产阶级国家把它评价为发展资本主义最良好的上层建筑。这些原则主要是(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王权至上 

    ③大土地所有制 

    ④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1921年,列宁指出:“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 )
    A . 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国民经济 B . 推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C . 集中有限资源保证国内战争胜利 D . 建立市场主导、国家干预的模式
  • 23.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中写道:“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慕尼黑协定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B . 加速了德国吞并奥地利 C . 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D . 助长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 24.  下图是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就业人口分布比例图。这反映了二战后这些国家( )

    A . 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 B . 工业人口比重均下降 C . 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D . “中间阶层”趋于稳定
  • 25.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当前,人类面临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生态环境恶化等许多共同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为此,世界各国应当(  ) 

    ①通过结盟共同应对挑战 

    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④顺应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三、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5分,第27小题20分,共35分)
  • 26. (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根基。 

    ——整理自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等

    材料二: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夏金政权一方面推行以儒家文化和中央集权制为主导的统治方针,使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因俗而治的二元体制推动了“华夷一体”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深化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高福顺《辽宋夏金时期内聚性不断增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末期蕴含的“统一”因素。结合所学,概述秦统一的开创性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辽宋夏金时期为元明清大一统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历史基础。结合所学,从疆域版图的角度概述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 27.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宗教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成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软优势。纵览英国宗教改 革与政体演变的全过程,正是在宗教改革思想的掩护下,资产阶级、新贵族才能合理 地将政治愿望转变成现实。在教育方面,平民在受高等教育学生中的比例日益扩大。 实用技术教育学校纷纷创办,设置了自然科学、语言、数学和商业等实用学科。清教徒“合理谋利”的新价值观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作好了精神准备。

    ——摘编自梁磊《略论英国宗教改革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有标志性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制成发电 机,1870年比利时人发明电动机,1876年美国人发明电话机。20世纪初美国又引进 了无线电技术,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美国的“KOKA 电台”正式广播。电 讯、广播事业的发展,使信息技术跨入一个新的时代,推动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整理自徐玮《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等

    材料三:两次工业革命下的近代中国国家出路探索与民族救亡运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软优势”。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变革。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电话机的发明者,并从世界整体发展的角度概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先补充“     ▲      "处的内容,再任选其中一个运动, 阐述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畅,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