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朝阳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7-06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17八下·三台期中)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抗日战争胜利 C . 三大改造完成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意义有( )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②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3.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   )

    A . 黄继光 B . 邱少云 C . 刘伯承 D . 彭德怀
  • 4. (2017八下·南宁月考)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2017·益阳) 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

    A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6.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
    A .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 .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 7. 下列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成就的是( )
    A . 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B . 大庆油田的建成 C .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浦东开发区的设立
  • 8. (2018八下·东台月考)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 . 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 . 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 .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 . 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 9. 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 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 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10.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 . 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 B .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 . “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 . “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 11. (2017·聊城)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 .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 .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 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 .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2. 20世纪60年代初,人民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发展遇到困难 C . 工业发展速度太慢 D . 人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 13. 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 . 邓稼先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袁隆平
  • 14. 1978年在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
    A . “两个凡是”论 B . “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C .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论 D .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论
  • 15. 党中央首次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在(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二大 D . 中共十三大
  • 16. (2017八下·咸阳月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    )

    A . 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B . 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全面发展 C . 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确定 D .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17. (2021·安徽模拟)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 .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 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 . 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 18. (2017·内江)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C . 建立经济特区 D . 国有企业改革
  • 19. 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1985年开始,1992年后加快改革步伐 B . 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C .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 .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20. (2018八上·宁河月考)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
    A . 上海 B . 广州 C . 福州 D . 深圳
  • 21. (2020八下·翔安期末)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 .  上海浦东开发区 B . 深圳经济特区 C . 厦门经济特区 D . 海南经济特区
  • 22. 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
    A . 增设沿海经济特区 B . 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C .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D .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23. (2020·东营模拟) 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 24. (2018八下·东台期中) 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____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A . 继续前进 B . 牢记使命 C . 方得始终 D . 砥砺前行
  • 25. (2020八下·玉屏期末) 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    )
    A . 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 . 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材料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用他们美好的心灵、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建立了巍峨丰碑,不愧为党的忠诚战士,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中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

    1. (1) 阅读材料一,毛泽东是在什么背景下说这番话的?“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请分析其中的“利益”与“损害”分别有哪些?
    2. (2) 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远袭,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说法有何看法?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
    3. (3) 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结合材料三说说抗美援朝精神的具体含

      义。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种精神?

  • 2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材料二: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 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是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革”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一中我国经济状况数据统计,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 (2) 结合所学指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4. (4) 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就干不出断的事业。”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 ‘资’ 还是姓 ‘社’ 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剩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 (1) 你知道上面的两则材料出自谁之口吗?
    2. (2) 材料一中,他肯定了深圳的改革中的哪些做法?
    3. (3) 材料二解决了改革开放中的什么问题?
    4. (4) 他为我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5) 他在哪一年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难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 (6) 材料一、二中他的这些“谈话”有何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