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

更新时间:2023-07-12 浏览次数: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在西周遗址的考古中曾出土了江苏仪征破山口古墓中的青铜镰、湖北红安县金盆遗址中的矩形双孔青铜铚、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中的青铜锸。据此推断西周(    )
    A . 礼乐制度高度发展 B . 青铜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C . 冶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 . 铁犁牛耕技术广泛使用
  • 2. 西晋陈寿《三国志》记载:“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该发明主要用于(   )
    A . 灌溉 B . 纺织 C . 冶炼 D . 制坯
  • 3. (2023·浙南一模) 人类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锄耕、犁耕三个不同阶段。其中,犁耕出现于(   )
    A . 旧石器时代晚期 B . 新石器时代晚期 C . 春秋战国时期 D . 汉朝以后
  • 4. 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唐代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如下图)。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如下观点,以下最符合史实的是 (   )   

    A . 曲辕犁的构件更加复杂,难以操控 B . 犁辕呈曲线轻便省力,结构均衡稳定,具有技术美学价值 C . 曲辕犁拉力下降,耕牛更加吃力 D . 标志耕犁完善,具有现代化的特点
  • 5. (2022高三上·嘉兴月考) 古代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②以稻麦为主食    ③重视灌溉    ④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6.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此水利工程位于图中(   )

    A . B . C . D .
  • 7. (2023高二下·凉州月考) 据考古发现,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和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出土了大量的石质工具。其中,石磨盘不但制作精良,形制也规整多样。同时还发现一定数量的谷物粟、稷及油菜籽等。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黄河中上游地区(    )
    A . 农业文明发展程度较高 B . 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 C . 已出现粮食加工技术 D . 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
  • 8. (2023高三下·河北月考) 下图为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墓葬中的一组砖壁画图案。该史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

    A . 人物画成为绘画主题 B . 经济重心的转移 C . 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D . 民族矛盾的减弱
  • 9.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 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方式 B . 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C . 农民是国家赋税的承担者 D . 庄园式的劳作方式
  • 10.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这描述的是哪种劳作方式( )
    A . 官营手工业 B . 民营手工业 C . 家庭式劳作 D . 庄园式劳作
  • 11. 工具、技术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下表所列的工具、技术及劳作方式的出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匣钵、灌钢法、坞堡

    骨针、坯车、陶纺轮

    提花机、水排、翻车

    支钉、筒车、曲辕犁

    A . ③②④①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③①④ D . ②④③①
  • 12. (2023高三下·宣威月考) 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的劳作方式是( )
    A . 农业集体劳作 B . 农业家庭式劳作 C . 手工业作坊式劳作 D . 农业庄园式劳作
  • 13. 下列图片中的古代发明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有(   )

    ①翻车—灌溉工具    ②筒车—运输工具

    ③曲辕犁—耕地工具  ④提花机—冶铁工具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4. (2022·浙江模拟)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推动了生产工具的进步。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汉代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5. 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记载:“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帨,其上折枝、团风、棋局、字样,粲然若写。”材料表明元代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
    A . 推动江南地区私营棉纺织业发展 B . 促进了棉花的普遍种植与推广 C . 使棉布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D . 大大提高了棉纺品的工艺水平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17. 问题探究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战国时期的主要生产部门用铁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情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