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81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识记(20分)
  • 1.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语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真善美的大门。漫步语文的大花园,能欣赏到一幅幅美好的生活画卷。在这里,我们不仅体验了文学的神奇,还学会了人生思考……愿我们徜徉在语文的世界,澄澈灵魂!

    人物故事大家知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里,曾涌现过数不尽的“大英雄”。他们或是在别人的劝说下折节读书,终于大有所获的吕蒙;或是在自己的领域潜心钻研、隐姓埋名近三十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或是挽狂lán ( )于既倒,直刺人性软肋的民族脊梁鲁迅。文学的舞台,同样也因“小人物”而五彩斑斓。长妈妈为迅哥儿买回《山海经》,书虽粗( ),却温暖了迅哥儿的整个童年;身处不幸的老王为杨绛先生一家送来香油和鸡蛋,充满深情厚谊,也令杨绛心生愧怍……无论是“大英雄”还是“小人物”,他们都在历史的风尘里尽诉生命的意义。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lán( )

      拙( )

    2. (2) 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 2. 爱国精神人人颂

    近代的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的劫难。在那个风雨飘摇、生灵涂炭的黑暗时代,战火吞噬了曾经的家园,华夏儿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代代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杀敌。黄沙大漠,草地雪山,刻下了长征者铿锵的足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矗立起志愿军英勇的雕像……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1. (1)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吞噬:

      颠沛流离:

    2. (2) 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分别反映长征和抗美援朝的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①英雄时代英雄人

      ②翻雪山战士阅遍万难

      ③民族复兴中华梦

      ④跨江英烈名常在

      ⑤抗美忠魂誉永存

      ⑥过草地英雄历尽千苦

      长征:

      抗美援朝:

  • 3. 责任担当记心中

    梁启超先生曾说: “ 人生须知道尽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 责任与担当永远是砥砺我们奋勇前行的精神支柱。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从众志成城的抢险救灾前线,到逐梦苍穹的航天科技一线;从尽显风流的奥运赛场,到保家卫国的戍边哨卡……新时代的青年人主动作为、勇挑重担,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 . 漫步语文的大花园,能欣赏到一幅幅美好的生活画卷。 B . 无论是 “ 大英雄”还是 “ 小人物”,他们都在历史的风尘里尽诉生命的意义。 C . 一代代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杀敌。 D . 新时代的青年人主动作为、勇挑重担,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 4. 家国之思我来吟

    《孟子·离娄上》中提到 “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揭示了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这样的家国情怀也一直深植于国人心中。在星河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古代文人将家国情怀藏于诗词歌赋,他们借诗言志、以文咏情,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题目

    作者

    批注

    诗句

    《逢入京使》

    岑参

    夸张,道尽了远离家园的思念悲苦。

    《泊秦淮》

    借古讽今,表现了家国兴亡的忧虑愤慨。

    《木兰诗》

    不详

    对偶,描绘了军旅边塞生活的艰苦。

    ,寒光照铁衣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以落花自喻,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却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⑥《

    陈子昂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忧伤。

    念天地之悠悠,⑦

二、阅读(40分)
  • 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孝”字是汉语常用字。早期金文字形像一个小孩儿(“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孝”的词义丰富。本义为奉养父母,如”尽孝”。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如”守”。而”披麻戴”中的”孝”又引申指孝服。

    [材料二]某市对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长辈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中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德育协会专家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选自互联网新闻)

    [材料三]孝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懂得感恩回报。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呢?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也是最好的镜子,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因此要言传身教,通过点滴小事让孩子耳濡目染。父母还应该让孩子从小体会家长的不易,让孩子在生活中承担一定责任,不要事事索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挣钱不易但依然每天努力工作,作为孩子应该体会到父母之爱,同时与父母一起分担。父母还可以引导子女角色互换,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父母过生日时为父母做一个拿手菜,自己过生日时对父母说一句温暖的话,这种角色互换,持之以恒就能形成习惯。

    (来源于《经济导报》)

    1. (1) 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孝心”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 B . 好好学习并考出好成绩就是”孝心”,这是对传统孝道的正确理解。 C . 关注并做好”孝心”教育,我们的社会、家庭和集体才能更加和谐。 D .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2. (2) 根据[材料一],“孝”字除了有”奉养父母”的意思外,还有哪些含义?
    3. (3) 根据[材料三],请分点概括父母应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
  • 6. 记叙文阅读

    微雨清明梨花白

    马俊

    ①清明时节,气温适宜,风和景明,草木萌发,显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此时亦是花开繁盛之时,各色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明艳灿烂。清明时节开放的花朵中,我最喜爱的是气质独特的梨花。

    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我的认知中,梨花的气质与清明这个节气最合拍。甚至可以说,梨花是为清明而开,清明是梨花的归宿。梨花有高洁之美,有优雅的气韵。她不像桃花那样妖娆,也不像杏花那样喜气,仿佛自带清冷气质,有点孤傲,有点超脱。梨花有身在凡尘又超然尘世之外的双重色彩,既能够与桃花、杏花、李花等一起撑起春天的场面,又能独树一帜展现她特有的魅力。梨花的美最主要在于洁白二字,她的这种洁白并不流于表面,而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纯洁风范,所谓”美人在骨不在皮”。那种由内而外的洁白,分外让人怜惜。美丽的梨花,冰清玉洁,圣洁如雪。如果让我说梨花的花语,应该是纯洁、真挚和深情。清明是祭祖之时,一树树梨花染出一片片洁白,而洁白的颜色象征冰心一片,正可以表达出我们对先祖及逝去亲人的怀恋、惦念和深情。

    ③为清明而生的梨花,既装点着人们的生活,也帮人们传递着情谊。单看一朵梨花,其形状与桃花、杏花相似,并不出奇。因为洁白的颜色,使得她有了更高的辨识度。一朵梨花是一个精灵,一树梨花则成了一位白衣仙客,一片梨花是一片洁白之雪,片片梨花就成了白色的海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似梨花,梨花如雪。梨花的气质虽然是清冷的,但开成规模也就有了声势。我的家乡有很多梨树,广袤的土地上,农人们打理的梨园一个连着一个。到了清明时节,花开浩荡,远远望去,如同白雪落于大地。梨花灿烂之中,隐约可见不少墓地。伴着梨花的飘落,很多人在墓前祭祖。一树树梨花,寄托着我们的哀思和情谊。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当微雨飘落之时,千树万树的梨花就成了雨雾中的淡妆美人。那些梨树,仿佛披着白纱裙一般,朦胧唯美,朵朵梨花之上,有细密的雨珠点缀,仿佛镶嵌了玲珑剔透的玉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梨花带雨”是异常美丽的风景,很多人用此来比喻美人落泪。微雨清明梨花白,人间几多伤怀?那些带雨的梨花,见证着人世间的聚散离合,见证着人世间的沧桑无常。人有悲欢离合,花有盛开凋零。即使人生有再多眼泪,有纯洁美好的梨花陪我们度过年年岁岁,也会让我们觉得人间值得。

    ⑤梨花有淡淡的香味。有人说颜色浅的花香气往往浓郁,梨花却打破了这一规律。她的香,与色与形完美统一,都具有淡然之美。虽然自古以来梨花广受人们喜爱,却很少有人在院子里种梨树,因为”梨”与离散的”离”谐音。梨树根植在广阔的田野里,不受拘束和羁绊,梨花开起来更加自由自在。梨花确有一种自由的气质,她天生属于更广阔的地方。当然,也有人家不讲所谓的忌讳,在自家院子里种下梨树,”拥一院梨花、享一院清香。”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凤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梨花有玉的属性,容颜绝美,气质孤绝。

    ⑥微雨清明梨花白,惆怅东栏一株雪。又到清明时节,你是否也会循着梨花的踪迹,去赴一场清明之约?

    (选自《中国城市报》,2023年04月03日)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作者说清明时节盛开的各色各样的花中最喜欢梨花,既说明了梨花是在清明前后开放,起到点题的作用,又为下文描写梨花做铺垫。 B . ”梨花的形状并不出奇,颜色是洁白的,香味是淡淡的,所以作者认为她的形,与色与香完美统一,都具有淡然之美。 C . 作者把梨花与桃花、杏花对比,衬托出梨花与众不同的脱俗气质。 D . 自古以来,人们虽然喜欢梨花,却很少有人把它种在自家院子里,因为梨花喜欢自由,不愿受到拘束和羁绊。
    2. (2)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修辞的角度)

      那些梨树,仿佛披着白纱裙一般,朦胧唯美,朵朵梨花之上,有细密的雨珠点缀,仿佛镶嵌了玲珑剔透的玉珠。

    3. (3) 文章多处引用古典诗歌,有什么作用?请联系课文第③段和第⑤段内容简要分析。
    4. (4) 文章结尾说”又到清明时节,你是否也会循着梨花的踪迹,去赴一场清明之约?”,你是怎样理解”清明之约”的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7. 古代诗歌阅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表明诗人对农家用浑浊的酒招待自己,有点失望。但”鸡豚”待客,又看到了他们的热情,表达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 . ”山重水复”反衬”柳暗花明”,”疑无路” 反衬”又一村”,两两相对,准确而又生动地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 C . 颈联运用对偶,描写了农人欢天喜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朴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 .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2. (2) 颔联写景的同时富含哲理,你会在什么情境下运用这一佳句,为什么?
  • 8. 文言文阅读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书巢记(节选)

    陆游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①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日:”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 ,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日:”信④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枕藉:交错地躺在一起。②觌(dí);相见。③槁(gǎo)枝:枯树枝。槁,干枯。④信:确实。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谈笑有鸿儒  鸿:

      无丝竹乱耳  之:

      俯仰四顾    顾:

    2. (2)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苔痕/上阶绿 B . 无/丝竹/之乱耳 C . 间有/意欲起 D . 客/始不能入
    3. (3) 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融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炉,不足百字,格局甚大。 B . [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幽静、雅致。”上”“入”二字化动为静,使景物富有生气,从中可以感触到作者的一颗恬淡之心。 C . [乙]文多用四字句,语言幽默风趣,而从”乱书围之,如积槁枝”也可以看出陆游生活不拘小节。 D . [甲]文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因”德馨”而不觉其陋。[乙]文陆游因被杂乱堆放的书围绕而笑称自己的居室为巢,可以看出两人都不在意居住的条件。
    4. (4) 把选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乃引客就观之。

    5. (5) [甲]文托物言志,作者借”陋室”抒写了自己怎样的志趣?[乙]文表现了陆游怎样的生活情趣?
三、综合(9分)
  • 9. 防城港市为了全力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正在开展”提升市民素养,提高城市品质”等活动。为此,你所在的学校准备举行”漫游语文世界”进社区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 (1) 为营造氛围,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请你拟写↓条宣传标语。
    2. (2) 五月份,社区图书馆正式向市民开放。你和好朋友李林都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名著,有一天,你俩互换阅读时,你发现书里面有各种符号、文字或图画。你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词:”常作笔记,才能读懂,要不叫读什么书?”对此,你怎么反驳他?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在80字以内。

    3. (3) 为了鼓励大家多看书,看好书,社区策划了一个”看经典,忆内容”的抽签活动。芳芳参加时抽到了以下题目,请帮她完成,

      名著

      内容

      题目

      《骆驼祥子》

      虽然没打这个老家伙一拳,没踹他一脚,可是老头子失去唯一的亲人,而祥子反倒逍遥自在;谁说这不是报应呢!老头子气不死,也得离死差不远!刘老头子有一切,祥子什么也没有;而今,祥子还可以高高兴兴地拉车,而老头子连女儿的坟也找不到。

      文段中的”老头子”指②,他的女儿是③(填人名)

      ①《     》(填书名)

      “在我的艇上有一种东西,有力,驯服,快捷,方便,干什么都行,是艇上的主宰。干什么都靠它,它为我照明,为我供暖,还是我这里一切机器的灵魂。”

      文段中的”一种东西”指的是④

四、写作(50分)
  • 10. 与”语文”相伴多年,结识过了不少的语文老师,是不是有那么一位语文老师让你念念出,不忘?请你以”我的语文老师很  ▲  “(特别、严格、幽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字要写得规范、工整;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