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7-23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21分)
  • 1. 草木无言,在年复一年的漫长岁月中,孜孜不倦地书写着浩瀚自然永恒的美。草木的风姿丰富着我们的审美,草木的清香氤氲出独有的风味,草木的神韵牵动着人们的情思。

    其姿

    又是一年春来到,贺州市八步区的数万亩李花如约绽放,吸引不少游客前去踏青赏花,感受春的气息。在八步区贺街镇西南村的三华李种植园,连绵起伏的山头随处可见盛开的李花,明媚的阳光和跃动的花影相映成趣,一团团、一簇簇,压满了枝头,引得游客立。微风吹来,朵朵李花仿佛在低吟浅唱,淡淡的清香yíng绕鼻尖,瞬间把游客带入了“千片万瓣舞轻扬,暗香浮动如飞雪”的诗意境界,令人流连忘返。

    1. (1) 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伫( ) yínɡ( )

    2. (2) 以上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 2. 其香

    千百年来,经过播种、采撷、浣洗、醅制,让草木独有的清香滋养着人们的味蕾。入春过后,艾草萋萋 , 采一把做成软糯鲜香的青团,温暖了时光;端午时节,青青粽叶包裹着晶莹可口的糯米,缕缕粽香随阵阵轻风飘进了千家万户;秋风习习,丹桂摇曳 , 摘一捧桂花酿一壶酒,那幽幽馨香便在唇齿间缠绕……人情隽永,味入草木,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记忆。

    1. (1)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萋萋:   摇曳:

    2. (2) 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朱槿引蝶春光美       ②一池夏荷送晚香       ③明月皎皎伴人归

      ④流水迢迢青山隐       ⑤丹桂酿酒秋意浓       ⑥红梅吐蕊傲冰雪

      上联:   下联:

  • 3. 其情

    草木与文学一起传唱着千古情思。“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淑女手中的水草牵引君子的思慕之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天的芦苇见证迷惘中步履不停、追寻不止的理想之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盛放的桃花鲜艳似火,满载着人们对少女的赞美和祝愿。

    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 . 在八步区贺街镇西南村的三华李种植园,连绵起伏的山头随处可见盛开的李花。 B . 千百年来,经过播种、采撷、浣洗、醅制,让草木独有的清香滋养着人们的味蕾。 C . 端午时节,青青粽叶包裹着晶莹可口的糯米,缕缕粽香随阵阵轻风飘进了千家万户。 D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盛放的桃花鲜艳似火,满载着人们对少女的赞美和祝愿。
  • 4. 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饱含诗词之趣。今天我们也一起书写“花”字飞花令,共赴一场诗文之约。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韩愈

    《晚春》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惟解漫天作雪飞。

    陆游

    《游山西村》

    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

    龚自珍

    赞扬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杜牧

    《泊秦淮》

    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商女不知亡国恨,

    赵师秀

    《约客》

    表现出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在江南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竟又和故人重逢。

    陆游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悬知寒食朝陵使,

二、阅读(共39分)
  • 5.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中国人爱花赏花之俗由来已久。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有盆栽花木纹祥的陶片,证明了距今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和品鉴花卉了。中国还有专属于“花”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花朝节人们赏花、簪花、敬花神……与其他节日里花用以增添节日气氛不同,花朝节里花是主角,人们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花展开。重要的节日里赏花,平常的日子里也要赏花。饮酒观花、品茗对花、吟诗咏花……人们不仅品鉴花的姿色气味,还吟咏花的寓意内涵,从花的生长中感悟生命的律动。赏花在中国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

    赏花文化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唐代,赏花品花之风在上层贵族的日常生活中盛行,并且逐渐推广到了民间。宋代,很多地方会举办赏花大会,其中以河南洛阳的牡丹花会最为著名。人们会在牡丹开放之时赶到洛阳参加牡丹花会。在花会上,为花谱曲配乐,进行“琴赏”;给花画像,进行“图赏”……这些赏花活动带动了洛阳附近相关产业的发展,赏花文化催生了赏花经济。时至今日,洛阳这座文化古城,依然延续着举办牡丹花会的传统。洛阳人学习和传承赏花文化,让传统的赏花文化在今天依然能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的牡丹花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是推动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赏花胜地多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如今北方地区的很多省市也开始大力开发花卉资源,推广赏花文化,发展赏花经济。地处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也依据城镇花卉资源推出众多赏花活动,如每年五月举行的哈尔滨丁香节、鸡西杏花节、伊春杜鹃花节等。赏花季来临。祖国处处繁花似锦。真如古人所说:“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材料二】

    2023年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部分)

    景区

    花卉品种

    赏花时间

    卧佛寺、红螺寺、香山公园

    梅花

    2月底——4月

    大兴庞各庄梨花庄园

    梨花

    2月

    玉渊潭公园、北京植物园

    樱花

    3月中旬——4月中旬

    颐和园、大觉寺

    玉兰

    3月末——4月上旬

    响水湖

    杏花

    4月

    潭柘寺

    桃花

    4月——5月

    【材料三】

    进入二月,神州大地春意渐浓,百花竞放,人们纷纷迈出家门,开启踏青赏花之旅,各赏花胜地也在发展赏花经济上做足了文章。

    金色油菜花海,花浪翻涌,蜂鸣蝶舞,赏花客纷至沓来,这是近年来福建建宁县每到二月都会出现的景象。2021年以来,农业大县建宁县围绕“赏花游”着力建设休闲观光果园、休闲垂钓渔场、特色村落、精品民宿等,以赏花串联起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延长了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丰富了文旅业态,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原来只能作为农作物的油菜花,如今成了建宁发展赏花经济的主要资源。赏花,不仅给建宁带来了“人气”,还给当地农民带来了“财气”。赏花经济孕育动力、展现活力,成为建宁乡村振兴的新抓手、致富增收的新路径。

    无锡拈花湾的近千株早樱、晚樱和吉野樱在三月竞相开放,配上当地唐宋风格的建筑,让拈花湾呈现一派唯美浪漫之景,令游客心旷神怡。2022年元宵节,拈花湾曾凭借一段“打开元宇宙传送门”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走红。尝到了元宇宙“甜头”的拈花湾,在今年赏花季顺势而为,运用AR、MR技术让游客体验“沉浸式”赏樱,真实的花卉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为游客开启了虚实相生的奇妙赏花之旅。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众多节日中只有花朝节的活动是以花为核心的。 B . 人们为花谱曲配乐、给花画像可称之为“琴赏”和“图赏”。 C . 赏花时人们可以从花的盛放与凋零中获得生命感悟。 D . 如今,我国北方赏花胜地的数量已超过江南。
    2. (2) 下列诗句中写到的花开时间,与材料二表格中的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
      A .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B . 北山梨花千树栽,年年清明花正开。 C . 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 D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 (3) 我市发展赏花经济,可从以上材料中获得哪些经验?请简要概括。
  • 6. 现代文阅读Ⅱ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在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女的老薛头。于是,父亲决定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③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不时地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④“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⑤它却始终没有开花,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四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⑥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砍掉它算了。

    ⑦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就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⑧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愿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要被责怪呢?

    ⑨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雨雪,除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棵苹果树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⑩如是一想,我便释然了,不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或许父亲和母亲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们早就听从邻居们的劝告,将它当作生火的柴烧了。

    ⑪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锦州游玩,到路边的一个果园买刚上市的苹果。那一树树红通通的苹果,令人口舌生津。蓦然,我想起那棵一直不开花的苹果树,便请教那位热情的果农,问他是否也遇见过不开花的苹果树,他说当然碰到过,碰到了,就砍掉,倒出位置给开花的苹果树……

    ⑫我能够理解果农如此干脆利索的选择。在我家菜园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幸运的,我虽然曾期待过它开花,但很少抱怨它的不开花,还渐渐地理解了它,一点点地欣赏它了。

    ⑬与一位教哲学的老教授聊天时,我又提到了那棵不曾开花的苹果树,老教授感慨:那真是一棵有性格的苹果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

    ⑭时光流转,我见过种类繁多的开花的树,唯有那一株没有开花的苹果树,在我的心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季季枝繁叶茂,在我出神的凝望与遐思中,那棵神奇的苹果树竟开出一朵朵绚丽无比的意念之花,引我朝着生命的深处,一步步地执着走去。

    (有删改)

    1. (1) 对这棵不开花的苹果树,“我”的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请用原文中的词语补全内容,理清情感脉络。

      憧憬————释然——

    2.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的,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

    3. (3) 文中的父亲虽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4. (4) 请结合全文内容和下面的材料,谈谈这棵“不开花的苹果树”和紫藤萝分别带给作者哪些关于“生命”的思考?

      【链接材料】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节选自《紫藤萝瀑布》)

  • 7. 古代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 B . 第五句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C . 七、八句化用“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 . 全诗围绕“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表现出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2. (2) 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诗中的意思以及衍生的意义。
  • 8.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可爱者蕃 兰似乎君子 B . 李唐来    以手拂之,其印落(《活板》) C . 香远清    以为大有所(《孙权劝学》) D . 陶后有闻 艳夺目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渗透了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 B . 【乙】文作者认为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 C . 【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追逐名利;【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 . 【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3. (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濯清涟而不妖。

      ⑵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4. (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5) 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背景下,周敦颐和黄庭坚分别撰写了《爱莲说》和《书幽芳亭记》。周敦颐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认为“兰甚似乎君子”。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填写下面积累卡片。

      传统文化中的“花中君子”

       

      花的特点(原文填写)

      君子之德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君子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君子能耐得住寂寞,不因无人赏识自己而忧愁烦闷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

三、综合(10分)
  • 9. 名著阅读。

    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摘记卡。

    读书摘记卡

    主题

    探险

    时间

    2023.6

    编号

    007

    摘录:但愿他这个高明的学者继续做和平的探海工作!固然他的命运是离奇古怪的,但他也是崇高伟大的。——凡尔纳《

    随感:为了追求正义,(人名)开始了海底旅行,“搁浅珊瑚礁”“”“”冰山封路等一系列历险,证明了他是机智无谓的斗士。他的确“崇高伟大”!

  • 10. 实践活动。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的“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你的发现:

    2. (2) 【说“孝”理】针对下面这种“将来再尽孝”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我学习工作忙,我钱赚得还太少,我的父母身体都还很健康,等我将来有时间了,等我将来有能力了,等我的父母老了身体不好了,我会来尽孝。

四、写作(50分)
  • 11. 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套作;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