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3-07-22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  mǎo 告 qìng 宁 wú 息凝神 bǐng B . 萋qī 无 yǘ 一luò 忧心忡忡 zhōng C .  miè 负 gū 溅 bèng 群蚁排 D . kàn 红 yān 息 shùn 天海角 yá
  • 2.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概率 降格 凝望 悲天悯人 B . 涉足 陡峭 田垄 轰轰烈烈 C . 凸现 辫子 排解 以身做则 D . 矜持 毡鞋 烦躁 千钧重负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 看到抢险队员们全部平安归来,大家如释重负。 B . 舞台上,相声演员幽默风趣的表演,让观众忍俊不禁地捧腹大笑。 C . 在草原上,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D . 比赛开始了,他以气冲斗牛之势向前飞奔。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首要任务是:能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B . 小说中那种激情四射雄辩滔滔的精神让他沉醉,他觉得自己太缺少激情了。 C . 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不但靠记忆;文字发明以后,而且使用了书籍。 D . 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激发了文人们的灵感,他们由此创作了无数名篇佳作。
  • 5.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 . 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加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排比) C . 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比喻) D .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
  •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那屹立万年的大山____;那欢快流动的江河,____。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____;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____。

    A . 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以碧波 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多像静穆庄重的亻者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B . 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亻爱之心/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C . 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D . 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 7.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早上小明到校后发现没带语文作业,于是他给还在家的爸爸打电话,想让爸爸帮自己把语文作业送到学校来,小明给爸爸打电话,对爸爸说:“____”

    A . “爸爸,我忘带语文作业了,你帮我送到学校来!” B . “爸爸,对不起,我忘带语文作业了,您帮我找找,请您送到学校来,谢谢爸爸!” C . “爸爸,我忘带语文作业了,一会儿着急交,你快点给我送过来!” D . “爸爸,我的语文作忘记带了,你快点给我找找!”
  • 8. 有一位同学在参观完“壮丽七十载,奋进新时代”的图片展后,把有关内容整理成了一副对联。你认为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嫦娥奔月,蛟龙探海,神州同心①____;

    北斗穿云,快舟凌空,华夏②____谱新篇。

    A . ①歌盛世 ②聚力 B . ①歌盛世 ②富强 C . ①歌繁荣 ②聚力 D . ①歌繁荣 ②富强
  • 9.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沈括,字存中,盛唐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活板》一文就选自他的《梦溪笔谈》。 B .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C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作者魏巍,是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
  • 10. 古诗文背诵。 
    1. (1) 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2. (2) ,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3. (3) 王维在《竹里馆》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隐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诗句是:
    4. (4) 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展开联想,以“ ”两句诗,借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 11.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这部小说是他的“ 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

  • 12. 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请你为本次活动补充两个活动形式。

      活动一:开展关于孝心的演讲比赛

      活动二:

      活动三:

    2. (2) 请你从爸爸妈妈中任选一个对象,写一段感恩的话。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50字)
二、阅读理解(40分)
  • 1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运用夸张手法,以“千寻”极言峰上古塔之高。 B . 第二句实写作者登塔后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C . 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无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 . 这首诗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 (2) 这首诗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你解释这句诗衍生的意义。
  • 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有仙则 ②是陋室

      ③谈笑有鸿儒 ④可以素琴

    2.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 (3)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 (4)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5. (5) 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①句括号内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作批注。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 15.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 (1) 藤萝本无情,但在作者的笔下紫藤萝就有了某种深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作手法叫作
    2. (2) 点明全文主旨的是哪一句话?
    3. (3)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结合语境,理解“挑逗”一词的表达效果。 
    4. (4) 选文第⑧划线句把香气说成“浅紫色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5. (5) 模仿“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句式,用“我沉浸在……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的形式写一句话。 
  • 16.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你妈喊你起床啦

    刘标标第一次意识到起床是场战争,是在小学一年级。

    “刘标标! 起床啦!”妈妈对着他喊。

    刘标标睁了睁眼,又闭上了。妈妈又叫了几遍,还是没用,只能给睡梦中的儿子穿上衣服。刘标标忽然感觉身上很痒,终于忍不住彻底睁开了眼,大声说:“我不想起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占据优势。

    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刘标标! 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儿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我真的不想起床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我! 不!”刘标标抗争着,身子用力后仰。 忽然,他大哭起来。

    “起个床跟打仗似的。”妈妈感慨道。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战斗愈加激烈。

    “妈你去做饭我现在穿衣服。”“不行我看着你穿。”

    “穿完了你去做饭吧。”“不行你还没洗脸刷牙。”

    “洗完了!你去做饭吧我饿了。”“想不到吧!饭我早就做好了。别想再睡回笼觉抓紧去上学。”

    “妈,今天星期六不用去上学。”

    “不会吧?”妈妈疑惑地查看日历,却看见刘标标疯了似的冲着床跑过去。

    “刘! 标! 标!”

    在尝试了“欺骗老妈教师节放假”“召唤奶奶前来助阵”等一系列战术之后,刘标标发现自己依旧每次都落败。

    刘标标决定第二天尝试新办法。

    “刘标标,起床啦!”

    刘标标果断睁开眼,皱眉道:“妈,我肚子………”然后他抱着肚子开始表演。

    “哟? 跟谁学的这一招?”

    刘标标继续卖力表演。

    渐渐地,妈妈开始着急了。 “真疼吗?”她摸摸刘标标的肚子。刘标标不说话,痛苦地点了点头。

    “那去医院吧。”妈妈叹口气,“早上的排骨面白做了,估计这个星期只能吃小米稀饭……………”

    刘标标忽然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妈,”刘标标活力四射道,“我没事了!”

    那天之后,妈妈发现了一个让刘标标早起的好计策:____

    “刘标标,今天早上是肉松三明治!”

    “今天早上是番茄酱配煎蛋,你不起来你爸全吃完了啊。”

    “肉饼有没有人想吃啊?”

    刘标标每天早上闻着香味醒来,还没等人叫就乖乖坐在饭桌前。妈妈对自己的厨艺很是得意。

    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妈妈发现儿子起得越来越早,甚至超过了自己起床的时间。“妈,给我钱,我想去外面吃。”

    “这星期都第几回了?”妈妈不满地说。 “我在外面有事。”刘标标皱着眉头道。

    “你能有什么事?”妈妈心头涌上一股无名火。

    “你就别管了。”刘标标不耐烦道。

    “大早上你俩吵什么啊…………”刘标标他爸揉着眼睛从卧室里走出来。

    “吃饭!”妈妈大吼,吓得刘标标他爸猛地立正。

    “这…………这是怎么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刘标标他爸嘟囔道。

    妈妈正要反驳,突然意识到刘标标已到了青春期,不再是小孩了…………

    刘标标四十岁那年,不用闹钟就能早起,还能做最喜欢吃的排骨面。他每天早晨叫女儿起床,“跟打仗似的”。

    刘标标坐在桌前,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

    他突然哭了。

    这场战争妈妈终于赢了。他每天都会早起,而她却再也不会早起。

    从此,再也没有他和她的战争了。

    1. (1) “刘标标继续卖力表演”一句中“表演”在文中的含义是
    2. (2) 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 (3)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对话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儿子胡搅蛮缠,母亲大声呵斥。 B . 儿子不断催促,母亲语带调侃。 C . 儿子一再拖延,母亲步步紧逼。 D . 儿子针锋相对,母亲束手无策。
    4. (4) 简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写出两点即可)
    5. (5) 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那个姑娘”指“妈妈”,请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三、写作(50分)
  • 17. 请以“难忘那      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⑤文中不可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