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11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默写。(4分)
二、积累运用。(共34分)
  • 2. 看拼音写汉字。

    nán kān

    yóu zhōng

    miáo zhǔn

    fù yōng

  • 3.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吾盾之(坚固) B . (楷模、规矩)书 C . (指把腰勒得紧一些、细一些)进他的腰 D . 弗能(应付)
  • 4.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相矛盾》 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前后照应,不能自相矛盾。 B . 《田忌赛马》一文中,孙膑的赛马策略适用于任何一场赛马比赛。 C . 《跳水》让我们明白了在处理紧急问题时,要像船长一样根据具体情况果断采取相应的行动。 D . 《手指》一文通过刻画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让我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 5. 下列课文在表达上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 《红楼春趣》 B . 《军神》 C . 《猴王出世》 D . 《童年的发现》
  • 6.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句话说的是名著(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红楼梦》 D . 《西游记》
  • 7.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是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 . ③②④⑤① B . ③②⑤④① C . ⑤③②④① D . ③①②④⑤
  • 8.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抒情散文,以”月”为线索回忆了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2. (2) 《威尼斯的小艇》和《鸟的天堂》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3. (3) 声声慢”“满江红”都是古代的词牌名。
    4. (4)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5. (5) 《草船借箭》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
  • 9. 把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名称写在横线上。
    1. (1)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是在说话似的。
    2. (2)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3. (3) 碧绿色的绿地翡翠般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
    4. (4)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10. 根据要求写句子。
    1. (1) 南召是玉兰之乡,柞蚕之乡和香菇之乡。(如果要重点强调南召的”柞蚕”,要如何变换句子顺序才最恰当?请写下来。)
    2. (2) 蝴蝶飞走了。(扩写为拟人句)
    3. (3) 我敢保证,这次考试我有很大的可能要得第一名。 (修改病句)
  • 11. 根据知识积累填空。
    1. (1) 《西游记》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2. (2)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正如《论语》中所讲”“;不义事情做的多了,必自受其害,恰如《左传》中所言”
    3. (3) 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就是形容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唐代书法家自幼出家为僧,”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与张旭齐名。
    4. (4) 子日:”君子成人之美,。”
    5.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6. (6) 《乡村四月》中最能体现农人繁忙的诗句是”。“
三、阅读理解。(共32分)
  • 12. 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土,欲学,恐已暮。”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韵律方面有极高的造诣。②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③暮:迟,晚。④炳烛:点燃蜡烛。⑤戏:开玩笑,戏弄。⑥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⑦日出之阳:初升太阳的光。⑧日中之光:正午太阳的光芒。⑨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⑩昧行:在昏暗中行走。昧,昏暗。

    1. (1) 结合注释可以知道,师旷是(    )。
      A . 乐师 B . 国君 C . 君子
    2.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 (3) 我们小学生的学习就像文中所说的是(    )。
      A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B .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C .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4. (4) 对这篇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 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 . 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 C . 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
  • 13.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选文一]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嘎子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选文二]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跤手无敌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结束了。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

    1. (1) 根据选文内容,填写表格。

      选文一

      选文二

      人物

      小嘎子

      山东跤手

      主要描写方法

      人物特点

    2. (2) 根据选文一,完成思维导图。

    3. (3) 根据选文二完成练习。

      ①在文中找出描写山东跤手拿手本事的句子。

      ②山东跤手给我们的印象是

    4. (4) 下列关于两篇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嘎子笨手笨脚,被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B . 山东跤手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主要是因为他练就了拿手本领——”端缸”。 C . 两篇选文都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 1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粽子里的乡愁

    ①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③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味道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年时节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让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④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德积福,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⑤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⑥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⑦听了她的话,我的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起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就跑了。

    ⑧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⑨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脸悲苦的神情,她那-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的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⑩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门庭若市:

      琐琐屑屑:

    2. (2) 选文以为线索,有条有理地写了三件生活往事,其中”包粽子”和是略写,而详写了,这样写的好处是
    3. (3) 仔细阅读短文的④-⑧段,思考作者对乞丐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再填表。

      情感的变化

      吃惊

      变化的原因

    4. (4) 短文最后一段和开头一段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习作与表达。(共30分)
  • 15. 写作。
    1. (1) 题目一:”作业”是我们每天都要完成的任务,相信围绕作业,大家一定有说不完的话题。

      请以”            的作业”为题作文,写-写我们和作业之间的有趣的、痛苦的、欢乐的……经历,请选择印象深刻的事例来写。

    2. (2) 题目二:在生活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帮助过你的,有鼓励过你的,也有与你一起开心玩耍的……请你选择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以”                  我忘不了您(你)”为题,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及让你难忘的地方。

      提示:以上两个题目二选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