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22 浏览次数:51 类型:期末考试
一、 (5小题,16分)
  •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学识渊    勉/词夺理 B . 逗/拨离间    望/眼花 C . /草莺飞    耀/目神迷 D . 育/相相成    衰/怒不可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决择    长途跋涉    演绎    珊珊来迟 B . 帷幕    坦荡如砥    陨石    大彻大悟 C . 琢磨    历历在目    缄默    人情事故 D . 怠慢    重峦叠障    驰骋    轻歌蔓舞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黄河流水络绎不绝地涌来,骤然归于狭窄的“龙槽”,形成极为壮观的壶口瀑布。 B . 再平凡的工作,我们都不可以漫不经心地去应付,而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 C . 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D . 为了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因地制宜 , 开辟了菜园、花圃等劳动实践场地。
  • 4. 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生态文明进课堂有利于引导广大中学生护生态、学生态、讲生态、爱生态。 B . 大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关键在于老百姓价值观念的重塑与更新十分重要。 C . 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进步,但我们也要学会避免不受其伤害。 D . 我区开展电动自行车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大家共同守护海珠的平安稳定。
  • 5. “礼之用,和为贵”。八年级1班围绕“和为贵”的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下列是同学们搜集的历史故事,不能体现“和为贵”的一项是(    )
      A . 六尺巷 B . 将相和 C . 闻鸡起舞 D . 文成和亲
    2. (2) 任务二:暑假将至,很多同学会计划外出旅游。八年级1班班委会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请把下面的倡议书补充完整。

      亲爱的同学们:

      暑假外出旅游可以欣赏美景,放松身心,增长见闻。旅途中,与人相处时要以和为贵,为此我们向大家发出倡议:

      1自觉遵守所到地区的公共秩序,以免与他人发生冲突;

      2②

      3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文明游客,畅享愉快旅程!

      2023年6月27日

二、 (1小题,8分)
  • 6. 古诗文默写
    1. (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 《潼关》)

      ②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③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在河之洲。(《关雎》)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 (2) “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国古典诗词善于借景抒情。请你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曹操《观沧海》

      幽静空灵的山光水色使作者精神愉悦,心中俗念消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中流转着作者惜春伤时的淡淡惆怅。

      晏殊《浣溪沙》

三、 (5小题, 16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騏,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如鸣珮    而攻之而不胜 B . 潭中鱼可百头    高可二黍 C . 光下澈    吾三省吾身 D . 以其境过    香远益
    2. (2) 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从小丘西行,隔篁竹听到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交代了发现小潭的经过。 B . 第二段明写游鱼活泼伶俐,暗写潭水澄澈透明,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一时的快乐。 C . 文中用“明灭可见”形容小石潭四周竹树环合、明暗交错、时隐时现的幽深景象。 D . 作者的心情由快乐转为凄凉、忧伤,表明他被贬之后终究无法排解内心的落寞。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况①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②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③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④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不可及矣!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

    [注]①况:况钟,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遗火:遗落火种。③亟:急忙,赶快。④周旋:对待。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喝使归

      ②此太守事也

    2. (2) 你赞成况钟代下属受过的做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1) 请根据诗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描绘卖炭翁的外貌。
    2. (2) “宫使驱将惜不得”体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四、 (8小题,30分)
  • 1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广彩全称为“广州织金彩瓷”,指的是烧制于广州地区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广彩的制作包括选瓷、设计、描线、填色、织金、封金斗彩、烧制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独特的要求和技巧。

    选瓷上,广彩选用的瓷胎多来自景德镇,要求质地上佳,洁白如玉。设计上,广彩的图案设计注重构图、题材和色彩的和谐统一,中国特色与欧洲风格交融,形成独特风格。设计完成后,需将设计稿印到瓷胎上。制作者通常先用淡墨在瓷胎表面勾画草稿,再用浓墨进行细致的描绘。转印时,将玉叩纸用清水喷湿再吸干水分,然后铺在原来的瓷器上,用手掌拍打纸面,使墨线印在纸上,随后便可用印上稿的玉叩纸拍印到其他瓷胎上。

    广彩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填色和彩绘。彩绘一般采用传统的勾勒平涂技法。广彩一方面继承岭南画派的坠粉、渲染、双勾、草虫等技法,另一方面为适应外销需要,也吸收了西洋油画、钢笔画技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彩绘技法体系,发展出如“折色人物”(先描轮廓线再填色)、“长行人物”(部分勾线描绘出人物定位后,再用色块涂画出整个人物的形体)等人物纹技法以及“挞花头”花卉纹技法。在广彩纹饰图案的常见题材中,斗鸡、岭南佳果、蝴蝶等图案都具有地域风情,反映了岭南民俗文化。

    织金是广彩独创的工艺,以乳金作地色,用以烘托彩绘图案,故又称“织金地”。在各种素白瓷胎上,将“金线”描绘于其上,仿佛将万缕金丝织在白玉上,显得金碧辉煌且永不褪色。“封金斗彩”是广彩瓷器彩绘的最后一道工序,指的是在器物的口沿上涂一圈金色,再在器物的把、耳等处画上纹饰或金彩。

    烧制是广彩制作的最后一步。因所用颜料以水调成,彩绘时层层施彩,炉火温控不当容易变色,一般需控制在800℃左右的较低温度,成品色彩才达到明亮艳丽的效果。一旦炉 温控制不当,就可能出现褪色甚至是瓷器破裂的现象。

    (摘自中国网,有删改)

    材料二:

    广彩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期

    发展情况

    创制

    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

    师傅、颜料、素瓷都来自景德镇,自身特色不太明显。

    成熟

    乾隆、嘉庆年间

    除参考传统绘画瓷外,多仿照西洋画法,逐渐形成广彩特有的风格。产品分欣赏瓷和“饭货”(民间用品)两大类。

    繁盛

    道光至光绪时期

    既吸收传统工艺的精髓,亦吸收欧美的艺术精华,形成了绚彩华丽、金碧辉煌、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的独特风格。

    与文人画联姻

    清末至民国初年

    岭南画派画家的介入使广彩在绘画中融入了中国画的技法。

    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

    内容题材更丰富;装饰技法上出现了多重性装饰,色上色、色上描金、堆彩、堆金、多种色地描画等都是创新技法;实现了产品的转型——从实用瓷向陈设瓷、艺术瓷过渡。

    (整理自《广彩瓷器赏析》)

    材料三:

    清朝重开海禁后,广州成为非常重要的外贸港口,外国对中国瓷器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广州匠师发扬敢为人先的岭南精神,大胆尝试一切能够引发市场反响的风格和技法,掌握了迎合西方审美的珐琅技法。为适应外销的需要,广彩匠师以开放的胸怀、探索的精神,对西洋画法兼收并蓄,融合中国工笔及西洋画法,成功绘制出从风格到色彩都不同于中国传统陶瓷绘画的作品,这些广彩精品风靡欧美。广彩匠师完美体现出胸怀宽广、包容发展的广州城市精神。在东西方文化的浪漫碰撞下,广彩成为世界独特的艺术瑰宝,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成就,三百多年来为中西方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自广州日报《中国技法西洋风格,华丽广彩探索不止》,有删改)

    材料四:

    2008年,广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广彩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从业60余年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许恩福表示,工具的改进也有助于广彩的进步。如今,广彩传人不再“一笔走天下”,手中的笔各具功用,专业性更强。现代温控烧制广彩、电脑设计图案、调制五彩颜料等也都逐一实现。为传播广彩文化,大师们还纷纷当起了老师。十几年来,他们时常到图书馆、大学、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讲课,不断开拓传承教育,为广彩的传承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现在,除了定制作品外,广彩大师更多的是制作茶杯、餐盘等日用器皿。他们更希望广彩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样才不会使这门百年技艺消失。

    (摘自中国文化报《广彩瓷的前世今生》,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广彩采用勾勒平涂、织金、封金斗彩等独创技法在洁白如玉的瓷胎上进行彩绘。 B . 烧制广彩时,炉温控制适当则产品的色彩明亮、艳丽,否则容易褪色甚至破裂。 C .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岭南画派画家们的介入,广彩瓷绘画中融入了中国画技法。 D . 广彩瓷器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这对保护、传承和弘扬广彩技艺有积极意义。
    2. (2) 下列对广彩发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广彩创制于清代康、雍之间,盛于道光、光绪年间,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B . 清朝瓷器外销需求大增,促使匠师融合中西工艺美术精华,形成广彩的独特风格。 C . 创新发展阶段,广彩在内容题材、装饰技法上多元化发展,为产品的转型做准备。 D . 时至今日,工具的改进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都有助于广彩的进一步发展。
    3. (3) 下列选项,不属于对广彩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一项是(    )
      A . “匠心积金——广彩瓷文化展”在广州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与广大市民见面。 B . 从2011年开始,非遗传承人赵艺明进入广州多所学校开展广彩推广和体验活动。 C . 广彩茶具“荔枝杯”、广彩瓷盘亮相中法两国元首在广州松园的非正式会晤现场。 D . 广彩制作的学习周期长,工作枯燥,现在愿意从事广彩行业的年轻人不是很多。
    4. (4) 广彩国家级非遗传人谭广辉说:“广彩 瓷技艺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请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翠河谷

    熊召政

    ①在中国的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哪怕置身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也找不到山的感觉。这是因为彼处之高在于地势而非峰头,纵然也有峰头突兀,却没有耸的地理特征。南方却不一样,虽然海拔只有三五百米,但是悬崖峭壁,沟壑逶迤,置身其中,便有了崇山峻岭的感觉。眼下,我走在大别山主峰东南麓的龙潭河谷中,这种感觉又生了出来。

    ②它不同于九寨沟、张家界,不去游一游,总觉得有挂欠;也不同于那些盛名赫赫的景点,慕名而去扫兴而归。四公里的河谷中,潭瀑相连,花树交映;磴道如藤,藤弋苍崖。许多过节皆臻其妙,不经意处亦见神工手段。由于童年与少年都是在大别山中度过,对于山的偏爱由此养成。我的山区旅游的经验是,峰头可观可赏,而山谷则可游可亲。常言道人心之,变不可究诘,但峰谷之变则可揣度。云岚起时,诸峰宛若仙国;烟雨来后,峡谷便幻化为童话世界。游龙潭河谷,若在暮春的雨后,你就会看到静止的画面顷刻间都变成活泼的动漫了。

    ③数年前游龙潭河谷,曾写过一篇游记,兹后又陪友人来过几次。虽然常游并不常新,但没有一次感到失望,这情形犹如酒徒之于美酒。

    ④在枝柯荫覆的崎岖山路上走了四五里地,巨大的水声把我们领到了一条山溪边,溪口上架着一座木桥。这桥,仿佛是从《富春山居图》中搬过来的,那么古老,那么简陋,而又那么富于诗意。桥那边,是一个只有七八户人家的小山村。在这个小山村里,除了两只挂在树梢上的锅状的电视接收天线,再见不到任何一点点儿现代化的痕迹。黄色的且满布水渍的土墙,黑色的长着针菲的泥瓦顶,小的雕着花格的杉木窗子,背面有着粗重木栓的被柴烟熏成褐色的木门,以及门前稻场上散乱放着的石碾、石磙、石磨……就在那一刹那,我仿佛一脚踏进了唐朝,仿佛那柴门里走出了孟浩然,他用纯正的湖北乡音向我吟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⑤在这小村的旁边,即是龙潭河谷的上游。我们穿过密林,透过林隙可以看到在乱石中奔流的激湍清泉。及至来到溪边,但见藤萝蔽日,水雾盈袖。-路逶迤,尽是白花花的瀑布,绿油油的小潭,青苍苍的林木,灰拂拂的断崖。且行且止,不由得赞叹古人临观此类景色时用词的精妙,如“缥碧”,如“空翠湿人衣”等等。

    ⑥由于无路可攀,行不过二三里,只得在一挂约20余米高的瀑布前打住行程。斯时,头上的洞天略略开阔,斜射下来的阳光与浮漾上升的水汽参参差差的,在嬉闹着、游戏着。忽然,朋友惊呼:“虹,虹,彩虹!”正在拍照的我定睛一看,只见一条长约数丈的彩虹在飞瀑前缭绕。一阵微风,虹飘过来,触了触我的胸膛,又从我的肩头飘过去,钻进密林中杳然不见了。与虹相触,甚或相拥,这是可望而不可即,可思而不可得的高妙的诗意,我竟在无意中获得,这是自然的恩赐。

    ⑦相比于龙潭河谷,这一段河谷更幽、更逸。朋友赞道:“有首著名的歌曲叫红河谷,这里直接叫翠河谷好了。翠不仅是它的颜色,亦是精神,更是风范。”这脱口而出的话,倒是道出了河谷的妙谛。

    ⑧回到小村庄,闻讯赶来的村主任热情邀请我们到他的家中做客,他用自制的高野茶招待我们。从言谈中,我们知道,大别山东南麓这片十平方公里的峰谷中,有一个叫大河冲的建制村,共有200多村民,71户人家,散落在九个小村庄里。大河冲村山高地僻,直到去年才通公路,村子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部走光了。为了追求便捷的生活,也有不少村民搬到山下小镇居住。现在,留在这里与群山相伴的,只有几十个老人,偶尔也有几个被进城打工的小夫妻留下的孩子。

    ⑨听罢村主任的介绍,我欣赏人间美景的愉悦心境略略受了一些影响。城里的游人面对大自然奇异的山水,可以用数百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惊奇。但是,与绝妙山水比邻而居的土著,他们对风景的感受截然不同。极大地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城里人,他们钟情于自然;而渴望得到文明福祉的山里人,却愿意拥抱城市的喧嚣。人类从城市营造的那一刻起,科学与自然、文明与风景就一直进行着博弈。城里人从汽车的夹缝里钻出来,便觉得回到了真正的欢乐中,甚至感叹这里的一只小山羊的生活质量都比他们高。但是,山里人却固执地认为,物质生活的丰富,现代社会的便利,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眼中的天堂,不是什么翠河谷,当然更不是大河冲,而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陆家嘴等等。

    ⑩存在决定意识,从生存学的角度来讲,翠河谷或许是一篇童话。有的人希望生活在童话中,但更多的人却是需要现代化的生活。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写“我”对西部和南方的山的不同感觉,巧妙引出对龙潭河谷的喜爱之情。 B . 彩虹钻进茂密树林中杳然不见,令“我”产生了可望而不可即,可思而不可得的遗憾。 C . 朋友为河谷上游取名“翠河谷”,是因为河谷周围景致的颜色,也因为其精神、风范。 D . 村里年轻人离开村庄的行为,让“我”欣赏人间美景的愉悦心境略微受了一些影响。
    2. (2)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作者在写翠河谷之前和之后,为什么花费笔墨写小村庄?
    4. (4) “有的人希望生活在童话中,但更多的人却是需要现代化的生活。”你认同哪一种选择?请结合文章和现实生活谈谈理由。
五、 (1小题,50分)
六、 附加题(8分)
  • 13. [名著阅读]
    1. (1) 任务一:阅读《经典常谈》后,你认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刃”字是在“刀”形上加上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属于形声字。 B . 书中介绍了《说文解字》《史记》《尚书》《周易》等文化经典著作。 C . 《<诗经>第四》 提到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D . 朱自清按照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这一原则来撰写 《经典常谈》。
    2. (2) 任务二:下面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的人物关系图,请补充完整。

    3. (3) 任务三:保尔·柯察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请从这两个角度,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保尔·柯察金的形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