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练习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总分40分)
  • 1. 下列的农作物中在我国最早开始种植的是(   )
    A . 西瓜、棉花 B . 水稻、粟 C . 山芋、玉米 D . 青菜、烟草
  • 2. 美国某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 . 北京人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龙山文化遗址
  • 3. “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21·连云港) 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山顶洞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5. 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
    A . 种植水稻 B . 制作彩陶 C . 象牙雕刻 D . 使用天然漆
  • 6. (2022七上·哈巴河月考) 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了我国早期栽培的农作物遗存。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玉米 D .
  • 7. 在历史剧“河姆渡人的生活”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 . 种植稻 B . 饲养水牛、狗等家畜 C . 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 . 使用磨制农具骨耜
  • 8. (2021·福建)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 9. 郭沫若曾咏叹某遗址为“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其咏叹的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10.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
    A . 石铲 B . 骨耜 C . 骨针、骨锥、纺轮 D . 渔叉、鱼钩、渔网
  • 11. 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钻孔石斧 ③人面鱼纹彩陶盆 ④稻谷遗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水稻

    ④都饲养家畜    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⑤
  • 13.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   )
    A . 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 . 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 . 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 . 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 14. (2021·邵阳)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

    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5. (2020七上·德庆月考)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 .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D . 三星堆青铜面具
  • 16. (2021·聊城)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 . 房屋结构样式 B . 农作物的种类 C . 使用火的水平 D . 石器制作技术
  • 17.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
    A . 农业初兴 B . 聚族而居 C . 采集狩猎 D . 贫富分化
  • 18. (2019七上·临潼月考) 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 . 会种植庄稼 B . 能人工取火 C . 能建造房屋 D . 会制作陶器
  • 19. (2019七上·潮安月考) 能够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0. 下面是小刚同学参观河姆渡博物馆时看到的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这件文物证明了(  )

     

    A . 当时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B . 这里的原始居民种植水稻 C . 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家畜 D . 人们开始用骨骼制作工具
二、非选择题(总分60分)
  • 21.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 (1) 图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他们生活在哪一流域?这种房屋的名称是什么?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2. (2) 图二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他们生活在哪一流域?这种房屋的名称是什么?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3. (3) 图一、图二所代表的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造成这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22. 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 (1)  指出图一中A、B分别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2. (2) 结合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所在

      流域

      种植

      农作物

      居住的房屋样式

      A

      黄河

      流域

       ① 

      图二中的 ② (填字母) 

      名称:

       ③ 

      B

      长江

      流域

       ④ 

      图二中的 ⑤ (填字母) 

      名称:

       ⑥ 

    3. (3) 根据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 23. .爱好观察,喜欢思考是当代中学生的共同特征。为了真实了解和体验中国古代远古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小明同学在2016年暑假期间进行了一次长途旅游,下面是小明在旅游景点拍摄的两张模拟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照片,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照片一

      照片二

    1. (1) 首先请判断出小明到达的两个旅游景点的地点,并写出两张照片中远古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的名称。
    2. (2) 居住在照片二房屋中的远古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照片二中的人们都在制作陶器,请从以下四件陶器中为他们选择一件最具有代表性的陶器?

    3. (3) 中国古代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