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肥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7-30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该项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 1.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是( )

    A . 开天辟地 B . 当家作主 C . 胜利曙光 D . 消除剥削
  • 2. 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了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如下图。这份国书可以作为研究新中国成立的( )

    A . 一手史料 B . 二手史料 C . 口述史料 D . 影像史料
  • 3.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票面,与其图案信息关联度较高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革命  B . “一五”计划 C . 三大改造  D . 改革开放
  • 4. 右图是1957年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创作背景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工业建设的起步
  • 5.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 . 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 .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 . 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 6. 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张思维导图让同学们查看,其中只有一处正确的表述。认真审读此图,你认为对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7. 英国前驻华大使,邓小平传记作者理查德·埃文斯爵士说:“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一位具有磁铁般个人魅力的伟人,他确立了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理查德爵士之所以这样高度评价邓小平主要是因为( )
    A . 为新中国成立作出巨大贡献 B . 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 . 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D . 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 8. (2023七下·龙凤期中)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   )
    A .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B .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 . 人民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9.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思想理念的重要载体。下列书籍反映的共同的历史理念是百年大安局舄中国大哲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大安局舄中国大哲慧人类命运共同体( )                                                      

    A . 中国近代化的艰辛探索历程 B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C . 第三世界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0.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旨词,其中2012-2021年空白处应该填写( )

    A . 阶级斗争,上山下乡 B . 迎新时代,筑中国梦 C .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D . 加入世贸,港澳回归
  • 11. 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 . 朋友遍天下 B .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 . 科教兴国 D .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 12.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如图年代尺所示的时间点发生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最适合用来了解我国( )

    A . 外交事业的重大成就 B . 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 C . 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D .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 13. 利用时间轴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通过历史时间轴,我们容易明了某一时间段发生的大事件,也能清晰地了解这些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形成事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某同学将下列史实做出了一个简单的历史时间轴,据此可知他探讨的知识体系是( )

    A . 改革开放 B . 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 C . 国家统一 D . 综合国力
  •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②④① D . ④③①②
  • 15.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能体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是( )

    ①人们的衣着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成为人们展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②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③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④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始了新的政策与制度的设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在1951年的中心任务,应当是用极大的努力,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使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没有可能来破坏我们的伟大革命事

    业和伟大建设事业。                    

    ——《人民日报》1951年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四:(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五:建国初,私营工商业和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人民日报》社论提出1951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10个字)结合材料二以史实说明当时我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落实这一主要任务的重大举措。
    2. (2) 根据材料回答,新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特点发生怎样的变化?
    3. (3) 材料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优势。
    4. (4) “到1956年已经根本改变”的实质是什么?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
  • 17.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香港、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三: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材料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独”的图谋者。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 (1) 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中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这一构想最早是由谁提出的?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3. (3)  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出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 (5)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 18. 各个时期的英雄模范是时代的楷模,民族的脊梁,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伟大的中国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三十万名英雄功臣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摘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如图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并指出“两弹一星”成功的重大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袁隆平在农业方面最重要的成就。
    4. (4)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以上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体现出的中国精神,并以“梦想·科技·爱国”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来描绘自己未来的理想蓝图。
  • 19. 在全球外交的定位系统里,中国书写着变化,从曾经的闭关锁国被边缘化,到重新走上世界舞台,再到走近舞台中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 (1) 图一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图二“乔的笑”发生在哪个国际会议上?该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中国的决议是什么?
    3. (3) 图三尼克松此次访华时中美双方签署了什么文件?概述其访华的重大历史意义。
    4. (4) 如果你要向同学介绍“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你应该选择材料中的哪些?(填写图片序号即可)
    5. (5)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求同存异方针,再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无不体现了中国和平崛起、维护世界稳定发展的理念。如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格局?
    6. (6) 综合以上材料,中国取得上述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