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7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综合运用。</b>
  • 1. 阅读理解。

    姑姑

    有一种伙伴,叫发小;有一种游戏,叫老鹰捉小鸡;有一种歌曲,叫儿歌;有一种节日,叫“六一”儿童节……怀念童年那无忧无虑的时光。

    姑姑发了一条朋友圈,文文看到后分享给五(1)班的同学们,大家都对姑姑的童年很感兴趣,于是他们邀请了文文的姑姑参加班级组织的《你的童年 我的童年》班队会。

        以下是文文以及他的同学慧慧在班会上对姑姑的采访,请你将她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文文:姑姑,我看了您的朋友圈,感受到了您美好的童年生活,您能具体讲讲,您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吗?

       姑姑:如果说人生是一部电影,那么童年就是精彩的开篇,里面有我和小伙伴们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我们一起摘yīng tao 、采sāng shèn 、追hú dié 。我们还会一起玩“打仗”游戏,小伙伴们分成两拨,各自ān yíng zhā zhài ,mó quán cā zhǎng的想着击败对方的妙招,玩得起劲时还会折一枝树枝套上外衣摇旗nà hǎn ,好不热闹。

        慧慧:姑姑,你的童年太吸引人了,可以为我们描述一件童年中最令你记忆犹新的事吗?

        姑姑:我还记得,那是五岁那年,天热极了,路上的行人被太阳晒得睁不开眼睛,树叶闷闷不乐地耷拉着脑袋,刚洒过水的路面很快就干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池塘玩水,玩的好快乐!

        慧慧:哇,姑姑,你真会描述,把天气热的情景说得好生动呀!这不禁让我想起今年的冬天中最冷的一天,那天太冷了,

        姑姑:这些年我走南闯北,见过很多世面,成年人的世界里,人和人各不相同,但童年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一样有趣。

        文文:姑姑说的这句话很有特点,我也能照样子说一说。

  • 2. 循着姑姑的提示,大家对不同年代的人的童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根据所学知识理解填空。

    从古诗中可以了解古人的童年。请你根据提示,把有关儿童生活的诗句补充完整。

    玩冰时的快乐

    稚子金盆脱晓冰,

     

    学大人种瓜时的天真

    童孙未解供耕织,

     

    放牧归来时的悠闲自在

     

  • 3. 感受近现代女作家萧红的童年。

    祖父的园子(节选)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1. (1) 选文中,“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什么?请借助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

      “我”在园子里

      栽花

      种小白菜

      体现了“我”的心情。

    2. (2) 选文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将一位的孩童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3. (3) 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写“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祖孙二人都十分勤劳。 B . 祖父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表现了“我”对祖父的爱和依恋。 C . “我”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没有责备,由“我”

      放肆玩闹,从中能够体会到祖父对“我”的包容、耐心和关爱。

    4. (4) 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选文有什么新的体会。

      阅读链接: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有改动)

  • 4. 完成下列各题(23分)
    1. (1) 班会上,同学们正感叹不同年代的童年的区别。

      姑姑:我们的童年尽管有许多不同,但我想我喜欢看的书你们也一定喜欢,那就是我国的四大名著。说起四大名著,我可是如数家珍啊。说着,姑姑和同学们玩起了语文游戏。请你参与其中,和他们一起完成吧!

      [游戏一]“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句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认为这个人物是(   )

      A . 刘备 B . 关羽 C . 张飞 D . 曹操
    2. (2) [游戏二]根据提示的方法,猜测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恰好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我猜测“吃”的意思是 ,“筛酒”的意思是

      ②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 , 跳出水外。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要竭力跳出水帘洞,该怎样跳?联系生活实际,我猜测“瞑目蹲身”的意思是

    3. (3) [游戏三]用恰当的课文题目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武松打虎

      下联:花果山猴王出世

      上联:识奸计,诸葛亮

      下联:借春风,红楼人风筝得趣

    4. (4) [游戏四]将下列故事填到对应的书名后的横线上。

      ①煮酒论英雄

      ②大战红孩儿

      ⑧三打祝家庄

      ④智取生成纲

      ⑤醉卧芍药丛

      ⑥千里走单骑

      ⑦女儿国遇险

      ⑧黛玉葬花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

  • 5. 游戏结束后,五(1)班的同学们根据《宝黛初会》编了一个课本剧,但在选林黛玉的扮演者时产生了分歧。导演想选慧慧,编剧想选云云,两人争执不下。根据资料,你认为应该选谁?慧慧身材纤瘦,皮肤白皙,容貌秀丽,性格活泼,眼神灵动,有舞台表演经验。云云身材高挑,五官精致,性格内向,无舞台表演经验。

    我认为应该选 ,理由是

  • 6. 阅读以下两则文段,完成练习。

    [文段一]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选自《草船借箭》

    [文段二]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鏖(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使迟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选自《空城计》

    1. (1) 这两个文段都与古典名著《》有关,请分别用四字词语形容两个文段中的诸葛亮:
    2. (2) 下列对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B . 交代了环境的恶劣,突出“借箭”的难度之大。 C . 为下文草船“借箭”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 (3) 文段一中,诺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还要掉头?       (多选)
      A . 船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确保箭的数量足够多。 B . 掉头可以让船的两面都受箭,也为借箭成功后离开节约了时间。 C . 让曹军看清楚己方的阵势很大,产生畏惧之心。
    4. (4) 阅读两个文段,体会人物形象,将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行为

      原因

      反映出的性格特点

      曹操

      不敢出兵

      司马懿

      退兵

    5. (5) 有人评价诸葛亮“神鬼莫测”,两个文段中诸葛亮的“神鬼莫测”分别体现在哪里?
二、习作。<u></u>
  • 7. 习作。

    童年是美好的,但我们终究会长大。你在哪一刻感觉到自己长大了?那一刻你做了什么事?你是怎么想的?请你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目,写一篇习作,记录自己印象最深的成长故事,与朋友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注意: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②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③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