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20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 1.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朱元璋--废除丞相 B . 雍正帝--设军机处 C . 戚继光--奉命抗倭 D . 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
  • 2. 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萌发出新的气象。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 )
    A . 黄宗羲对高度膨胀的皇权进行批判 B . 《西游记》被公认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C . 19世纪晚期形成新的剧种——京剧 D . 宋应星编写了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 3. 《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宋朝经济十分繁荣 B . 元朝文化十分繁荣 C . 明朝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D . 明清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 4. 2019年4月15日下午,有800年建筑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烈火吞噬,全球悲痛!巴黎圣母院仿佛一位历尽沧桑的长者,见证了法国近代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它见证了( )

    ①“宪章运动”的发生

    ②拿破仑加冕称帝

    ③巴黎公社的建立

    ④《权利法案》的修订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5. 下表对几次革命与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有( )                                                                                                                                    

    史实

    历史意义

    共同点

    法国大革命

    ①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

    ②推翻了英国的封建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美国南北战争

    ③维护了美国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 . 理性主义 B . 人文主义 C . 蒙昧主义 D . 科学主义
  • 7. 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的欧美某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国内旅行,可能经历的情况有( )

    ①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

    ②住宾馆后电灯下阅读报纸

    ③乘着飞机观赏旅途风景

    ④闲来无聊时上网与朋友聊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史实”与“观点”。下列属于“观点”且正确的是( )
    A .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B . 俾斯麦是德国杰出的政治家,被人们称为“铁血宰相” C .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宣布废除俄国农奴制 D . 玻利瓦尔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这是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 9. 18世纪一位思想家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写道:“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家及其主张是( )
    A . 伏尔泰君主立宪 B . 卢梭人民主权 C .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D . 林肯解放黑人奴隶
  • 10. 郑观应在1894年编成的《盛世危言》中说:“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在于( )

    ①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的强大

    ②《马关条约》加剧了西方资本对我国的侵略

    ③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打开中国市场

    ④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不敌新兴的机器工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容闳在自传中回忆:“我一人受到了文明的教育,也要使后来的人享受到同样的利益,以西方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强。”从中可以体会到像魏源、容闳等“开眼看世界”的人向西方学习其目的是( )
    A . 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强国之路 B . 在军事上引进先进技术,增强抵抗侵略的实力 C . 引起清政府高度重视,开始引进西方政治制度 D . 使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形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
  • 12.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件成为历史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选自[英]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这是片方圆不到一平方英里的区域,离紫禁城不远,紧挨着北京内城的东南角。它曾是外墙高筑、戒备森严、不受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坐落着使馆、兵营、教堂、银行、邮局、医院,居住着在北京的大部分外国人。

    ——选自[英]朱莉娅•博伊德《消逝在东交民巷的那些日子》

    1. (1) 材料一中的“帝国”指中国的什么朝代?
    2. (2) 有学者认为如图反映的事件是英国侵略者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第一重枷锁。结合所学,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3) 材料三中“方圆不到一平方英里的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国中之国”?
    4. (4)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帝国”出现材料二、材料三这种局面的主观原因。
  • 13.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

    ——选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非西方国家,(19世纪)面临的任务也非常相似,……不同点则在于所采用的政治策略不同……从日本的总策略上来讲,我把它叫作慢三步。……而中国从总的策略上来讲是快三步……他们想要马上能见效的……康有为说:“慢改不如快改,小改不如大改。”

    ——选自华世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比较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的政治策略和哲学理念》

    1. (1) 材料一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列出两例“它”的“布新”之举。
    2. (2) 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日两国面临的“相似”任务。康有为所说的“大改”采用的政治策略是什么?
    3. (3) 两则材料所体现的中日探索结果给当时中国的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 14. 社会进步源于各种力量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选自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材料二:公元1300-1820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比较

                                                                                                                                                               

     

    1300年

    1400年

    1500年

    1820年

    中国

    600元

    600元

    600元

    600元

    西欧

    593元

    676元

    771元

    1204元

    注:按照1990年国际元单位计算

    ——选自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三:年代尺

    1. (1) 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外交往有何特点?举一例中国古代“宝船和友谊”的交往史实。
    2. (2) 相比中国,材料二中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3. (3) 根据材料三所折射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从1500年到1820年,推动西欧人均GDP变化的主要原因。(选取其中两个事件进行分析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