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08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洁(jiǎo)    蛮(hèng)    目神迷(xuàn) B . 媚(wǔ)    沟(huò)    怒不可(è) C . (suǒ)    羁(bàn)    安营寨(zha) D . 原(liáo)    默(jiān)    耳欲聋(zhèn)
  •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勇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 . 当它嘎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于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C . 恐惧伴随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形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D . 河水互相挤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碎成堆堆白雪。
  • 3. 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日澄澈,一湾江水倒映崇丽阁;夏日急雨,水面泛起波澜,白鹭在风口浪尖翩然飞舞……望江楼公园枕江而立,其自然景观与古代建筑相辅相成 , 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园内,姑娘们身着汉服轻歌曼舞 , 亦自成一道别样风景。

    A . 风口浪尖 B . 相辅相成 C . 纷至沓来 D . 轻歌曼舞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近期,在凤凰山球场举行的足球比赛,每场观众近四万人左右。②去凤凰山看球,已然成为成都时下最热门。③专业的球场、拼搏的球队、良好的氛围都是吸引球迷前来观赛的原因。④球市火爆体现出足球联赛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还感受到成都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A . B . C . D .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宾。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矣!”庄子曰:“请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飞

      怒:发怒

      B . 怪者也

      志:记载

      C .

      全:完全

      D . 其本

      循:追溯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生物之息相吹也    其境过清 B . 其远无所至极    中峨冠多髯者 C . 不知鱼之乐    大道行也 D . 请循本    如土石何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A . (鹏)被水冲击,漂流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去追寻六月的大风 B . (鹏)被水冲击,漂流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大风离开。 C . (鹏)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浪花,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去追寻六月的大风。 D . (鹏)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浪花,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凭借六月大风离开。
    4. (4) 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均善于讲故事。甲文讲述鲲化为鹏的奇幻故事;乙文展开濠梁之辩的故事。 B . 均表理想追求。甲文表达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乙文表现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C . 均有语言魅力。甲文借数词展现鲲鹏之势;乙文以问句突显两人辩才犀利。 D . 均具艺术特色。甲文想象雄奇,富形象之美;乙文反复辩难,具思维之趣。
三、默写(6分)
  • 6.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 (1)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无意苦争春,。(陆游《卜算子·咏梅》)

      ,君子好速。(《诗经·关雎》)

    2. (2) 请在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开头两联。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话说成都庙会

    ①“青羊宫里似星罗,乘兴家家戴酒过。小妹戏呼阿姊语,今年人比往年多。”这首竹枝词,说的是昔日成都人过年逛庙会的情景。

    ②据成都地方志记载,早期庙会功能单一,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为求祖先及神灵保佑,人们聚集在一起,供奉祭品、举行仪式等。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商贾贸易与民间娱乐逐渐加入进来,这时庙会又称“庙市”。庙市的发展,标志着庙会成为一种融入祭祀、贸易、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

    ③成都人历来喜欢逛庙会。这是什么缘故?自然因为庙会可以烧香祈福、看戏观热闹,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几乎每天都是节日。清代纪昀曾总结说,成都“富贵悠闲,岁时燕集,相沿习……“因此,过年逛庙会,享民俗、品年味,逐渐成为成都人不可或缺的风俗习惯。

    ④宋代诗人田况到成都为官,曾作《成都遨游诗》一组,描写从年初到年末成都的游乐盛况。正月观灯,二月花朝会,三月踏青,四月大游江……总之,一年四季花样不断、游赏无虚日。

    ⑤成都传统庙会主要有三大类。最典型、最有名的是青羊宫花会。唐宋以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前后,成都人都会聚集在青羊宫附近,举办花会展销。青羊宫花会于是成为集商业、娱乐、文化为一体的春游活动。那情景真如一首竹枝词所说:“春风吹到锦江滨,绚烂春光上已辰。怪道沿街声不断,买花人唤卖花人。“

    ⑥第二类以大慈寺为中心,兼有商贸与游乐活动。大慈寺在唐宋极盛时,占成都东城之小半,每逢庙会更加热闹,“如蚕市、 药市、七宝市,夜市莫不糜集焉”。第三类则以武侯祠、草堂寺为中心,侧重敬香朝拜与文化娱乐活动。诸葛亮、杜甫等崇高人物被成都人民视为偶像神灵供奉,人们以此表达崇敬与怀念之情。

    ⑦传承千年的成都庙会,不仅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底蕴,也促进了它的经济和文化繁荣。武侯祠大庙会、金沙太阳节、塔子山公园灯会等“庙会群”活动丰富多样,其仿古祭祀、主题展览、非遗文创、特色美食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文化、旅游的密切融合,使古老的庙会焕发出蓬勃生机。

    (摘自搜狐网等,有删改)

    1. (1) 围绕成都庙会,选文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请概括作答。
    2. (2) 文中画线句两次引用竹枝词,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 (3) 就全文内容安排来看,哪段应该删除?请作出判断并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五、作文(60分)
  • 8. 生活中,我们常把“有意思”或“没意思”挂在嘴上。 “有意思”意味着“有意义,耐人寻味”“有趣” ,“没意思” 则表明“无聊”“没有趣味” 。或许,我们所遇见的人、事、物大多如此,有时让你觉得“真有意思”,有时也可能“真没意思"

    请在“真有意思”与“真没意思”中任选一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六、诗歌鉴赏(4分)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其四)

    杨万里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1. (1) 诗歌首句便说“何须名苑看春风”,原因是什么?请根据诗意概括作答。
    2. (2) “日日锦江呈锦样”一句连用两个“锦”字,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12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船录

    范成大

    离成都,泊舟合江亭下,其西则万里桥。诸葛孔明送费祎①使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后因以名桥。余过此桥,辄为之然。

    舟下彭山县,泊。单骑转城,自西行山道中。流渠汤汤,新秧勃然郁茂。前两旬大早,临行,连日得雨。道见田翁,欣然曰:“今岁又熟矣。”

    未二十里,有犀浦镇。杜子美诗:“四月熟黄梅”,“冥冥细雨来”。蜀无梅雨,子美梅熟时经行,偶雨耳。恐后人便指为梅雨,故辩之。

    四十里,至永康军②。一路江水分流入诸渠,皆雷轰雪卷,美田弥望。至蜀州③,邓圃内西湖极广袤。荷花正盛,呼湖船泛之。湖中多小菱,可食。蜀无菱,至此始见之。

    四十里,宿新津县。成都及此郡送客毕。新津县廨④上雨旁风,无一席宽洁处。送客贪于相从,欢然竟日,忘其居之陋也。

    六十里,至中岩,号西川林泉最佳处。凡山中岩潭亭院之榜,皆山谷⑤书。送客复集山中。初夜,月出东岭,松桂如霜雪,与诸人凭栏极谈。至夜分,散。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卷三十五,有删节)

    [注释]①费祎(yī):蜀汉名臣。②永康军:今都江堰市。③蜀州:今崇州市。④廨(xiè):官署。⑤山谷:即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 为之

      慨:感慨

      B . 雨耳

      值:遇到

      C . 送客毕

      会:适逢

      D . 霜雪

      蒙:覆盖

    2.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路江水分流入诸渠,皆雷轰雪卷,美田弥望。

      ②送客贪于相从,欢然竟日,忘其居之陋也。

    3. (3) 《吴船录》被学者赞为“古代游记的上品”。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它为何获此殊荣。
八、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 分)
  • 11. 班级开展《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加。
    1. (1) 任务一:荐经典

      学习《<孟子>三章》后,你阅读了《经典常谈》的《四书第七》《诸子第十》,对《子》有了新的认识。请结合《经典常谈》相关介绍,为《孟子》写一句推荐阅读语。

      推荐语:

    2. (2) 任务二:论经典

      本期学习杜甫两首诗歌后,你对“杜甫何以被称‘ 诗圣’”这一话题颇感兴趣,于是对《诗第十二》进行专题阅读。下面是你的读书笔记,请补充完整。

      杜甫:何以为圣

      《诗第十二》

      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影响深远。

  • 12. 现代文阅读

    两棵树

    江子

    ①我要说的第一棵树,长在江边的野地上。那是一棵樟树,是故乡随处可见的树种,可它不是一棵普通的樟树。

    ②它的样子,太奇特了。可以说,我走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没有见过比它更好看的樟树。它的树冠是标准的半圆状,像被精心设计出来的。看到如此造型的它,你会猜想这是一棵有灵魂的树。

    ③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绿。一到春天,整棵树像要炸裂般生长,似乎随便攥把叶子就可以挤出绿汁来。冬天,很多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只有它依然苍翠。

    ④它可真是一个丰饶的生命体啊!这么多年来,有多少鸟雀在它枝条上醒来?多少蚂蚁把它当作故乡?多少孩子把它当作乐园?多少乡亲把它当作祖宗?没有人怀疑:在属于它的土地上,这棵已经活了两三百年的野樟树,依然可以肆无忌惮地活下去。

    ⑤然而,事情出了一点纰漏。有一天,原本宁静的江堤建起了工棚。据说,下游要造一个巨型水利工程。一年多时间,江边环境大变样了。江堤变宽了也增高了。新开辟的村庄,就像画一样。那棵树旁边,也盖起了一座国家级标准的排灌站。

    ⑥一切都让人欣喜……可并不是一切,都是工程的获益者。比如那棵树。第二年春天,人们发现,它成了一棵只有树干树枝没有叶子的树。早展的太阳升起,它落在地上的影子,阴影重重。

    ⑦它死了,死在工程建成、故乡发生人人称许的变化之后。我疑惑: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世界有新生就会有死亡?

    ⑧接下来我要说的第二棵树,与第一棵不同:它年轻多了,不到十岁,长在我老家的祖屋里。

    ⑨我的祖父母在祖屋里过了他们的一生。祖父有杀猪的手艺,但要养活五个孩子,还有两个老人,谈何容易!然而,祖父是爽朗的。他笑起来声音可以穿过几条巷子。他还吹得一手好笛子。偶尔得空,他就会在那栋阴暗的房子里吹起笛子。那一刻,他哪里是一个满身血污的杀猪匠,分明是一名乡村生活家!

    ⑩祖父母相继离世后,老宅空了下来。就连村庄也鲜有人住了,人们纷纷在县城买房。我想,用不了多久,老宅就会彻底从世上消失。

    ⑪可事情竟没有预想的那样坏。有一年清明,我发现,在老宅坍塌的地方,竟长出了一棵小树!它混迹在一群蓬勃的野草和荆棘中间,无所顾忌地向着天空攀升。树干笔直,身姿挺拔。它的生长似乎在证明:正如新生要付出死亡的代价,死亡也会伴随着新生。

    ⑫它长在祖屋里,体内自然带了祖屋的精血。每次回家,我都把它当作我的家人,会走上前抱抱它,与它静静地待一会儿。 我总是对它怀着感激,当我们都告别村庄时,它却代替我们留了下来,继续固守着这个村庄。

    ⑬是的,不必那么悲观,每一条路的尽头,很可能是另一条路。时间的灰烬里,也许遍布着竖起耳朵等待春天的种子。

    (选自《北京文学》,有劂改)

    1. (1) 作者笔下的两棵树,特点不同,境遇各异。请通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第一棵树

      第二棵树

      外形特点

      笔直、挺拔

      存在价值

      生命境遇

      活了两三百年,因新工程建设而死去

    2. (2) 同学们进行阅读分享,从不同角度品读本文语言,请你也参与到讨论中。

      ①第④段画线处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品析。

      ②第⑤段加点的“纰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因粗心而产生的差错;小事故或漏洞。用在这里是否恰当?请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解读。

    3. (3) 第⑨段写祖父在祖屋的生活,与题目关联不大,作者为何写这些内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 (4) 校刊设有“故乡回眸”“生命哲思”“奇闻怪事”等栏目。你认为将此文推荐给哪个栏目合适?请作出选择并陈述理由。
九、语言运用(12 分)
  • 13. 为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拟举办“片刻千载——甲骨文化展”。你和同学一起,积极投入布展准备。
    1. (1) 第一展厅

      甲骨文历史文化墙上有一段介绍语,请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①?据说在清末,最早被河南村民找到,当作药材,后来人们在上面发现了甲骨文。研究表明,甲骨文中蕴含着思维特征:如“间(聞)”"字,表达的景象是月光从门缝透入;其具体的形象含义是“门缝”,抽象特征义则是“缝隙”。可见,②。在千年文化进程中,先民不仅创造了文字,发展了思维,③。甲骨文书写所确立的字形特征和用笔规范,为后世书写确立了典范。此外,甲骨文字形方整、线条挺拔,曲直结合,也体现了华夏先祖④的性格特征。

    2. (2) 第二展厅

      “古”文字为何焕发“新”魅力?同学们对此颇为好奇。你搜集下列材料制成展板,准备为大家讲解。请从材料中再提炼两条信息,作为你的讲解要点。

      [材料一]颁奖词:一片甲骨惊天下,百年研究气象新。倾心汉字源头,诠释文化根脉;“殷契文渊”铸平台,甲骨数据见“ 云端”。(摘自信阳电视网)

      [材料二]新闻采访:甲骨文表情包设计者陈楠告诉记者,“经过创新设计的甲骨文创意产品,注重表现现代设计语境,甲骨文不再是神秘而古老的文化符号,而是流行时尚元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摘自《河南商报》)

      [材料三]网友评论:系列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每集一个字,只有四、五分钟,迎合当下人们只想看短视频的趋势。故事化讲述汉字的造型来源及文化发展,呈现汉字之美。(摘自知乎网)

      要点①:智能时代的新技术,让甲骨文研究呈现新气象。

      要点②:

      要点③:

    3. (3) 第三展厅

      本展厅拟布置“字言字语”栏目,对甲骨文字加以生动解说。请在“出”“春”两字中选其一,仿照示例,写两句解说词。

      示例:朝:草木簇拥着月亮与太阳,见证它们最后的告别。于是天亮了,朝阳温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